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自己的頸椎?

頸椎不求人


劉醫生談骨論筋🚅保護自己的頸椎🚅

如果平時不注意保護,頸椎就很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辦公室工作,人們經常低頭,頸椎病的發病率也就隨之升高。首先出現的症狀就是脖子難受,活動不便。嚴重的出現手部麻木和走路不穩等各種情況。平時我們要怎麼保護自己的頸椎呢?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


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在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基礎上,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改變,局部增生變形,壓迫刺激脊髓、神經、血管等臨近的組織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和體徵。

頸椎病的分型: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混合型頸椎病。

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

一、頸椎間盤退行性變。是病變的基礎,是椎間隙狹窄,關節囊和韌帶鬆弛,脊柱穩定性下降,進而引起韌帶的變性和鈣化,骨質增生,骨刺生成。


二、損傷。急性損傷可使已退變的頸椎和間盤損害加重而誘發頸椎病。慢性損傷加速退變過程。

三、先天性椎管狹窄。更容易出現頸椎病。

平時怎麼保護頸椎

頸椎病要進行正規治療,平時也要做好防護,預防它的發生。

1.首先要全面瞭解頸椎病,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同時保持樂觀的態度。

2.定時活動頸部。一個姿勢時間長了可以停下來活動活動。減輕疲勞,改善血液循環。


3.保持正確的姿勢。長時間的低頭容易引起頸部肌肉的疲勞,喪失對頸部的保護,加速椎間盤老化,誘發頸椎病。

4.合適的枕頭。人生中有小半的時間是和枕頭打交道。合適的枕頭能保持頸椎的自然曲度。減少因疲勞引起的退變。

5.頸部肌肉的鍛鍊。能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增加保護作用。並能通過鍛鍊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

6.注意頸部保暖。尤其是夏天空調。

8.保護頸部免受外傷。臨床經常碰到很多因為外傷引起脊髓損傷的病人。

現在的工作方式改變,手機普及,以及勞力勞動的動作單一,都可誘發頸椎病。做好上面的這些就可以明顯減少頸椎病的發生。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瞭解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人越來越遠離活動,更多的時間是在辦公桌、電腦桌前度過,因此頸椎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長時間埋頭於屈頸位,會導致頸椎間盤壓力增高並逐漸發生退行性變,繼而出現頸肩不適等症狀。如果肌肉獲得鍛鍊的機會越來越少,肌肉力量越來越弱,直到最後肌肉難以維持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這時到醫院拍片通常會被告知:頸椎曲度變直甚至頸椎反曲等。然而生活和工作還得繼續,如何保護我們的頸椎、阻止或延緩頸椎病的進一步發展成為人們關心的問題。

為此,我們提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減少長時間低頭及頸椎固定姿勢

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建議伏案工作學習1小時,仰頭5分鐘,以放鬆頸肩部肌肉。

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以使頭、頸、胸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線


保持良好的睡眠休息體位

睡覺時脖子下面墊一薄枕,以防脖子落空。


注意糾正日常生活中與家務勞動中的不良體位


頸椎自我徒手牽引

具體手法如下:雙手十指交叉合攏,將其舉過頭頂置於枕頸部;然後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5~10秒,如此連續3~4次即可起到緩解椎間盤壓力的作用。


頸椎按摩有利於改善局部血循環(由經過正規培訓的人員進行);而手法推拿在診斷明確前不應輕易實施,以防加重病情。


蛙泳

最好每週堅持蛙泳3~4次,每次800米。

若出現手麻、上肢放射痛、下肢無力、走路發飄等症狀,建議門診就診,以明確病情並獲得進一步的診療方案。


醫數


【保護脊柱坐位牽拉操 】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284000d72a897781d7a\

