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老村长故事汇」把艰苦奋斗讲给大家听……

「40年老村长故事汇」把艰苦奋斗讲给大家听……

「40年老村长故事汇」把艰苦奋斗讲给大家听……

在乌审旗东部有一个小镇叫乌兰陶勒盖,意为“红色的山”,出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王文秀,是胜利村的老村长,在最基层的岗位上奋斗了60多个春秋,他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亲眼目睹了胜利村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1956年,年仅13岁的王文秀作为村里唯一一个上过小学的人被选成了小队会计,此后他又担任过小队长、大队会计等职务,1989年当选为胜利村的村长,直到2015年,王文秀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翻开他做过的会议记录、笔记,你会看到胜利村从过去到现在发展的全过程。

在王文秀的记忆里,胜利村是乌兰陶勒盖第一个兴修水利的村子。1956年,他们就开始是搞水利,靠的是驴驮人背,一直背到1976年,600多亩水地背了20年,胜利村也破天荒的种了水稻,也种下了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改革开放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当年村里的600亩水地开垦到1000亩。秋收时节,耕牛马匹在田野上已经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农业机械化忙碌的身影。

「40年老村长故事汇」把艰苦奋斗讲给大家听……

一个旧物件就是一段记忆

王文秀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深的感受和了解农民的辛劳和不易,为了让乡亲们勤劳致富,2000年,他带领带领全村人挣牛钱,发猪财,奔小康。原来全村总共才养殖20多头牛,现如今,一户人家养七八头牛的、十几头牛的,甚至四五十头牛的大有人在。

回忆起40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王文秀总是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言语间透露出对党的深厚感情。“共产党的领导好、党的政策好”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乘着党的惠民政策的春风,王文秀带着村里人铺新路、驾新桥,把农民的致富路拓展的更宽,为农村经济发展、繁荣提供了服务。特别是近几年来,公路建设的速度更是惊人,一条条的公路就如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巨龙一样,一直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

如今的胜利村风光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绿色、生态、美丽的胜利村已经成为乌兰陶勒盖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空中牧场”的美誉。

2013年9月,在王文秀的主持下,决定在新建村委会的同时修建老年福利院。解决村里年轻人外出发展的后顾之忧,让周围十里八乡的留守老人都将有一个老有所乐,颐养天年的快乐之所。

2001年至2005王文秀连续5年被评为乌兰陶勒盖镇黄陶勒盖乡党政先进工作者,2006年至2008年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优秀嘎查村干部,2011年被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全旗优秀共产党员。

和他共事15年的老同事、老支书曹春详这样说:“我们两个搭档工作15年,老村长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着想,不怕辛苦。我们村里架的第一座大桥、几个大的变压器以及六七公里的高压线他都出了很大的力,群众有什么要求,他都尽力办到。”

「40年老村长故事汇」把艰苦奋斗讲给大家听……

“老村长故事汇”里陈列的旧物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现在的王文秀,依然思维敏捷,对村里如今的变化,他既感慨又高兴,他说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党的领导。74岁的年纪,算是可以“享清福”的年纪了,但是王文秀的脚步却未停歇,开朗乐观的他,感觉自己依然年轻,他要继续发挥余热,在自家的院子里办起了“老村长故事汇”。

王文秀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希望能够发挥余热,在我有生之年办好‘老村长故事汇’,把鄂尔多斯、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以及胜利村,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的历史,搜集、整理、传播出去,将这段故事讲得更好,更精彩。”

在基层艰苦奋斗六十载,王文秀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我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走过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岁月,沐浴了新时代春泽润物的光辉,如今,王文秀把他的经历他的想法讲给娃娃们,让他们不要忘记老一辈的精神。“把过去砥砺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下来,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跟现在的美好生活对比,通过对比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对党忠诚、奋斗进取。”王文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