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紅樓夢》爲什麼喜歡林黛玉?

墨溪說故事


林黛玉真可謂是運氣最好的孤女,出身名門、美若天仙、才華出眾、超凡脫俗。並且林黛玉還有賈母這樣的賈府最高精神領袖賈母做靠山, 有賈寶玉這樣又帥氣、又文藝的“第一暖男”鞍前馬後、細心呵護。

然而人性的本質就是,總是想要得到更多。錦衣玉食的林黛玉不缺物質,但求情感。林黛玉在賈府“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賈母為了外孫女兒將嫡親的孫女三春都靠後,黛玉的衣食起居一如最愛的嫡孫寶玉。

林黛玉的美麗與才華在賈府“四個女孩兒”中間數第一,然而“即生黛、何生釵”。忽然來一寶釵青春美麗、健康聰明、溫柔大方、博學多識,樣樣都比黛玉強,成為賈府“人氣王”。

唉……!

在人生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樣情形。

那一個孩子不是自己的父母嬌生慣養的?那一個孩子不會有一天要經歷學業、工作、情感方方面面的競爭?

這時的林黛玉,讓我們照見自己。照見我們內心中那個可憐、孤苦、無助的小女孩。

我們對黛玉的心疼、喜愛、欣賞,無不是在肯定自己心中的那個小小的、無助的、孤寂的自我。毫無疑問的說,我們愛黛玉,就是在心疼心中的那個自我。

我們同情被世界委屈和挫敗的黛玉,其實我們在同情那個被世界委屈和挫敗的自己。

黛玉是幸運的,因為她的生活中不僅僅只有連下人都知道“明裡一把火、暗裡一把刀”的鳳姐,冰雪聰明的黛玉也知道鳳姐是“打花胡哨”的人。黛玉的幸運,是她的生活中還有“同是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寶釵、湘雲同齡人真誠的友誼。

黛玉最大的幸運,當然是她曾經擁有一份最純美的青春初戀。

黛玉又是如此的不幸,她生於兩百多年前的封建時代,並且她不幸的愛上了一個完全無法保護她的“媽寶男”寶玉。

黛玉最終是絕望的,她的單純、美好、以及最終的絕望讓愛她的我們心碎了💔……


阿丹151014015


我喜歡林黛玉,這是下面的小作:

質本潔來還潔去,嫋嫋娉婷舞蹁躚。

怨別離,苦愛憎,風露清愁傾城顏。



林黛玉,一個超凡脫俗的女子,“玉帶林中掛”,她雖然過著“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生活,卻依舊過著詩意般的生活。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她的“孤標傲世”,她的“清高自許,目無下塵”,生命中給了她許多悲傷,依舊有著自己的獨特美麗。

教香菱學詩,與大觀園眾姐妹相處融洽,是她們眼中伶牙俐齒的林妹妹,腹有詩書氣自華,雖落得一身的病,但是她的詩裡並非全是悲和哀愁,如“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在《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一節中,寶玉與黛玉的笑聲,讓我們感覺特別溫暖,尤其看到天天以淚洗面的林妹妹笑起來,別有一種風情。她的美若西施“一代傾城”,若昭君“絕豔驚人”,這朵“閬苑仙葩”不只美在容貌,更美在她高潔傲逸的品格和一塵不染的心靈。



香菱想學詩,於是找薛寶釵請教,但薛寶釵先是打擊她一番,說香菱學詩是得隴望蜀。

香菱看詩看得廢寢忘食,寶釵說她自尋煩惱、呆頭呆腦。

香菱好不容易作成第一首詩拿給寶釵看,寶釵除了批評說這個那個不好之外,沒有給任何教導和意見。

在薛寶釵心裡,到底覺得香菱是個丫鬟,是不配學詩的,更是懶得教。她骨子裡只希望男人學詩文、女人學針線,大家都去求虛名、撈實惠,若一個女子去學詩,反而是害了她。

香菱去找黛玉請教,黛玉幾乎是傾囊相授。

得了教導後的香菱又作了第二首詩,薛寶釵這時候又當著眾人的面講解起來詩的好壞。顯然,她這些話並不是說給香菱聽的。

至於她這麼做是為了賣弄還是為了讓自己在人前塑造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形象,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相比寶釵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黛玉對人的尊重顯得愈發珍貴。



