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幾乎拿遍數學界所有大獎,用行動告訴我們數學的魅力!

他14歲喪父,嚐盡人世冷暖,

並於當中鑄成一生的氣質與個性。

22歲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

26歲成為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

27 歲攻破世界級數學難題 " 卡拉比猜想",

震驚國際數學界。

獲得七年才頒發一次的克拉夫德獎,

年僅 34 歲便得到

國際數學最高獎 " 菲爾茲獎 "。

他的好友,數學大師辛格評價他

“一個人就是哈佛的整個數學系”。

美國《紐約時報》將他稱為

“數學王國的凱撒大帝”,

以概括他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個性。

最近,他作為嘉賓做客《朗讀者》,

帶來一段《歸去來兮辭》。

他是國際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丘成桐。

他几乎拿遍数学界所有大奖,用行动告诉我们数学的魅力!

少年喪父,於經典中尋得慰藉

母親堅忍,生存艱難也要讓孩子讀書

他身上有中國歷史文化與現代科學的結合

《紐約時報》曾刊登丘成桐的人物報道,

標題是《數學界的國王》。

這是《紐約時報》歷史上

篇幅最長的科學家報道。

文章說:

“丘成桐的故事就是展示中國的一個窗口,

通過他可以看到一個

擁有五千年曆史傳統的國家,

欲與現代科學結合在一起,

如果這種交融獲得成功,

那麼最後可能就會重塑世界科技的平衡。”

的確,

丘成桐身上凝練著傳統與現代,

東方與西方,科學與人文……

丘成桐曾做過一個題為

《數學與中國文學的比較》的演講,

將兩個毫不相關領域的內在規律

闡釋得鞭辟入裡。

在《朗讀者》中,

丘成桐用晏幾道《臨江仙》中的一句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來形容攻克“卡拉比猜想”的研究過程。

中國古代文學對於他,

既是愛好,又是感情寄託,

更是自我表達的方式。

其實,丘成桐對古代文學的喜愛

與他的家庭和少年時的人生遭際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身上有父母教誨與少年際遇的痕跡

1949年,丘成桐出生於廣東汕頭,

後全家移居香港。

父親丘鎮英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

崇基書院任哲學系教授。

丘鎮英從小教丘成桐古文詩詞。

在丘成桐的成長過程中,

父母對他影響至深。

丘成桐10歲時,

父親讓他習柳公權的字,

念唐詩宋詞,背誦古文,

還買來《三國演義》

《水滸傳》《紅樓夢》等,

要求丘成桐把書中的詩詞背熟。

《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很快就

吸引了丘成桐的興趣,

但《紅樓夢》卻只看了前幾回,

就無法繼續看下去……

丘成桐家裡有兄弟姐妹8人,

父親的薪水不足餬口,

日常還得靠母親與姐姐們努力織棉、

穿塑膠花來幫補家計。

丘成桐回憶:“在艱難的生活中,

父親還是極度關心兒女和學生的教育,

時常教導我們:

做人立志必須以國家為前提。

父親的教導和榜樣始終使我不能忘懷。”

然而,14歲時,父親猝然辭世。

家中經濟頓時陷入困境,

丘成桐也由此體會到了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他在文章中寫道:

“人情冷暖,此時一一可見,

很多以前曾得到父親大力幫助的親朋,

在我們極度困難時竟然冷眼相看。”

當時全家生活極為困難,

丘成桐的母親本打算依靠

由她撫養長大的弟弟維持生活,

但這位弟弟提議丘成桐兄妹不要念書,

去養鴨子。

母親便斷然回絕了他的資助。

其實,丘成桐的母親已經43歲,

身體不好,患有貧血症。

但她極力支撐家庭,

保證孩子們能夠繼續唸書。

母親還時常規勸與告誡子女

不可對做人準則有任何逾越,

希望他們將來名留史冊。

丘成桐在1992年所寫的

《懷念母親》一文中寫道:

“母親堅持要供養我們繼續讀書。

母親的決斷令我深受鼓舞。

以後不畏強權,建立自己的信心,

也是受母親的影響和薰陶的結果。”

14歲時家庭的變故讓丘成桐

一下子成熟起來。

重新拿起《紅樓夢》,彼時彼景,

竟於哀傷中與作品產生共鳴……

他几乎拿遍数学界所有大奖,用行动告诉我们数学的魅力!