醫學微視


1、儘量保持正確姿勢,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和閱讀。在車上休息的時候,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會變差,一旦出現急剎車的狀況,頸部很容易出現損傷;不要長時間駕車保持姿勢不變,方向盤的位置要求司機一直抬著胳膊,而從人體物理學的角度來講,司機在做該姿勢對頸椎承擔的負荷最大,長時間姿勢不變地駕車很容易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2、不要單肩揹包,長期單肩背重包就會使人養成習慣,肩頭就會呈現出一高一低的狀態,頸肩部的肌肉也長期處於收縮狀態,時間一長頸部肌肉就會發生痙攣,從而形成頸椎疾病。

3、不要在辦公時趴著休息,耷拉著頭睡覺給頸椎帶來的傷害非常大,各位白領同學且行且珍惜啊,中午午休的時候可以換個姿勢,儘量別趴著睡覺,可採取向後仰躺的姿勢或找個沙發躺一躺。

4、聽健識君一句勸,打電話的時候還是儘量用手拿電話吧,用脖子夾電話對頸椎的損傷真的非常嚴重。一個電話短則幾分鐘,總是這樣接電話很容易讓頸椎疲勞,血管發生炎症,造成疼痛和痙攣。


健識局


人的脊柱有一個生理弧度,略呈S形:腰椎彎向前,胸椎彎向後。頸椎是脊柱最上面的7節。這7節骨頭不是簡單地摞在一起,而是由椎間盤連接。椎間盤的主要內容物是水分,正常情況下充滿彈性。隨著年齡增長,椎間盤的水分會不斷減少,蛋白含量也在下降。若往下壓一壓,就彈不起來了,這會影響頸椎的活動性。因此,引起頸椎病的罪魁禍首就是椎間盤。

  導致頸椎病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齡、遺傳、生活習慣、職業、外傷、解剖變異等。頸椎就像機器,用到一定時間,會發生老化,年齡是最主要原因,一般頸椎病多見於中老年人,以40—60歲人為多。但如今,很多人年紀輕輕,到醫院檢查,發現頸椎都是直的,還有些是向後彎。弧度一變化,血管就會發生扭曲,神經通路受到壓迫,從而出現頸椎病的一系列表現。尤其是辦公室白領,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坐著,就容易誘發頸椎病。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人,會計、電腦工作人員、教師等,都是高危人群。

  頸椎病會造成3方面問題,包括壓迫脊髓,壓迫神經,壓迫血管。

  壓迫神經根,最終會誘發神經根型頸椎病,產生一側頸肩上肢反覆發作的疼痛,手指麻木,仰頭、活動不靈活等症狀,在臨床上最多見。壓迫交感神經造成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會出現眼睛漲澀,怕光流淚,視物模糊,頭痛沉暈,肢涼或指端紅,心急,心煩易怒等症狀。

  壓迫脊髓,就是脊髓型頸椎病。這在急診較多見,像車禍、外傷都可能導致這一問題。患者會出現頭重腳輕,甚至肢體癱瘓症狀。

  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動脈型頸椎病,會產生眩暈、噁心,一側頭痛、視覺障礙等症狀,影響大腦血液供應。這類患者經常被送至神經外科就診,以年輕人為多。這很可能和生理活動變化、頭頸部活動有關。

  臨床上還有一種特殊的“頸型頸椎病”。它並沒有明顯的病理性變化,多是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多見於年輕白領一族。這類頸椎病不需要特殊治療,用熱水敷,多休息、按摩,就可以緩解。

  預防頸椎病,最根本是要改善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習慣。不少年輕人喜歡躺在沙發上看書,長時間低頭伏案,坐公交的時候低頭睡覺,都是不好的習慣。

  工作時,每半小時要起身,轉轉頭頸,活動一會兒。空調不能對著脖子吹,可以在辦公室準備一件帶領的外套,注意頸肩部的保暖。此外,要注意睡覺姿勢,以平躺最佳。側臥或趴著睡,把胳膊壓在頭下,都會增加頸椎負擔。枕頭要窄一些,能擱在脖子下面,以一個拳頭高度為佳。睡時,頭輕微有些後仰,能保證頸椎的輕微弧度。