終生還淚的絳珠草,世外仙姝寂寞林,

靈河岸上的絳珠草,為了報答奇石的灌溉之德,常想若下世為人,將把她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絳珠草”為傳說中的仙草,世上本無此植物,後來也有人解釋為靈芝。靈芝,外形呈傘狀,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喜潮溼環境,生長在闊葉樹幹上,為大型的腐生真菌。

黛玉的居室像書房,並非只有金石筆墨的厚重,賈母用“銀紅的霞影紗”替黛玉糊窗子,茜紗窗使綠色的瀟湘館更加和諧柔美。黛玉的淑女氣質,來自她的書香氛圍,也來自她詩意盎然的精神生活。

林黛玉這位“世外仙姝”的花容月貌,其實是集中國古典詩詞於一身的。林黛玉的“還淚”,有宋詞中“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的外在情態,更有唐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內在情韻。



情人眼裡出西施,寶玉不止一次地把黛玉比作西子,小說中眾口一詞地認為黛玉的模樣像“多病西施”,寶玉為黛玉取字“顰顰”,寶釵也常叫她“顰兒”,其實都是在稱讚黛玉勝過西施的美妙情態。她的病,動情時也動容,經作者的精心安排,呈現出“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朱顏。

從日常生活所表現出的禮儀以及高雅情趣可知,林黛玉是一位書卷氣十足的淑女,一舉一動都顯現出大家閨秀的氣派。


絳姝


林黛玉,是作者寄予感情最深厚的主人公,她的一顰一笑,無不牽動著讀者的心靈,千古絕唱唱千古!對林黛玉的喜歡,是一種憐愛。她的淒涼身世,她的冰雪聰明,她純情善良,她的才女才情,她的一塵不染,她的高貴典雅,都使人憐之愛之。她的人生旅程中的煩惱憂愁,生活中的一顰一笑,都令人關注,心生愛憐之情呵護之意。她的人生悲劇,愛情的破滅,都讓人扼腕嘆息!


而憐愛不等於愛情,這位天才少女的身上,也有其天然缺陷。溫室中成長的仙葩,經不起風雨,滾滾紅塵中難以自適。不蒙塵的美貌,清貴的書香,令人敬仰,而所思所想,都是空山松子落、流水落花音,更有憂鬱的氣質。俗話說,相愛容易,過日子難,人生旅途,既有風花雪月,也有風霜雨雪,就連聲勢顯赫賈府本身,最終也淹沒於社會風雨,一個脆弱的生命,心中毫無丘壑經緯,何能經得起生活中難以預料的變故!

人間是複雜,神仙都有自己的難處,凡人就更有太多太多的無可奈何!食人間煙火,為了生存,為了生活,奔競紅塵,誰人沒有一把辛酸淚,誰人沒有自己的離騷賦!只是有人能寫出來,有人寫不出來,有人寫出來有人看,有人寫出來無人看,有人說出來有人聽,有人說出來無人聽!試想一位眼裡容不得一點塵埃的小公主,誰人能伺候得起?林黛玉的小性子,常有的使氣任性,賈母自然看在眼裡,明在心中,對這位嫡親外孫女的愛,只能在憐愛的範疇,為寶玉的婚姻選擇,最終確定於薛寶釵,是一位大家族掌門人的必然選擇。至於涉世未深的寶玉,舍不下林妹妹,那是他的不成熟的問題。

