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

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

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老家許昌

文‖葛國楨

“環饊”是一種食品,先用糯粉和麵捻成環形,再下鍋用油煎成,也叫環餅。該食雖然香酥可口,但極易斷碎,漢時,在京城大街上隨處可見賣這種油炸饊子的。

有個賣油炸饊子的貨郎,行至一小弄口時,被一個慌張的農民撞到,饊子掉在地上都摔碎了。那個農民覺得不好意思,連忙給人家道歉,並且願意認賠。但在認賠的數量上兩人說不攏,農民說賠五十枚,賣饊子的堅持說有三百故。因饊子都掉在地上摔碎了,沒有辦法證明究竟是多少。

此時,正逢擔任京兆尹的此人路過此處,問清原因後,此人不慌不忙,讓人到別處買一個饊子來,稱出它的份量,然後再稱所有碎饊子的份量,當即準確得出掉在地上的碎饊子數量。這樣一來,雙方都很服氣。一場看似難解的糾紛就這樣化解了。

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孫寶。

孫寶,字子嚴,漢代潁川鄢陵縣人,漢成帝時任京兆尹,漢哀帝、平帝時,先後任司隸、司農。

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

古籍《折獄龜鑑》上記錄著上面那件事情:“漢孫寶為京兆尹,有賣環饊者,偶與村民相逢,擊落環饊盡碎。村民認填五十枚,賣者堅言三百枚,因致喧爭。寶令別買環饊一枚,秤見分兩,乃都秤碎者,紐折立見元數,眾皆歎服。”

孫寶是西漢後期著名的大臣,初以深厚的經學功底被薦為郡吏,御史大夫張忠想要孫寶教授兒子經學,便辟孫寶為屬官,還為他裝修房舍,添備器物,不料孫寶並不領情,自劾辭職而去。

張忠雖內心不平,也不得不敬佩孫寶的氣節,慚愧之餘又上書舉薦孫寶經明質直,宜備近臣。孫寶由主簿升為儀郎,又遷諫大夫。

鴻嘉年間(公元前20—17年),四川一帶民不聊生,群盜四起,廣漢(今四川金堂縣)太守扈商軟弱無能,不堪職任,但因為他是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姐姐的兒子,無人敢言。

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

孫寶被任命為益州(今四川雲南部分地區)刺史,去收拾整治混亂局面。孫寶親入鄉村山谷,察訪民情,然後諭告群盜,只要悔過自新,朝廷不予深究。盜首於是率眾出降悔過,孫寶都遣歸田裡務農,不予懲罰,一時地方安然,百業待興。

孫寶向朝廷彙報經過,已自劾矯制釋盜之責,並奏劾太守扈商失職,實為政局紊亂之禍首,要求嚴懲。

不料扈商反咬一口,奏劾孫寶放縱罪犯有罪當刑的盜首。最後,朝廷將扈商收獄懲治,孫寶也因放縱罪犯而被免職。

益州吏民得知消息,多向朝廷陳言孫寶治理地方的功效,民眾得以安居樂業,且盛傳孫寶因受車騎將軍排擠而被冤免職之經過。朝廷在社會輿論之壓力下,只得復拜孫寶為冀州刺史,再遷丞相司直之職。

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

不久,漢成帝的舅舅、紅陽侯王立派人在南郡(今湖北江陵縣)太守李尚的幫助下,強佔了數百頃墾田,這些土地原屬少府,然早已撥給百姓開墾。而此時王立卻上書願將此強佔的墾田入官府,朝廷下詔地方根據墾田面積給與賞錢,王立因此得錢甚巨。

孫寶聞聽此消息,便派下屬官吏去調查,不但探明強佔的真相,且查出地方增時值計賞錢等姦情,孫寶馬上劾奏王立、李尚欺下瞞上,侵田貪汙之罪行。李尚被下獄處以死刑,王立依仗皇親國戚之地位,雖沒有被判罪,但也受到有關象徵性的懲罰,自然與孫寶結下了仇隙。

