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校生315
神秘西夏花兒之鄉,一縣一品公益助農,寧夏海原硒砂瓜
(哎)打馬的鞭兒(者)閃斷了(喲噢),(阿哥的肉呀)走馬的(喲)腳步兒亂了;二阿哥出門三天了(呀)(哎你),一天(者呀)趕一天遠(呀)了。——寧夏花兒《一心兒想著你了》
海原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南部,地處寧夏中部乾旱帶,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屬大陸性季風氣候。縣境東與固原市原州區相連,南與西吉縣接壤,西臨甘肅靖遠縣、會寧縣,北瀕中衛市沙坡頭區、同心縣海原縣因"花兒剪紙"民間藝術獲得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同治十三年(1874)裁廳設海城縣。民國三年(1914)改稱海原縣。
天都山亦稱西華山,位於海原縣西安州古城西15裡,從山口循溝進約2.5公里,便可望見一座古剎,這就是天都山石窟。因民間傳說在山中發現過金牛,故此窟又叫金牛寺,當地人又因石窟中有-塑像亦稱之為老爺寺。另外,古代還有"榮光寺"之稱。在溝北朝南的山坡上,依山勢築臺建寺,削壁鑿窟。自溝底而上,有盤山曲徑可以登臨。沿"之"字形路盤山而行,登上山坡,有土地殿和龍王殿。龍王殿下的一泓泉水古稱"觀音湫",今叫龍王池。天都山石窟開鑿於宋夏時期,全山共有石窟6孔,大小殿宇13座。當時,國內佛教盛行,凡名山所在皆興建寺宇。據卓越志載,1046年西夏王元昊在此曾建避暑行宮。昔日的天都山寺廟成群,挑簷飛脊,雕樑畫棟,廟貌輝煌。山岩峻秀,群山環抱,樹木蒼濃,奇峰翠壁,清泉流注,殿宇參差,古洞幽深。
南華山為六盤山餘脈,位於海原縣城南7.5公里處,宋夏時期,南華山與西華山合稱天都山,名震邊塞;因山形似蓮花,又名蓮花山;又因山高氣寒,春秋落雨成雪而稱雪山。清代有“海城八景”,此山獨佔其三,山之西北端有新石器“菜園遺存”,東南有水衝寺遺址,山的中間有靈光寺遺址。遠眺南華青翠碧綠,鬱鬱蔥蔥,近處其中層戀疊翠,綠蔭環抱,野花遍地,翠色千層。每到春夏之季,山秀鳥語、碧水溪鳴、花香濃郁、色澤宜人,是一座巨大的綠色迷宮;秋季萬紫千紅;冬季銀裝素裹,四季景色引人入勝;優越的自然資源,既為飛禽走獸生存提供了豐足的食糧,又為各種動物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走遍南華您會看到老鷹、烏鴉、喜鵲、麻雀、野兔等,幸運的話,還會看到長尾山雞、狐狸、狼、野豬等;南華山景區不僅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而且人文史蹟也非常豐富,山中有西夏王李元昊的避暑行宮,有靈光寺、二王子避難洞、御池等八處遺址。原始森林為這裡造就了宜人的避暑氣候,西夏遺址為這裡構築了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一縣一品(海原砂瓜)
海原硒砂瓜瓜瓤呈鮮紅色,籽黑、皮薄、肉嫩,香氣濃郁,含糖量達11%。以其甘甜、味純、質優被譽為上品。海原光照充足、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十分有利於幹物質製造和積累,適宜硒砂瓜生長需求,加之土地壓砂,砂中含有硒、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生產的瓜類含糖量高、沙甜爽口,營養豐富、商品價值高。
入口鬆軟鮮嫩,如雪花之即融——雪花羊肉
中國農林科技網
離開家鄉幾十年了,沒吃過中衛的硒沙瓜,很久以前吃過中衛的壓砂瓜。
中衛的硒沙瓜就是長在壓砂地裡的西瓜。壓砂地年代久遠,先輩們為了填飽肚子,用籮筐把曬了千百萬年的砂石鋪在乾旱少雨的祁連山餘脈的山坡上,解決了食不果腹的問題。
壓砂地蓄存雨水減少蒸發,現代人是地膜覆蓋,老先人是石頭覆蓋,綠水青山老先人做在了前面。
中衛人把古為今用發揮的淋漓盡致。早在80年代初,興仁堡的油井子溝的南坡上就種植壓砂瓜,那是我吃的最好吃的西瓜。
90年代中衛人嘗試大面積種植壓砂瓜,成功了。大膽的嘗試給中衛人帶來了爆發式的產業革命。大山裡面的石頭又環保又富含硒,所以叫硒砂瓜,也叫石頭縫裡的硒瓜,還叫貼天然標籤的西瓜。
中衛硒砂瓜露地種植在香山坡上,香山山高風大,西瓜在風的作用下和石頭磨擦,就貼上了天然標籤。他是中衛市的標籤更是中衛人的標籤。
中衛地處西北乾旱帶,晝夜溫差大,註定了中衛西瓜含糖量高,吃起來很甜。
香山地區的石頭含有多重元素,其中最富含硒,所以有經驗的砂農在砂石的選擇上很挑剔,絕對不用碌碌無為的石頭,這可是長久之計。
硒,防癌抗癌是癌症的頭號殺手,所以中衛硒砂瓜一上市就得到世人的青睞。
糖就是甜蜜素,她包括了甜甜的日子,蜜蜜的月子,素素的質子。女士愛養顏,中衛硒砂瓜來幫你,它吃在嘴裡是甜的,抹在臉上是美的,硒砂瓜皮扣在頭上是俏的。
總之中衛硒砂瓜渾身是寶。
大漠甘露5
其實我做為生活在寧夏的一員,我不主張誇大和過分的宣傳西瓜的營養價值啥的,你通過技術檢測方法測過硒砂瓜和普通西瓜的含硒量了嗎?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要不“實事求是”,西瓜除了防暑解渴和甜度以外,還能檢測出何種營養成份?在全國遍種西瓜的今天,我們不能躺在以往的“榮耀”之中,而應考慮怎樣提高品質,保證質量,提高畝產,降低成本上,從而更好地穩步前行,同時要杜絕冒用品牌,並申請專利權或“申遺”等長遠發展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