  只要擬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做好診斷和分型,95%的患者通過藥物、理療、牽引等,都能得到明顯改善,只有極少部分人需要手術治療。

  有疼痛的患者,宜使用芬必得、散利痛、扶他林。這類藥一般是出現疼痛後服用,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吃,避免胃腸道刺激。伴有頭暈症狀的患者,可以用一些活血、擴張血管藥,改善腦循環。

  頸椎牽引是一個很好的物理治療方法。它能放鬆肌肉,解除肌肉痙攣,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局部水腫和炎症,減輕疼痛。像經常頭昏、噁心、嘔吐的患者,戴了頸託,效果就很好。可是若走路搖搖晃晃的神經根型患者,做頸椎牽引,則是越做越差


花花女童裝店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大家先檢查一下:

1. 您的脖子現在是向前下方彎曲的,還是直的?

2. 您的視線往身體前方看的,還是往下盯著的?

3. 您的腦袋是正往前湊的,還是保持處於自然位置,耳朵與肩膀處於同一水平?

其實啊,頸椎之所以會生病,除了外傷和真菌感染影響,現代都市人大多是由於長期的積累性損傷。當我們日復一日的使用錯誤的姿勢工作、打字、睡覺,慢慢的不知不覺間我們頸椎旁的肌肉、韌帶、關節等會變得僵硬、變形、失衡,導致脊柱變直,進而出現骨刺和椎間盤突出,接著就該壓迫動脈壓迫神經了。我們其實都有機會做出改變。只要改善頸椎附近的肌肉組織狀況、注意鍛鍊和拉伸,還有最重要的改善睡眠和工作時候的體位,都可以重新擁有一個健康的頸椎。還有游泳其實並不直接針對頸椎的恢復,只是一項全身參與的有氧運動而已。而只要運動,都挺好的。

那麼頸椎病是怎麼回事呢?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先了解下頸椎病是怎麼患上的,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措施。簡單的說,分四步走(結合示意圖看)。
  1. 當我們不注意生活和工作方式,就會導致肌肉緊張,頸肩部僵硬、痠痛。這個時候的就會肌肉韌帶血液循環不暢,彈性下降,從而對頸椎的保護作用降低,同時也不利於頸椎血液營養供應,椎間盤間隙的出現與血腫形成,在椎間盤變性、脫水的基礎上,椎體間關節進一步地鬆動和異常活動,加劇了韌帶和椎間盤間隙的形成。
  2. 當頸椎肌肉、韌帶出現勞損之後,對頸椎的保護功能下降,頸椎為了適應新的生理環境就會出現頸椎生理彎曲度的改變。這種改變通常會以頸椎生理彎曲變直、反弓的形式出現。所以在很多頸椎病人進行頸椎照片的時候會有“頸椎退行性變,頸椎生理彎曲變直”的報告。
  3. 當頸椎在勞損的基礎上出現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由於頸椎彎曲度的改變,會在頸椎活動過程中出現關節磨損,椎間隙血腫形成後,血腫內的肉芽組織增多並逐漸機化,血液中的鈣鹽也可沉積到此處,最後形成突向推管或突向椎體前緣的骨刺。骨刺可因局部反覆外傷、周圍韌帶牽拉和其他因素而不斷增大、質地變硬,尤其是多次外傷的息者,骨刺可硬如象牙,給治療帶來困難。
  4. 由於頸椎退行性變在繼續加重,椎間盤纖維環在不斷退變,並受到自身重力性及外力性雙重擠壓,可逐漸出現細小裂隙並擴大,並有可能導致髓核在外力擠壓下從此裂隙溢出,形成解剖學上的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溢出(即椎間盤突出),如果其溢出物刺激、影響了與之相鄰的脊神經或脊髓,引發了相應的臨床症狀,則構成了頸椎間盤突出症。

結合圖片看下,頸椎病四部曲:

上面科普示意圖可能不是很清晰,下面上個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的MRI示意圖,可以清晰的看到脊髓受到了嚴重的壓迫。

那麼如何預防和保護頸椎呢?