凡小說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大多有浪漫主義色彩,曹公的《紅樓夢》自不待說,路遙的絕唱《平凡的世界》,更有理想主義色彩。而現實生活中的人,食五穀雜糧,就要考慮現實中的問題,不會在夢的世界裡生活,對婚姻的選擇很務實,溫柔端方的薛寶釵,是夢寐以求的戀愛象,高貴優雅的林黛玉,反而令追求者望而生畏。作為早年一個追求完美的理想主義者,自幼有執著的理想追求,經歷很多坎坷後,我不得不認同了現實。


社會在發展,觀念在更新,當代人的生活觀念,已非上一代那麼刻板保守,生活模式多樣化。追求事業的白領,才、財、貌兼備,而高處不勝寒,選擇配偶時要求很高,找不到如意伴侶,可能會選擇獨身,思想解放的新一代,結了婚的人也可能不要孩子,上述情況比比皆是。說遠了,就此住筆,再會!謝謝閱讀😊




常常被問及紅樓十二釵中最喜歡誰,若是十幾年前第一次讀《紅樓夢》,那一定會毫不猶豫的答出林黛玉或者薛寶釵。然而讀了這麼多遍紅樓之後,對於這個問題,反倒不知該如何作答了。

紅樓夢讀了很多遍了,從來不敢說自己讀明白了。只是稍稍理解了一點點作者的用心,對於每一個紅樓人物的用心,對於讀者的用心。紅樓中人,無論大小,都傾注了作者全情的愛和悲憫以及深刻的理解,所以才能那麼活生生的立在我們面前。

回首之前的讀紅之路,忽然發現,紅樓十二釵,好像每個人都曾經被我那麼深刻的愛過。愛過黛玉的才情和靈動,愛過寶釵的圓潤和周到,愛過妙玉的孤高與脫俗,愛過鳳姐的潑辣和才幹,愛過湘雲的豪爽和可愛等等。可是好像也分別有過那麼一個時間,忽然不喜歡某一個人了。慢慢才發現,原來這才是曹雪芹厲害的地方。他筆下的人物都是活的,活在現實中,活在我們的身邊,就是我們曾經的同學、同事或者昨天才認識的某一位朋友。


有人把紅樓中的女孩子分為兩派,以林黛玉為首的玉派,和以寶釵為首的金派。若是真的這樣分的話,我想應該是感性派與理性派,空靈派與現實派,或者也可以說是哲學裡的道家派與儒家派吧。

少年時期讀紅樓的時候,會很容易喜歡上林黛玉,因為她的空靈和天外飛仙一樣的孤傲氣質,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於是心嚮往之。後來漸漸涉入世情,會慢慢喜歡上寶釵,因為她的周到與圓融是我們所不具備卻又那麼需要的。等到了歷經一些世事沉浮,經過一些人際變遷後,會再次愛上黛玉。這才發現,作者賦予林黛玉的並不是簡單的空靈與才氣,孤傲與高潔,而是一份至情至性的純真。見多了寶釵們的圓融和妥貼,看慣了鳳姐們的精明和算計,到頭來還是覺得能擁有那一份率直的真性情,能夠簡簡單單全情投入的去愛去恨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所以有人說,什麼時候能重新愛上林黛玉,才算真正的開始讀《紅樓夢》了。毛澤東把《紅樓夢》當作歷史讀,說沒有讀五遍以上就不要隨便發言。胡適把《紅樓夢》當作哲學讀,臺灣的美學教授蔣勳說他把《紅樓夢》當作佛經在讀。我想都無可厚非,這也許就是《紅樓夢》的魅力和偉大的地方吧。



《紅樓夢》裡到處都是哲學,賈寶玉和林黛玉生活在一個被儒家思想統治著的現實世界中,道統之下,到處都是被禁錮的思想和靈魂,周圍生活著太多的薛寶釵和賈雨村。而林黛玉則如同一股清流,她是生活在這渾濁世界裡的竹林七賢,是所有寶釵們視為異類的人,她追求自由,活出自我,是那個獨自躺在河邊夢蝶的莊周。所以,她吸引著賈寶玉,吸引著讀者,吸引著我。只因為她的獨特,她的率真,她的不與世俗同,以及她知世故而不屑世故的孤傲之心。然而,這又何嘗不是她悲劇人生的根源呢!

