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真霸氣,是誰當時冒犯了大漢帝國?

漢宣帝末年,郅支單于認為呼韓邪兵力弱小,又歸降了漢朝,不可能再回歸故地,就率兵向西攻打,想要平定匈奴右地。此外,屠耆單于的幼弟本來侍奉呼韓邪,也逃亡到右地,他收集兩位兄長的殘餘兵馬,得到數千人,自立為伊利目單于。路上碰見郅支,發生激戰,郅支殺死了伊利目,吞併他的兵馬,總兵力達到了五萬多。

後來郅支聽說漢朝出兵、出糧,資助呼韓邪,他就留在右地不敢返回。他估計以自己的力量無法徹底平定匈奴,就繼續向西進發,靠近烏孫,想要和烏孫聯合起來,派遣使者去見烏孫的小昆彌(漢朝冊封的兩首領之一)烏就屠。烏就屠殺死匈奴使者,調動八千騎兵迎擊郅支郅支察覺到了對方的圖謀,就揮師迎戰烏孫,將敵擊敗。由此他向北方去進攻烏揭、堅昆、丁令,吞併了三個國家。郅支多次派兵攻打烏孫,經常取得勝利。堅昆國距離東方的單于庭有七千裡地,向南到車師有五千裡,郅支就把這裡作為自己新的首都。

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真霸氣,是誰當時冒犯了大漢帝國?

漢元帝繼位後,郅支單于派遣使臣前來朝見、獻禮,請求讓兒子來做人質。漢朝派衛司馬谷吉前去回報,反而被郅支所殺。郅支知道自己有負於漢朝,又聽說呼韓邪的勢力越來越強,害怕遭到襲擊,打算遠遠避去。正好康居王多次被烏孫欺辱,就派使者前往堅昆,要迎郅支去康居的東部邊境。郅支大喜,就跟康居聯合,率軍西進。到康居以後,康居王把女兒嫁給郅支為妻,郅支也把女兒送給康居王。康居非常尊敬郅支,想要靠著他的威勢來挾持西域各國。於是郅支就借了康居兵攻打烏孫,深人到谷城,殺死和俘虜百姓,搶掠了大量牲畜而退。烏孫兵不敢追擊,烏孫國西方被搶掠一空,毫無人煙之地竟然有五千裡之多。後來郅支日益驕橫,不但殺死康居王的女兒和康居貴族、平民數百人,還強迫康居人為他建造城池。他派出使者前往闔蘇、大宛兩國,勒令進貢。兩國畏懼他的兵力,不敢不給。漢朝先後派出三批使節,前往康居國,到郅支處,詢問谷吉等人的遺體下落。郅支多次侮辱漢使,不肯接受漢朝皇帝的詔書。這時候的西域都護是北地人甘延壽,他麾下副校尉是山陽人陳湯。陳湯為人沉著勇敢,深謀遠慮,喜歡出奇策,建奇功。他跟甘延壽商量說:“那些夷狄外族,從來都因懼怕而服從強力者,這是他們的天性。西域本來就歸匈奴管,如今郅支單于威名遠播,侵略烏孫、大宛,為康居王出謀劃策,想要征服兩國。如果讓他得到這兩國,只要短短几年,周邊各國都會危險。而且此人剽悍好戰,經常取勝,要是放任不管,必為西域之禍。

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真霸氣,是誰當時冒犯了大漢帝國?

“雖然郅支所在的地方非常遙遠,但是外族沒有堅固城防,也沒有強弩守城,如果咱們徵發屯田的兵將,指揮烏孫兵馬,一直殺到他的城下,他想逃卻無處可去,守也難以自保,千年的功業,可以一朝完成!”甘延壽贊同陳湯的看法,想要上奏請朝廷批准這一行動。但是陳湯卻說:“朝廷一定會開會討論,但這種宏大的策略,不是平庸官僚所能瞭解的,肯定不會同意。”但是甘延壽猶猶豫豫的,不肯聽從。正好甘延壽得了病,陳湯就偽造皇帝的詔命,調動西域各國兵馬,以及在車師屯田的戊己校尉所部。甘延壽聽說後,大驚而起,想要阻攔他。陳湯大怒,手按佩劍呵斥甘延壽說:“大軍已經會集,孺子你想動搖軍心嗎?!”甘延壽被追聽從,於是編組兵馬,漢兵和胡兵總共有四萬多人。甘延壽和陳湯即日率領兵馬,分道而行。大軍分為六隊,三隊從西域南道越過蔥嶺,通過大宛國,另外三隊由甘延壽親自統率,從溫宿國出發,由西域北道進入赤谷,經過烏孫,涉足康居邊境,一直殺到闐池以西。康居國的副王抱闐率領數千騎兵侵略赤谷城東,殺死和俘虜烏孫的大昆彌所部一千多人,搶走很多牲畜,從後方追上了漢軍,搶掠漢軍的輜重。陳湯派胡兵發起進攻,殺死四百六十人,搶回被擄走的烏孫百姓四百七十人,還給大昆彌,搶回的牛羊和馬匹則充作軍糧,還俘獲抱闐麾下貴族伊奴毒。

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真霸氣,是誰當時冒犯了大漢帝國?