A. 首先要改善睡姿,我們一生中有1/4到1/3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睡姿不對很容易換上頸椎病,不知不覺得。 1. 軟硬適中的床。不能選太軟或者太硬的床,這會導致你的脊椎整個變形往下塌。有些人可能有經驗晚上睡的床太軟第二天會導致腰痠,這就是脊椎被壓迫了一整個晚上的後果了。

2. 正確的睡姿。正確的睡姿應該是仰臥與左、右側側臥這三種姿勢相互交替,避免長時間單一睡姿而導致人體生物力學結構失衡,俯臥或半俯臥(又稱過度側臥)壓迫心肺乳房並扭曲頸椎、壓迫肩關節和臂神經應予避免。

3. 選擇對的枕頭。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能緩解的話推薦“藏黨參清淤法”,,此法效果甚好,具體用法可百度

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調養恢復,如果幻想幾天就好的是不現實的,需要花幾個月時間慢慢調養。


頸椎不求人


電腦應該怎麼放,枕頭應該怎麼選,拯救頸椎的詳細法則!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怎麼樣減少頸椎的破壞

經常會在診室遇到患者問:曲大夫,除了治療我平時應該注意些什麼?每到這時候我都有點無言以對,因為需要注意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真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但應診時間有限,根本沒有辦法說的很詳細,只能選幾個重要的注意事項叮囑一下作罷。

但我知道,這還遠遠不夠,從電腦的高低到枕頭的擺放,從身體的放鬆到功能的鍛鍊,沒有深刻了解那一條條注意事項背後的深意,並內化在日常行為中,是沒有辦法根本上改變行為習慣的。

人體是個很精密的機器,養護它的秘訣有兩個,一個叫做“度”,一個叫做“覺知”

人怕:久坐、久站、久行、久臥、久勞

早在《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就提到: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反過來說:行走坐臥適度輪換,在動態的養護是過猶不及的真理。

人體每一個姿勢對應一部分縮短肌群,一部分拉長肌群,輪換姿勢就是在輪換受力肌群,讓肌群總有一部分在休息當中,當壓力被均勻的分攤,修復程度大於勞損程度機體就會一直處在不受損的狀態之下。

“覺知”則是一種長期訓練後得到的真正放鬆

在這種狀態下身體變得清晰與敏感,頸椎哪個位置變得僵硬,背部固定姿勢下的疲勞都會被感知到,如果能在身體發出警告時夠瞬間覺察到,那麼有針對的輪換姿勢達到“無損”狀態便有了可能,到後來不用刻意尋找,身體不經過大腦也會輕鬆找到最佳姿勢,並在將要受損時及時變換。

光有覺知還不夠,再進一步是行走坐臥如常下的中定

換句話說你可以打著遊戲,並且自己知道自己正在打遊戲,而不會被遊戲把全部心神“帶走”。

電腦應該怎麼放?

桌椅高度

桌椅的高度取決於使用者的身高比例,放鬆正坐屈髖、屈膝成90度,手肘屈曲90度剛好可以放在桌面上就是適宜的桌椅高度

身形姿勢

電腦放置在正前方,保持坐姿中立位,如果放在側面,脊柱長時間的單側旋轉會“拉歪”脊柱。沉肩、墜肘、松腰,找到一個松而不懈的狀態,不要刻意保持一個“標準”姿勢,不要向前挺腰(骨盆前傾),向後塌腰(骨盆後傾),放鬆而有支撐是所有動作的基本原則。