讀紅樓越久,越來越深的體會到作者對於林黛玉這個人物的深切熱愛,以及對這個人物所傾注的心血。很多人說《紅樓夢》是作者曹雪芹自傳性的小說,所有的人都認為男主人公賈寶玉自然是作者的化身。然而,誰又能說,林黛玉不是作者的化身呢?黛玉那高出所有人的思想境界,看盡人世間的冷暖人心、世態炎涼,洞察一切世情人心,卻仍舊執著於心中的那份至情至性,願意並敢於毫無保留的付出感情,至死不渝。這份歷經滄桑後仍舊純情率性的善與美,才是作者身上最閃光的地方。用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這就是真正的: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若是再問我十二釵最喜歡誰,我想我會說: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喜歡的地方,也都有我不喜歡的地方,但是還是最喜歡林黛玉。因為,現實生活已經太累了,充斥著太多的薛寶釵、賈雨村和王熙鳳。那麼,虛構的幻想世界中,就讓我肆無忌憚的愛一回那個不在現實裡的林黛玉吧!

(作者:流雲,歡迎大家關注頭條號“雲語紅樓”,分享更多精彩的紅樓品讀文章。)


雲語紅樓


喜歡黛玉有血有肉的真性情,不虛偽,不做作。雖然她牙尖嘴利卻沒心機,多愁善感卻惹人愛憐。

從賈寶玉的眼裡,看這個妹妹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不愧是仙界的絳珠草,沒有務實的描寫外在容貌,卻是神仙般的“林妹妹”!!!

王熙鳳看林黛玉則是“天下真有這樣標緻的人物....”


她從小失去母愛,來到完全陌生的賈府,自然感覺無依無靠,內心敏感也是正常的。

寶黛的愛情,從疑惑到放心,黛玉也沒有再使小性子。他們的愛情是真摯感人的。


黛玉的文才更是讓人欽佩,雖然大多是傷感悲哀的,然而,詩詞的屬性不正是如此嗎?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黛玉說話刻薄,難以接受她的真性情。那是不願意聽到不利於自己的真話而已。

當然,像寶釵這樣的人是更適合在世間生存,不過,我還是喜歡黛玉。


清心一棧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是枉自嗟呀,一個是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枉凝眉)

當這個女子蹙著兩彎籠煙眉,睜著一雙含情目,弱柳扶風踏著歲月的塵埃從書中款款走來,這個才情世應稀的女子註定不平凡。一如王蒙所說“林黛玉是詩,是理想,她本身便是情。”


在那個朱玉滿堂的大觀園她享受“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的情趣,雖被李紈以不如寶釵的“珍重芳姿晝掩門”的有閨閣風範而屈居第二,但是誰又能否認這是一個何其靈動的女子。在那處處是規矩,處處將門第的封建家庭,黛玉宛若一條清流,將鮮活而風趣的活水注入那死水般的大觀園。她風趣靈動卻又不失高傲孤潔,“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一首《問菊》將她高潔的品質勾勒出來。

她不顧封建社會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大膽與寶玉相愛,何其勇敢?反抗禮數,追求真愛,在那時可謂是大逆不道,更莫說林黛玉只是一個柔弱的女子。所以不屈服的林黛玉才會死在床榻,甚至沒有見到寶玉最後一面。而這個葬花的女子那樣的纖細柔弱,用單薄的肩膀扛起封建家庭的壓力,落得一個“冷月葬花魂”的結局,怎能不令人唏噓感慨。




愛林黛玉,不僅愛她的詩和情,更愛她那種孤傲高潔的性子。不同於“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寶釵,喜歡她的小心眼、任性、純真。正因為她有這樣的小缺陷,所以我才喜歡她,喜歡這樣一個真實的姑娘。