他身上體現著歷史文化對人生氣質的塑造

他開始大量閱讀中國古典文學,

這也深深影響了丘成桐的氣質。

他說,“人都有悲哀的時候,

有人發憤圖強,

有人則放棄理想以終其身。”

“立志要做大學問,

只不過是一剎那的事,

往往感情澎湃,不能自已。”

丘成桐認為,四十年來,

自己研究學問、處世為人、

屢敗屢進未曾氣餒,

這種堅持的力量可追溯到當日感情的突破。

丘成桐的學生劉克峰說:

“他所付出的辛苦無人能及。

他比我們都用功,

他也許不比我們更有天才,

但是絕對比我們更用功,

確實是我們做不到的用功。

他做學生的時候,

沒有音響、沒有電視,

屋裡只有文章,

每天就是不停地讀文章。”

回首早年艱難的成長經歷,

丘成桐說:

“生活的挫折往往還是對人有好處的。

就像飢餓,或者折磨,你能夠站得住,

始終對你是個經驗和很重要的磨鍊。”

赴美求學,成陳省身得意門生

父親去世後,

丘成桐一直邊讀書邊打短工、做家教,

以解決部分生活費及學費。

在香港中文大學讀二年級時,

丘成桐遇到了來自美國的

幾何學家薩列弗博士,

看到他不同尋常的數學天賦,

將丘成桐引薦給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傑出數學家撒拉森教授。

在他的安排下,

大三結束後的丘成桐

便直接去往伯克利攻讀研究生,

由此遇見了著名幾何學家陳省身

並拜入其門下。

陳省身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丘成桐,

使他慢慢改變初衷,

由算子代數轉投幾何。

丘成桐早歲成名,皆出於先生指點及蔭護。

1970 年,

陳省身寫了一本複流形的小書,

他贈書於丘成桐,首頁題詞:

" 餘生六十矣,薪傳有人,願共勉之 "。

這對一個年僅 21 歲還未畢業的年輕人來說,

實在是一種極高的獎譽。

三十年後,丘成桐再閱此書,

心中澎湃,做對聯:

" 傳薪贈籍,墨跡尤存,

相期末負初志;

示性入微,幾何不變,

自度無愧師承 "。

" 所幸 30 多年來,

我在復幾何上的工作

沒有辱沒先生的期望。"

他几乎拿遍数学界所有大奖,用行动告诉我们数学的魅力!

“我願意花時間在中國的年輕人身上,

希望他們有所改變。”

“我骨子裡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改革開放後,

丘成桐應中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邀請,

於1979年訪問中國,

進行學術交流。

後來,

丘成桐將事業中心逐漸轉向國內,

致力於促進中國數學教育,

丘成桐常說:

“我雖然國籍不在國內,

但是我希望中國好,

我骨子裡一直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從1984年起,

他招收了多名來自中國的博士研究生,

為中國培養微分幾何方面的人才,

他不僅教學生特殊的技巧,

還教學生如何領會數學的精闢之初。

培養出田剛在內的

多位世界傑出微分幾何學家。

英國數學家約翰稱讚他是

“華人數學界的領袖”。

丘成桐來生平立志做好兩件事,

第一,作出一等的數學研究;

第二,為中國數學教育服務。

“我沒從中國拿過一分錢薪水,

還倒貼了不少,但我不在乎,

我願意花時間在中國的年輕人身上,

希望他們有所改變。”

“現在的學生太容易就能得到信息,

他們不思考,不懂得其中的可貴。

比如我們以前會抄板書記筆記,

這中間會經過一定的思考的過程,

但現在的學生他們不抄板書,

通常會用手機拍下來,

這就少了深度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也不會從中獲得樂趣。

所以我認為首先還是要會思考,這很重要。”