不要蹺二郎腿,膝關節不要屈曲太過——如果你想膝蓋壞的話

頭不要向前伸,更不要抬下巴,否則會引起頭夾肌和寰樞關節的緊張,誘發眩暈的症狀

過度屈腿+頭前伸+過度抬頭

用電腦時間不要太長,不要來回扭轉頸椎,尤其是360度大回環的轉法,除非你想讓頸椎韌帶更鬆弛脆弱。

使用時間大概在40分鐘左右為宜,中間休息三分鐘。這點很難做到,一般人看電腦兩三個小時一下就過去了,很難中途停下,這就涉及到覺知與中定的問題。

朱子在《大學章句集註》中註釋:“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慮,謂處事精詳。得,謂得其所止。”可以把這句話當成用電腦的心法來看。

顯示器

顯示器上沿與視線平行,顯示器太低會加速曲度的變直。

經常有人問:那我舉著胳膊玩手機,抬著頭看電腦是不是更好呢?

答案是否定的,不要妄圖通過矯枉過正的辦法來抵消它,抬頭時間久了頸椎伸肌群過度收縮緊張,是換了另一種不良姿勢的損傷而已。

鼠標

如果是筆記本電腦,那要把電腦墊高,滿足顯示器平視的視角。同時接出無線的鼠標鍵盤,放在手肘90度的桌子上,這是個相對居中的角度,鼠標、鍵盤如果抬的過高會增加肩部負擔,如果過低則腕關節角度折角過大,增加手腕壓力

用鼠標時不要聳肩、胳膊不要向外架起,遵循沉肩墜肘的原則

這裡有個檢驗自己放鬆的辦法,就是摸摸自己的肩部上方是不是僵硬緊張的,如果僵硬,刻意放鬆後再摸一次,如果松弛下來記住這個感覺

其他

手機的使用和電腦大同小異,不要過度低頭,不要架起肩膀看手機,肘部不要懸空,不要側躺看、仰頭看,最重要的是儘量少看。

由覺知到中定,從中定到存神,外形的擺放固然重要,心神的安定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枕頭的原則

人體存在四個生理彎曲,頸椎的曲度向前,枕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人在平躺時把向前的曲度“填平”、在側臥時把肩膀到頭部之間懸空的部分“填平”

平時選購枕頭需要注意:

太軟,喪失支撐,如睡棉枕頭頸椎就會不由自主的緊張來保持頸椎的基本支撐。

太硬,無法改變形狀,頸椎為了適應過硬的枕頭容易疲勞。

太高,平躺時會出現被迫低頭的不良睡姿,側臥時頭部斜角過大。

太低,平躺時頭部後仰影響血液的迴流,側臥時頭部斜角過大壓迫肩部

太寬,會把蕎麥皮趕到頭頂,脖子下方沒有蕎麥皮支撐,呈現出低頭睡姿的形態。

太窄,頭部的重力集中在脖子上,頸部壓強過大。

兼顧了材質和高低,在一般睡姿下都有適應頭頸部的隨形支撐,才是枕頭選擇的大原則

每個人需要的枕頭都是有差別的:

肩膀的寬度決定側躺時枕頭的高度

生理曲度決定平躺時枕頭的高度

肩膀到頭頂的距離決定枕頭的上下寬度

睡姿的範圍決定枕頭的左右寬度

這是生理構造選擇的必然,推薦一個折中的尺寸:60乘33釐米,內充3.5斤蕎麥皮

60釐米是左右的寬度,33釐米是上下的寬度,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選擇了蕎麥皮這種內充材質,它兼顧了隨形與支撐兩種屬性,既不會太軟喪失支撐也不會太硬失去隨形。

需要強調的是,對每一個人需要的枕頭尺寸都是不同的,相對完美的枕頭還要根據每個人的肩寬、頭長、頸長、曲度來計算,這是動態的比例,一個尺寸變了,其他的參數也得調整。

關於枕頭到底是高是低,需看看是否滿足“兩個平行”的原則,測試標準是:

平躺時耳朵的平行線與床平行,如果呈“抬頭”姿態,說明枕頭太低或者上下寬度太窄頭部缺少支撐,如果呈“低頭”姿態,說明枕頭過高或者上下寬度太寬,側睡時頭部的正中線平行於床面,枕頭太低太高都會對頸椎形成特定角度的壓力。

那麼市面上常見的頸椎枕,做成下面低,上面高的弧度,是不是真的就符合人體工學了呢?