此時,四川地區民族矛盾加劇,犯法嚴重,頗為不安。朝廷以孫寶在這一帶的威信,任他為廣漢太守,前往安輯。孫寶一到便採取了安撫少數民族的措施,局面逐漸平息,吏民嘖嘖稱道。

朝廷又徵孫寶為京兆尹,管理京城長安(今陝西西安)。孫寶禮賢下士,周旋權貴,也頗為艱難,任職三年,顯有政績,京師吏民皆稱道之。不過因與衛尉淳于長交友,後淳于長犯法得罪,孫寶也因此坐罪被免官。

漢哀帝劉欣即位,又徵孫寶為諫大夫,遷任司隸。時傅太后握權,她派人考察有隔閡的馮太后,還逼令其自殺,眾人皆知有冤,但不敢抗旨。唯孫寶奏請重新審治,傅太后得知大怒,哀帝也順其旨意而將孫寶下獄。

尚書僕射唐林上書為孫寶說情,哀帝以其聯結朋黨而將唐林貶謫。後大司馬傅喜、光祿大夫龔勝等人為之苦爭,哀帝只得請示太后,才準孫寶出獄復職。

不久,尚書僕射鄭崇被尚書令趙昌誣陷,下獄窮治,受刑將死。孫寶面對權貴仍毫無懼色,上書為之辨冤,且要求懲治尚書令趙昌,結果哀帝不辨黑白,將孫寶免官而為庶民。

王莽掌權後,徵孫寶為光祿大夫,又遷大司農。時謠傳有黃龍游江中,眾臣皆奏王莽功德比周公,所以會出現如此祥兆,宜告祠宗廟。

孫寶這時又忍不住直言道:“周公上聖,召公大賢,在政事看法方面尚猶有不同之意見。如今氣候風雨不調,百姓衣食不足,然而朝廷每遇一事,群臣同聲歌頌,此絕非國家昌盛之兆也!”

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

大臣們聽了,都大驚失色。正好孫寶遣吏迎母至京,而母親生病留在弟家,獨迎得妻子至京,司直陳崇便以不孝罪名劾奏孫寶,孫寶又被免官,不久卒於家。

《漢書·孫寶傳》(卷77)載明孫寶是潁川鄢陵人,《鄢陵縣誌》民國二十五年版卷五“古蹟篇”記載:“漢大司農孫寶墓在張橋鎮西南二里。”

張橋鎮現名老張橋,分張北、張中、張南三個行政村,村東有大浪溝南北流過。歷史上鎮北原有一條寬闊的河流叫絡河,傳說有一對夫婦長年在這裡擺渡,他們臨死時,把積攢了一生的錢拿出來,囑咐人們在這裡建一座橋,讓河兩岸來往的行人不再作難。人們不知道這對夫婦的名字,只知道他們姓張,後來這座橋就叫張橋。

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

張橋鎮歷史悠久,東南1公里處有盡人皆知的古蹟——鳳凰坡,群眾俗稱“落鳳坡”。傳說在漢代時,潁川太守黃霸因為廉潔從政,政績顯赫,引得無數美麗的鳳凰在這裡翩翩起舞,“鳳凰坡”從此得名。

張橋鎮人傑地靈,除了漢代大司農孫寶外,還是明永樂年間南京兵馬指揮使曹通、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武進士曹爾錄、舉人曹振標、拔貢孫啟鳳等人的故里。近年來,這裡又成聞名遐邇的“影視村”,有數千人外出,在許多知名影視劇組裡打工。

孫姓是村裡的大姓,歷史久,人口多,村裡的老年人都還記得,原來的孫寶墓非常高大,形勢突兀,上面的草木翠柏鬱鬱蔥蔥,是當地的一大古蹟。可惜的是,文革中平整農田,人們把墓冢挖開平掉了。

2000多年前,這個鄢陵人,不知劾奏了多少皇親國戚!

(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葛國楨,常用筆名柯崢、草木、野草等,河南鄢陵人。曾任鄉村教師、基層通訊員、企業政工師等,現為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編輯、記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飛來》等個人文集,主編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叢書,曾獲全國報告文學優秀作品獎、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獎、首屆“茅山杯”全國微型文學大獎賽優秀作品獎、中國鄉土文學獎等。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