愛喝可樂的小太陽


其實如果認真讀書,客觀看待書中人物,沒有人真正喜歡林黛玉。包括書中寶玉,更多的是可憐她。寶玉傾心的人是秦可卿那種美貌和順溫柔周到有情趣的人。但是人的同情心可以無限發酵到不分是非不辨黑白的地步。

就因為她是孤兒,體弱多病,就有權利得到最多的關愛、呵護、諒解、甚至驕縱?可以任性、可以刻薄、可以目空一切、可以怨天尤人?全書對黛玉的描寫大部分是她如何憐惜心疼同情自己、轄制關注歪派寶玉、奚落挖苦嫉妒寶釵、嘲弄取笑排擠湘雲。對於其他人的生死病痛離散,絲毫不聞不問,也漠不關心。她活得很自我,因為不想分時間給那些跟她愛情歸宿無關的人。她活得很詩意,在她的世界裡只有冷月和花魂。她只喜歡她自己,對著鏡子,流著淚,醞釀著孤芳自賞的情緒,感嘆著花容月貌青春年華的流逝。這種寫意人生只能維持在永遠幼稚的13/14 歲。

這種人也只有糊塗犯賤的富二代才會遷就。如果黛玉不早死,試想寶玉要跟她生活一輩子,會不會厭煩到瘋掉?

有人說不會呀,黛玉很有趣很幽默。是的,不分時機場合的冷笑話高手非她莫屬。而且每次玩幽默都要刻薄一個人為代價

  1. 取笑史湘雲愛和二不分
  2. 取笑探春是芭蕉葉下的鹿
  3. 取笑惜春作畫耗時費力
  4. 取笑寶釵開作畫用具單子是嫁妝
  5. 取笑寶玉替彩雲頂盜竊罪
  6. 取笑襲人做了姨娘跟晴雯爭粽子吃
而且她還是神補刀。

  1. 寶玉被寶釵譏諷跟黛玉唱了一出負荊請罪。黛玉忽然補刀寶玉活該遇到厲害人了。
  2. 紫娟替黛玉求薛姨媽做媒被薛姨媽調侃急著想嫁人。黛玉補刀活該,臊了一臉。
  3. 李嬤嬤勸寶玉不能喝酒太多,怕老太太、老爺、太太怪罪。薛姨媽出來表示做擔保,黛玉補刀李嬤嬤拿姨太太當外人,說話沒力度呀。

再看看她如何最擅長掃興唱反調。

  1. 大家要辦詩社,她潑冷水說不敢寫詩自稱詩翁。
  2. 大家夜宴慶生,她說以後還有臉說別人夜聚飲博嗎?
  3. 史湘雲跟寶玉起頭兒烤鹿肉大家吃得興起,她說那裡找這一群花子去!怪雲丫頭作踐了詩社。

有人說黛玉善良。體現在哪裡?

  1. 她開口閉口罵劉姥姥是母蝗蟲,鄙夷而刻薄之極。
  2. 寶玉跑出去祭奠金釧,她陰陽怪氣地奚落寶玉哪裡隨便祭拜一下就好,何必費那心思?
  3. 襲人跟她提起尤二慘死,她不鹹不淡地說不過是東風壓倒西風。
  4. 薛姨媽出於關心勸寶玉不要喝冷酒,寶釵說服了寶玉。為了壓過寶釵,黛玉借刁難丫頭雪雁挑撥寶玉只聽寶釵的話。這不分好歹只為自己痛快的做法,讓人無語。
  5. 每次跟寶玉賭氣都逼得寶玉賭咒發毒誓才罷。難怪寶玉會責問她是故意想咒他天誅地滅。同樣關心親近寶玉的史湘雲不屑讓寶玉發誓賭咒、襲人不忍聽寶玉發誓賭咒。只有黛玉樂此不疲。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是為了她的心。寶玉如果不善待她重視她的心意,讓她心裡不痛快,就該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對喜歡的人尚且如此,遑論他人?

