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見證歷史變遷的老城古廟

丹噶爾古城位於青海省西寧西五十公里的湟源縣,六百年前,這裡因險要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海藏咽喉”,清中晚期發展成為當時西北地區最大的貿易集散地,每當夕陽西下,千米長的主街上燈火輝煌,人流如織,乾隆年間,主街上又出現了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城隍廟。

一座見證歷史變遷的老城古廟

廟宇坐北向南,三進兩院,是保存非常完整的清代建築,也是中國西北地區保存得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雖然修建的年代不久,又是縣城的城隍廟,但湟源城隍廟的建築工藝卻一點都不馬虎,相較於其他地方見過的清建築的考究是一點也不遜色的,廟裡傳統飛簷大屋頂,屋頂上的雕刻生動傳神,糅合了漢藏兩種民族文化之元素。

而讓人很意外的是,大多數縣城的城隍廟的規制都是一進,講個形式,但湟源城隍廟竟然是三進的廟,可見當年丹噶爾古城要地的重要地位,城隍廟曾在清代嘉慶、宣統年間進行過多次維修,近幾十年又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繕,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廟的中軸線上依次有大照壁、山門殿、戲臺、牌坊、城隍殿與後寢宮等,東西兩側有鐘樓、鼓樓、十王殿、配房等建築,佔地面積約6000餘平方米,為三進兩院佈局,山門坐北朝南,立於六層臺階之上,巍峨宏麗,進入山門,頭頂上方便是戲樓,東西兩側為鐘鼓樓,舊時鐘鼓是僧侶報時的工具,晚上打鼓,早晨敲鐘,正所謂“暮鼓晨鐘”,站在院子的中央,抬頭仰視精巧綺麗的戲臺,曼妙的樂曲聲似乎在耳際縈繞。

走到主殿裡看時,發現兩側壁畫十分精美,只不過有些許毀損,在黑暗中又看不真切,即便是部分當代畫的壁畫,也彰顯了畫者的功力,最後一殿兩側的石雕也算精美,這些都可堪稱清代藝術的精品,而對於湟源城隍廟來說,真正的驚喜還在後面,如果只看三進中軸上的殿,恐怕會錯過湟源城隍廟最值得看的所在,在主殿的兩側廊房裡有十八冥獄司的大型壁畫,這十八冥獄司即俗稱的十八層地獄,聽起來有些可怕,但壁畫所繪並不是地獄場景,而是主管各冥司的判官,並在背景下繪上各類冥間故事。

第一眼看到,讓人無不為這精美的大型壁畫而感到興奮,雖然有不少壁畫有損毀,但絲毫掩蓋不了這些大型壁畫當初繪製的精美,這些年也算走過一些城隍廟、府廟之類的地方,但還是第一次看到在城隍廟裡繪製十八層地獄的場景的,大多是中規中矩得放城隍爺、土地、山神之類的,而且湟源城隍廟無論是建築還是石雕壁畫,都給人清代藝術最高造詣的感覺。

在屋頂的雕飾方面,湟源城隍廟令人印象深刻,看似樸拙,實則精細,作為保存完整的清代古建築,湟源城隍廟的吻獸雕刻細膩而有時代特色,這些蹲坐屋脊的吻獸仰天長嘯,為整座建築增添了莊嚴、肅穆的氛圍。

青海湟源城隍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