這類頸椎枕,立意是好的,為了更好的貼合生理曲度,但最大的問題是一般人睡著後不會老老實實保持一個姿勢,有人對睡眠的錄像研究發現成年人每晚要改變3~36次睡姿,一晚上換十幾次睡姿很正常,這就需要頭頸部移動的軌跡上都存在均衡的隨形支撐,沒有固定形狀的蕎麥皮枕頭更加符合萬向隨形結構,蕎麥皮的枕頭還有一個好處,很輕便,方便熟睡時的調整——頸部懸空時下意識拽一下就行了。當然如果睡姿太過扭曲光靠枕頭也是不夠的,養成良好的睡姿也很重要。

睡姿:首先要養成頸部不懸空的習慣,推薦側睡與平躺,不要趴著睡,趴著睡會讓頸椎與身體旋轉成一個過大的角度,不要斜著睡,那樣骨盆一側的壓力會變大。

對於睡覺特別不老實的人,經常會超過枕頭支撐的區域,補救的辦法是在身體兩側各加一個枕頭,拓展支撐區域

除了習慣問題,脊柱問題也是睡覺不老實的重要原因,人體脊柱越正常,越是更容易達到輕鬆穩定的睡姿

睡姿的進階版是睡功,這就涉及到肌肉深層的放鬆、與呼吸的配合、心神上的安定,正所謂: “心息相忘,神氣合一”,自古以來醫家與養生家都很看重睡功的重要性,是祛病延年的重要法門。

北宋著名的道教真人陳摶老祖,就曾傳下睡功蟄龍法,他別號希夷先生,希夷二字出自《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正是精神內守的修行寫照。

以上~


正骨曲大夫


\n

{!-- PGC_VIDEO:{"vid": "34373a7ccc4a45a5b55551cd54408870\

ghchjbj


即使身處人多的辦公室,你也可以很好地保養頸椎,比如利用工間休息練習一下頸椎操:端坐,全身不動,單頭部運動,分別做低頭、抬頭、左轉、右轉、前伸、後縮;順、逆時針環繞動作。每次堅持5 分鐘,動作要輕緩、柔和。


1、無論是坐姿、站姿、臥姿都要正確,不要長時間的保持同一姿勢,尤其是辦公室工作者,可利用中途倒水時間活動一下關節及筋骨。

2、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加強對疾病的認識,很多朋友容易忽略脊椎病的徵兆,對於自身身體變化不夠注意,因此一定要重視脊椎病的相關知識。

3、加強鍛鍊、特別是頸部和腰部的活動,可以加強頸部肌肉的鍛鍊,消除腰肌的疲勞,還可以降低外傷導致脊椎病的機率。


小熊貓Mama


如何保護,這個問題問的好,眾所周知,頸椎有一個向前的弧度,如果經常伏案工作,低頭時間過長,很容易誘發頸椎病,並且,睡眠的枕頭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中度過,而枕頭的高低,軟硬,舒適度,會影響到頸椎的損傷程度,可能有些人不在意,平時甚至不用枕頭,可是你知道不用枕頭的危害嗎?長期下去,必然會得頸椎病哦!

當然,在平時保護的好,可以預防頸椎病,第一,就是伏案工作時間不要過長,第二,注意頸部的保暖,不管是夏天的空調房,還是冬天的戶外,都要重視受涼的發病,第三,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如果枕頭太高,太低,太軟,太硬,都是不舒服的,最好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不能完全聽別人說,什麼枕頭好就盲目去買,沒有必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