所以黛玉不愛,也不懂愛一個人。


燈籠果



因為世間無陳曉旭那般,像林黛玉的人。她太完美了。
我喜歡。真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她的所有敏感多疑,抑鬱寡歡,都是為了自己的愛情,為了寶玉。


除此以外,她是一個多麼熱愛生活,愛開玩笑,尤其是取笑劉姥姥“母蝗蟲”

。多麼天真爛漫。可惜,前八十回“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她的一生,短暫~生如夏花🌸愛她不解釋。木有理由。那麼純真,善良,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知己難逢。

永遠的紅樓夢情結。永遠的黛玉擁護者。


齊端陽131417


因為很早就開始接觸《紅樓夢》,小時候似懂非懂,看的是太虛幻境神一般的情景,那時候心裡滿滿都是絳珠草和神瑛侍者的故事,以至於心裡眼裡都是賈寶玉和林黛玉。要說為什麼喜歡林黛玉,因為她是仙草轉世來還淚的,所以就算是林黛玉有多敏感多愛哭,在我看來都是情理當中的,且值得推敲的。


後來長大了這在看《紅樓夢》,就會和同齡人或者同看過此書的人討論,當被問到紅金陵十二釵當中最喜歡誰時,我會說兩個人,林黛玉和薛寶釵,要問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她們本就是一個被掰成兩個的人設的妙人,薛寶釵深諳人情世故,得體落落大方,甚至堪稱完美;

林黛玉美得無以言表,詩情畫意堪稱絕妙,並且她還是唯一一個敢於與時代抗爭的純粹女子,個人覺得她是那個時代的英雄,當然也可以說是與時代抗爭的炮灰,無論怎樣,她的勇氣值得被歌頌。



現在要問我,為什麼還是喜歡林黛玉,我想說,世間之物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人情中的專,從始至終她的世界裡只有一個人,只為一個人而來,且敢於活自己。雖然在舊世界她註定沒辦法有好歸宿,但是她待人接物從來都是這樣至純至性至善,有什麼說什麼從來不背後使絆子。這一點在只有門前的石獅子才是乾淨的榮國府裡是絕無僅有的,無論太太小姐甚至丫鬟都打著自己的小九九,只有她,活像一杯透明的清泉;再加上她那位居榜首的絕妙的詩情,美若天仙的氣質容顏,此人唯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啊!如此妙人又會有幾個人不喜歡呢?


夢歸秦淮


有過離家求學或工作經歷的讀者,總會理解和喜歡林黛玉。



曾看到過一個調查,大學生評選最喜歡的小說人物,林黛玉名列前茅。

她敏感自尊的心緒更像一個離家的遊子,也更容易帶入吧。 她敏感,“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剛進賈府時,老太太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只剛唸了《四書》。

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隨後,寶玉回來後問她讀了什麼書,她馬上回答“不曾讀”。

命運飄搖,前途掌握在別人手中,察言觀色是必備的功課。這也是初出茅廬的青年學子普遍有的心緒吧。

她自負,在元春省親的時候,她暗自準備,希望能在眾人面前“展才”,壓倒大家,然而那天並沒有用武之地,她失望之餘充當槍手替寶玉作詩。

她自卑自憐,在周瑞家的送宮花的時候,她看到只有兩朵,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儘管偶爾刻薄小性兒,但這也是她保護自己的方式之一吧。連迎春的釵環都曾被丫鬟婆子偷偷拿出去當掉,更何況她只是一個投奔來的親戚? 她對待朋友至情至性,和湘雲、寶釵、香菱等姐妹都能真心相交,認真教香菱作詩,對待丫鬟紫鵑,更是如同姐妹。

甚至,她還深謀遠慮,有治家的能力。在探春管家的時候,寶玉曾和黛玉私下交流說到錢糧剋扣的厲害,開支緊縮。黛玉這樣回答:“要這樣才好,咱們家裡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

遠走故鄉,寄人籬下,心有愛人,命運卻不在自己手中。喜歡黛玉有很多理由,才情、敏感、被帶入的心境,更多的還是命運給人的惆悵。明明有木石前盟,終究只能“心事虛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