數學家→大學生→中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初中因父親去世就做過

數學家教貼補家庭的他,

對 " 師者 " 身份有著特殊的感情。

為了助力中國數學教育發展,

丘成桐想了各種方法,

這與他鑽研數學問題的精神頗為相似。

他培養中國留學生,

陸續在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等院校,

建立數學研究所與研究中心,

組織各種層次的會議,

發起各種人才培養計劃,

並募集大量資金。

為了增進華人數學家的交流與合作。

1998年,丘成桐發起國際華人數學家大會,

邀請世界頂尖水平的數學家作報告,

並頒發晨興數學獎,陳省身獎。

這第一次在中國舉行的數學國際會議,

受到華人數學家的熱烈反響和支持。

不僅如此

為了激發中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創造力,

培養和發現年輕的數學天才。

2004年,丘成桐陸續成立了面向中學生的

“恆隆數學獎”“丘成桐中學數學獎”。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學問,

人生最值得的事情是學問。

華爾街高層曾以十倍薪酬

向丘成桐拋出橄欖枝,

但他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他說,

“我這一輩子都不是靠著錢往前走的。”

在他的心裡,

名利與財富都無法推動他前行。

對夢想的執著追求,

對數學王國的渴望,

這份情懷是多少現實誘惑都無法給予的。

他的性格不是傲慢,是直截了當

丘成桐的父親是研究哲學的,

雖然“研究學問”這一決定受到父親的影響,

但他卻選擇了數學。

他說,自己也曾考慮過做歷史研究。

讀歷史很有趣,

但這門學問的評價標準不是完全客觀的。

而相比之下,

“數學是很客觀的。

只要有能力,就算一開始不受重視,

最後還是會出人頭地。

因為沒人能否認

你做的東西是對的、是有影響力的。”

“我大學時數學做得還不錯,

即便有時得不到認可,

最終仍能渡過難關。

因為這個學問還是很客觀的。”

其實,這樣的選擇,

不能看出丘成桐的性格和為人。

在不少人看來,

丘成桐有著獨特鮮明的性格特點。

他直來直去,快人快語,

他敢說敢想敢做。

就算在媒體面前,

他依然不掩直爽本色,

呼籲高等學府加強基礎教育學風建設,

鼓勵教授導師一線教學、貼近學生,

宣揚陳省身嚴謹踏實、知錯就改的精神。

《紐約時報》稱他“數學王國的凱撒大帝”。

初次接觸丘成桐的人,

也能感受到他個性中不屈不撓的品質

他身上這股勇往直前、鍥而不捨的勁頭,

不僅是在數學領域鑽研中,

體現得淋漓盡致,

丘成桐做人、社交也是如此。

也許有人會誤解他,

會認為他傲慢、自以為是。

然而,學生劉克峰則解釋道,

丘成桐不是傲慢,是直截了當。

數學和為人是他衡量你的標準。

你數學不好,他不願意跟你多談。

你做事情不入他的眼,

他不願意搭理你。

劉克峰認為丘成桐是

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數學家。

他几乎拿遍数学界所有大奖,用行动告诉我们数学的魅力!

其實,對於真正欣賞的人,

丘成桐也不吝惜讚美。

對愛因斯坦正能量猜想的研究,

像一座橋樑將丘成桐和霍金連接起來,

兩人相互欣賞互相扶持,

成了長達三十多年的好友。

兩人雖然有著不同的光輝與目標,

但相同的是追求完美的個性。

他這樣描述霍金:

“我第一次見到他時,

他雖然有殘疾,但還可以活動,

話也還能講得出來。

10年後再見他,幾乎完全不能動了,

話也講不出來。

在這樣情形下能戰勝殘疾,進行思考,

我覺得這個人有無比的勇氣,

很值得尊重。

他必須有無比的毅力、無比的集中、

無比的興趣才能做自己的學問。”

“他很風趣,也很認真,

人家請他看的文章他也真的去看,

不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很多身體好的數學家,

都沒有他這麼負責任。

他也很有天賦,

很多數學家或者物理學家都比不上他。”

在《朗讀者》中,丘成桐說,

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有三:

一是學問,對數學能夠有貢獻,

使人類向前進;

二是家庭,要對得起妻子、孩子,

三是國家,雖然現在不是中國的公民,

但他還是將中國看做自己的國家,

希望中國能夠有很大的進展。

1600多年前,

當田園詩人的鼻祖陶淵明

提筆寫下《歸去來兮辭》時,

恐怕沒有想到,

他留下的文字會穿越千年的時空,

和一位數學領域成就斐然的老者相遇!

用優美的文字,以歷經世事的聲音,

向所有人講述,

中華文化之美,數學之美!

文 轉自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