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最後一位武狀元

科舉制在中國綿延1300年,從隋文帝開始就已經有了開端,到了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開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出現,到了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時代又增設武舉。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武舉制度正式廢除,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廢除科舉制。到這時候,科舉制度才算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關於文狀元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可是武舉這個詞大家估計也就是在一些小說上看到。其實最出名的武狀元就是大唐中興名將郭子儀,不過當時還沒有“武狀元”這一說法,所以郭子儀只是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真正的武狀元產生於宋神宗時,第一個武狀元是福建的薛奕,熙寧九年(1076)中的狀元。那最後一個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最後一個武狀元。

我國最後一個武狀元是張三甲。說到武狀元,自然張三甲是一個練家子。他於光緒二年(1876年)十月五日出生於開州戶部寨村一個清貧的武術世家。從小在父輩的薰陶和教導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經過天長日久的磨練,他精通刀、槍、箭、戟、弓箭和軟鞭等功夫。但是要達到爐火純青的技藝還需要繼續提升。

中國歷史最後一位武狀元


張三甲

當時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有更大的發展,領著16歲的張三甲,去拜訪開州武術宗師楊國昌。有道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楊大師一看他就是一個功夫在身的人,這樣的徒弟以後能為師傅長臉爭光,興許能光耀宗派。

楊國昌十分爽快地收下了這個徒弟。師傅想試試他的功底,想做到因人施教。張三甲把自己的平生功夫,練了一趟。最後抄起180斤的關公大刀,舞動起來虎虎生風。楊大師看了頻頻點頭稱讚。

就這樣,在師傅楊國昌的指點下。張三甲的功夫日臻成熟。後來師傅不幸去世,去世前將張三甲推薦給了當時的大內高手杜回春,杜回春是清代庚寅科會試武進士,在杜回春的指導下,張三甲武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21歲的張三甲參加了大名府鄉試,一舉成為武舉人。張三甲勢在必得武狀元。

中國歷史最後一位武狀元


奕訢

清朝規定:武狀元先試馬步射,馬射二回六矢,中三為合。步射九矢中五為合。之後比力氣,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筆試。會試時,張三甲弓、刀、石皆技壓群雄,名列首位,成為狀元熱門人選。殿試時,張三甲以揮動180斤重大刀,引得光緒皇帝嘖嘖稱奇。他也被恭親王奕訢看重,將他收入門下。於是,張三甲被光緒皇帝欽點為武狀元。

次日,張三甲受到了光緒皇帝親自接見,狀元自古都稱為“天子門生,”武狀元也不例外。光緒授予他“御前頭等帶刀侍衛”,這可是皇帝跟前的紅人,前途無量。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光緒帝遭軟禁,慈禧太后廢除武舉新制。後來,袁世凱提請廢除科舉,從此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在中國宣佈終結。

張三甲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武狀元。

張三甲中狀元時僅僅21歲,本欲報效國家,奈何時局鉅變,三甲心灰意懶,以省親為名辭官回鄉。回鄉後不久張三甲身染重疾,不治而死。年僅2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