大軍進入康居國東境後,陳湯下令士兵不得搶掠,還召喚和接見了康居貴族屠墨,向他宣示威信、與其飲酒盟誓後放回。繼續前進後,到達距離單于城六十里的地方,紮下營寨。路上俘虜了康居國的貴族具色子男開牟,讓他當嚮導—此人乃是屠墨的舅父,一向怨恨郅支單于,於是陳湯通過他詳細瞭解了郅支方面的情況。第二天繼續前進,在距離單于城三十里處紮營單于派人前來詢問:“漢軍為何而來?”陳湯回答說:“單于曾經上書說:‘我所居住的地方很艱難窮困,想要回去歸附強大的漢朝,並且親自去長安覲見。’天子可憐單于拋棄廣大的國土,躲到康居這種小地方來,所以派都護領兵來迎接單于和你的妻兒老小。因為怕驚擾了單于,所以沒敢直開到城下。”雙方使節往來了數次以後,甘延壽和陳湯就責備對方說:“我們為了單于而遠道前來,可是至今都沒有匈奴的名王或者大人前來面見將軍,接受命令。為什麼單于對大事如此疏忽,失去了主人待客的禮節?大軍遠來,人馬都非常疲憊,糧食也快吃光了,恐怕不夠回程所需,希望單于和大臣們詳細研究一下。”

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真霸氣,是誰當時冒犯了大漢帝國?

第二天,大軍前進到郅支的單于城附近都賴水上,距城三里,紮營列陣。遠遠望見單于城上豎立著五彩的旗幟,數百人穿著盔甲登城守衛。隨即衝出來一百多騎兵,在城下往來奔馳,還有步兵一百多人在城門左右布成魚鱗陣,似乎是在演習。城上的匈奴兵更招呼漢軍說:“來打啊!”那一百多名匈奴騎兵直衝漢營,各營士兵都把弩弓拉滿,瞄準對方,於是匈奴騎兵被迫後退。漢軍隨即射擊城門附近的匈奴步騎兵,步騎兵全都逃入城中。甘延壽和陳湯下令:“聽到鼓響,眾軍都直撲城下,四面圍城。各自記住所分配的位置,開挖洞穴,堵塞門口,盾牌在前,大戟強弩在後,仰射城上的敵人。”照此辦理之後,城上的匈奴守軍被迫退了下去。在土城之外,還有兩重木城,敵軍從木城中向外射擊,對漢軍造成不少殺傷。於是漢軍堆積柴草,火燒木城。當天晚上,數百名匈奴騎兵想要突圍,遭到漢軍迎面攢射,都被射死。

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真霸氣,是誰當時冒犯了大漢帝國?

當初,郅支單于聽說漢朝軍隊來到,就打算棄城而走。但是他懷疑康居人怨恨自己,會作為漢軍的內應,又聽說烏孫等各國都已響應發兵,自己無處可去。郅支都離開城池了,卻又轉身返回,說:“不如堅守吧。漢軍遠來,不可能久攻不去。”於是單于就身穿鎧甲站在城樓上,他的十多位夫人也都拉弓放箭,向外射擊,結果單于被攻城士兵射中了鼻子,夫人們也都死傷慘重,單于這才離開城樓。當天半夜,木城終於被攻破了,城守軍被迫退入土城,登上城樓,高聲吶喊。這時候康居一萬多騎兵分在十多處,四面圍繞著城池,也喊叫應和。夜間,守城方多次想突襲漢軍大營,卻都無法奏效,被迫退回。天亮的時候,四面燃起了大火,漢軍將士全都大喜,趁機大聲呼喊,殺向城中,鉦聲和鼓聲震天動地。康居兵退卻,漢軍扛著盾牌從四面八方衝入土城。單于等男女數百人躲入內城。漢軍到處放火,人人爭先,單于受傷而死,軍候、代理丞杜勳斬獲了單于的首級。

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真霸氣,是誰當時冒犯了大漢帝國?

戰後,找到了被匈奴扣押的兩名漢使,以及谷吉等人所攜帶的國書。擄獲的財物,全都賞賜給搶掠者。先後斬殺夫人、太子、名王及以下匈奴人一千五百一十八名,俘虜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有千餘人,全都分配給響應發兵的十五位西域國王。翌年是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正月,郅支的首級被送到京城長安。甘延壽和陳湯上書說:“臣聽說天下之大義,就在於統一,過去有唐堯、虞舜,如今有強大的漢朝。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經成為咱們的北方藩國,只有郅支單于叛逆不服,沒被正法,他以為逃去大夏以西,強大的漢朝就不能使其屈服了。郅支單于殘酷地虐待百姓,他的罪惡上通高天,因此臣甘延壽、陳湯就率領正義之師,恭行天誅,終於依賴陛下的神威,陰陽配合,天氣晴好,陷陣破敵、斬殺郅支及其黨羽。

應該把斬獲的首級都懸掛在長安槁街的外國人館驛之間,以向全天下宣示,使人人都明白,敢於冒犯強大漢朝的,跑得再遠,也終將伏法(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