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農村新鮮事

江陵,是江漢平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近年來,在黨的各項惠農政策的引導下,江陵縣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以縣鄉黨校、農廣校、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特色種養業基地等為依託,積極對農民進行多形式、多層次的適用技術培訓,使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脫穎而出。記者頂著驕陽、走村串戶,耳聞目睹了發生在江陵農村的一件件新鮮事——

秦市鄉千合村的“龜”

江陵農村新鮮事

您瞧瞧,這大傢伙有二十多斤重,您認識這龜嗎?小編告訴您,它叫鱷魚龜,這是隻種龜,它的主人 耿海山已養了它十年了。

耿海山是秦市鄉千合村赫赫有名的烏龜養殖戶。他的養殖基地佔地九十畝,大大小小的池塘十幾口,餵養有東錦、西錦、日食、剔刀、歐澤等十幾個品種,雖說都是龜類,但名字卻一個比一個洋氣!他養的烏龜不僅品種多而且全,這也正是耿師傅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沒有海龜那份“海闊任我遊”的自由,但您瞧瞧,這一隻只烏龜過的日子也真心不錯! 耿海山以前是養甲魚的,行情不好就開始養烏龜,他說烏龜的養殖過程其實並不複雜,難就難在它的養殖門檻高、成本高,僅此一項就難倒了不少“英雄好漢”。

江陵農村新鮮事

“我只說養觀賞龜,光買一隻龜就要一千塊錢,要養五年才受益, 關鍵是有些人撐不住,養個三年沒有回報他就不想養了。”秦市鄉千合村養殖戶耿海山

等捱過了初期的“高風險”、“零回報”,耿師傅就迎來了他的“養殖春天”。除了每天早晚各喂一道食,再時不時調節一下水位,剩下的,就只等烏龜們“噌噌噌”地長個兒了。

江陵農村新鮮事

“每年的九、十月份以後就不吃食了,到第二年四五月份才甦醒 ,慢慢才進食,一年有半年時間喂料,真是特別省事。”秦市鄉千合村養殖戶耿海山

在池塘的邊上,耿師傅還專門修了這樣一間小房子,裡面空空如也,但玄機都藏在這地下面呢!原來土裡有烏龜下的蛋,鱷魚龜蛋產得多,最多的一天產幾千顆蛋,一顆蛋要賣三四元。

江陵農村新鮮事

眼下,耿師傅不僅成立了合作社,又流轉了兩百畝土地,帶領鄉親走上烏龜規模養殖之路。

沙崗鎮公議村的“魚”

江陵農村新鮮事

黑魚,也叫財魚、烏鱧,是一種常見的食用魚,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沙崗鎮的公議村就有一片近三百畝的黑魚養殖基地,聽說這家養殖基地的李國富兄弟倆把這些黑魚當寶貝一樣供著,不但喝的是長江水,吃的是高蛋白食物,而且還有神奇的事!

神奇一:聽到掌聲魚就圍過來

江陵農村新鮮事

站在池塘邊拍巴掌,平靜的水面就被打破了,一條條歡快的黑魚像聽到了集結號般浮出了水面。

江陵農村新鮮事

“最初的時候為了訓練它,我們是用臉盆圍著池塘敲 它就跟著走。”沙崗鎮公議村烏鱧養殖合作社李國富

李師傅告訴記者,當初為了訓化這些黑魚,他不知道敲壞了多少臉盆、敲斷了多少棍子。現在,只要他站在魚塘邊拍拍巴掌,魚兒們就聽話地出來就餐,這也讓他很有成就感。

神奇二:餵食不見魚飼料

江陵農村新鮮事

李國富介紹,採用的是仿生態養殖法,因為用飼料餵養會破壞水質。只用活餌料,餵食小魚小蝦,連熱賣的小龍蝦,李師傅也不惜血本養了餵給它們吃。

江陵農村新鮮事

“每天巡塘,凌晨兩點都要巡一次,目的就是為了查看有沒有異常情況,做到預防為主。”沙崗鎮公議村烏鱧養殖合作社李傑

神奇三:魚塘產量只增不減、

黑魚性情兇猛,進攻性強,喜大魚吃小魚。李家兄弟採取了人為控制,如果頭魚長得太大,就人工拉網起來,大的放一個池子裡,小的放另一個池子裡。嚴格關注魚塘變化,不能出一點岔子。

養殖基地靠近五叉河,直接引流長江水進魚塘,李家兄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兄弟倆分工明確。主抓技術的弟弟也確實沒讓哥哥失望,李師傅每天除了圍著魚塘打轉,就是圍著活餌池打轉。即使大熱天,也是如此。

李家兄弟餵養的黑魚肉質鮮美,價格公道,吸引了各地商販的目光。

“分等級賣,兩斤的賣本地,三斤的賣安徽,電話一打就來拖,最多一天調兩萬斤,一畝一萬三千斤左右,批發價純利潤一塊八,一畝地也可以達到一兩萬塊錢。”沙崗鎮公議村烏鱧養殖合作社李國富

江陵農村新鮮事

目前,李家兄弟的養殖效益也帶動了周圍鄉親們的養殖積極性,除了給鄉親們提供魚苗和技術,就連銷路也由兄弟倆來負責。

新奇事、新鮮事

盡在新江陵


編審:姚懷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