Science:博士深陷心理健康危機,研究機構應該這麼做!

Science:博士深陷心理健康危机,研究机构应该这么做!

Science:博士深陷心理健康危机,研究机构应该这么做!

博士生作為一個特殊的高知群體,在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時,有的焦慮,有的抑鬱,有的不堪重負中途退學,有的在做困獸之鬥後甚至想用放棄生命來解脫自己。顯然,博士生們已然陷入了心理健康危機,近期Science雜誌一項有關博士和碩士生精神狀態的全球調查研究報告也強勢證實了這一點。

博士生的心理健康現狀

這份新的在線調查 數據中一共調查了2279個學生(90%的博士生和10%的碩士生),受訪者主要來自26個國家的234家機構,代表著不同的研究領域,包括生物/物理科學(38%)和工程領域(2%)、人文/社會科學(56%)和其他(4%),並揭示了研究生人群焦慮和抑鬱的比率驚人。

Science:博士深陷心理健康危机,研究机构应该这么做!

而根據經過臨床驗證的問卷調查,41%的受訪者表現出中度到重度焦慮,39%中度到重度抑鬱,這兩種情況的比率均超過普通人群的6倍以上。

研究人員還調查了心理健康危機在性別之間的流行程度,以及與工作-生活平衡和導師指導質量之間的聯繫。結果發現研究生中,跨性別者和性別認知不一致者(共42人)中有超半數面臨著更大的抑鬱(57%)和焦慮(55%)風險,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疾病,其中,男性受訪者只有約三分之一聲稱自己經歷過這種情況,而女性受訪者的比例則為40%。

此外,在患有中度甚至重度焦慮以及抑鬱症的研究生中,超過50%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工作-生活之間的平衡已經處於失衡狀態。顯然,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與更好的心理健康結果有著顯著的相關性。

最後,這些數據還表明,研究生導師(advisor)/主要研究者(PI)與研究生之間的關係也對研究生的心理狀態產生極大的影響。約有一半患有焦慮或抑鬱的研究生認為PI/advisor並沒有給他們的研究工作提供“真正”的指導,也沒有獲得他們相應的支持。當被問及他們的PI/advisor是否會對他們的情緒或心理健康產生積極影響時,超過45%的患有焦慮或抑鬱的人表示不會。同時,也有超過半數的人表示感覺沒有受到導師的尊重,且導師對其後續的職業規劃的幫助也是微乎其微的。

化解危機,研究機構出大招!

對此,肯塔基大學的助理教授Nathan Vanderford表示,“這些研究數據迫切呼籲研究機構需要制定相關計劃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而該調查報告的作者也鼓勵研究機構將心理健康看作是研究生未來職業發展成功所必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也建議機構所採取的行動中應該包括:提高學生對精神健康問題的認識,幫助學生獲得專門的支持;對導師則需要加以培訓以促使他們能及早發現處境困難的學生並給予這些學生適當的資源,此外,也要鼓勵導師以身作則來做到合理維持工作生活間的平衡。

倫敦國王學院教授Frederik Anseel也認為從事科學研究領域的博士生們普遍存在著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但他也注意到,這類心理研究報告(包括他自己的研究)會受到一些研究機構和決策者的質疑。因為考慮到受訪者主要以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群為主,質疑者們認為這些調查報告所得的數據可能會出現偏差,且研究者也沒有調查對非支持性學術環境和心理健康之間的因果關係。

儘管如此,這項跨國家以及跨研究機構的新研究表明,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學術界研究機構的培訓、管理方式以及學生未來職業生涯規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已有跡象表明各大研究機構也正在努力改善這種狀況。Anseel說,全世界的大學已經開始承認精神健康問題在學術界是很常見的,並已經開始尋找更好的方式來支持他們的學生和教職員工。Anseel補充說,自他以及他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以來,他們每週都會收到三至四份來自研究機構的邀請,以陳述他們的研究發現並幫助建立其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態的監測和預防措施。

精神健康同伴支持網路的創始人Wendy Ingram也贊同應該要有更多的學術機構來採取相應措施解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例如,2017年秋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為博士專門設立了衛星諮詢服務 ,上個月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也發佈了一份長達51頁的報告, 以探討如何更好地支持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園生活。

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後Ingram則認為這些研究機構通常是“小型的、本土化的或基於個別部門的”。她還表示,還需要為那些在職場和其他地方可能因為少數民族身份而面臨額外挑戰的學生(包括LGBTQ +學生和女性),做更多的工作。對於真正的變革,她希望看到“創建一種關於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干預體系,而不是危機應對和恥辱。”

英國貝德福德大學的教授Gail Kinman則認為研究機構對應對研究生心裡健康方面上可以發揮著重要作用,且她的相關研究工作已經發現大學教職員工也處於一種心理 困境 之中,因而她也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新研究增加這方面的科學證據。她補充說,導師確實應該更好地支持學生、瞭解他們的個人情況,並強調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於可持續發展事業的需求。但是考慮到導師自己很可能也會經歷高壓力和心理健康問題,學者們不能也不應該只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承擔責任。

這也是為什麼學生要對自己的處境負責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擔心自己的精神健康,請儘早採取行動。聯繫相關諮詢服務來討論選擇應對措施,“Kinman說。她還鼓勵學生通過自我照顧來管理自己的精神健康,在緊張的工作之後留有空餘時間來恢復精力,在專業研究和私人生活之間設置界限,包容自己並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社交支持網絡。

奧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職業發展辦公室主任Teresa Evans還強調,那些目前還沒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可以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為自己身處困境時選擇一個有力的位置。“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起起落落和意想不到的轉折,積極的應對困難非常重要,”她說。

參考文獻:Graduate students need more mental health support, new study highligh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