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八尊聖像,均爲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這八尊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週末,跟著老梁逛許昌】

第61站:鄢陵興國寺塔

這八尊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老家許昌

文·圖‖梁耀國

鄢陵縣和尉氏縣地頭搭地頭,是正兒八經的鄰居縣,更為巧合的是,倆縣曾經都有一座興國寺,一座興國寺塔。如今尉氏的寺已廢,塔尚存,而鄢陵的寺塔雙全。

相比較而言,位於鄢陵縣馬欄鎮鎮政府所在地的興國寺塔,要比尉氏的早建二十多年。據嵌於一層塔身西南側的銘文記載,該塔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元年,即公元954年。到了北宋太平興國年間,臨塔建起了興國寺,這座無名塔遂有了自己的名號,被人稱之興國寺塔。

尉氏的同名塔,明確記載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年始建,984年完工,前後歷時八年。依建成年代說,鄢陵的是哥,尉氏的是弟。哥瘦高,九層,相貌簡潔樸素。弟胖矮,八層,外觀俊朗俏美。

鄢陵興國寺塔在曹操議事臺東北方向,相距不過3公里,騎車走鄉間小水泥路,約十分鐘車程。去那天,雲層壓得很低,拐過街口的剎那,恍惚覺得塔尖插進了雲彩裡。

這八尊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和去參觀其它文物古蹟一樣,我是先拍照,後細看,這次也不例外。我扎車時,還見幾個男孩在塔下追逐嬉戲,等我紮好車,掏出相機準備拍照時,一個個跑的比兔子還快,眨眼不見了蹤影。

我原本設想孩子襯古塔,使其更具生機和時代氣息。孩子這一跑,只能拍塔了。不過這樣也不錯,畫面會乾淨些。總之,兩好只能落一好。

興國寺塔為六邊形空心樓閣式磚塔,通高27米,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為了增加塔的安全性,人們在原有塔座的基礎上,四周分別往外加寬一米許。

一層塔身因鹽鹼侵蝕,風化嚴重,修葺時,工匠們根據“修舊如舊”的文物修復原則,揭去一捏即成齏粉的舊磚,砌換上按照傳統燒造工藝燒製出的青磚,而且外立面經過精心打磨,看上去十分規整。若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哪些是新砌上去的。塔尖處,坐有一葫蘆樣的鐵質塔剎。

這八尊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過去,曾聽到一首寫開封鐵塔的打油詩,詩文是:遠看鐵塔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有朝一日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因為塔高的緣故,要想拍全塔身,必須站到離塔三十米開外的地方。

塔周圍的實際狀況是,南邊是人來車往的街道,東西兩邊是茂密的柏樹林,北邊雖空曠,卻逆光。

為拍幾張自己滿意的照片,我圍著塔連跑了兩圈,比劃來比劃去才找好角度。由此說明一個問題,幹啥都不容易呀!

遠處看罷近處瞧。拾步登上塔座,正想瞅稀罕,忽見一隻小刺蝟,沿著塔座邊沿,緩緩朝自己爬來。塔座離地約1米,或許有如臨深淵的恐懼吧,它在空無遮攔的塔座上轉了大半圈,也沒膽量跳入下面的草叢中。

我頭一次在野外看到這小東西,既怕被它身上的刺扎傷,又怕它不識好人心反咬一口,權衡再三,才小心翼翼地用碎瓦片將其鏟送到下面。因為受到驚嚇,剛挨著地,它便匆匆鑽入齊腰深的草棵裡。

這八尊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小刺蝟的出現,猶如戲劇音樂中的過門,承上啟下,緩釋了我打仗似的緊張心情。送走了小刺蝟,我安下心來,近距離品賞這座屹立千年的古建築。

興國寺塔一層正南正北兩面,各闢一半圓形拱圈門。南門進去是塔心室,裡面供奉觀音菩薩。北門進去是磚砌臺階,由此可上至二層,甚至更高。遺憾的是,兩個塔門均有鐵柵欄、鐵將軍把守,只能在外面瞅個大概。

為使塔身看上去靈巧美觀,每層都建有仿木結構的塔簷,塔簷下是磚雕椽、枋、斗拱等,做工精美。與尉氏興國寺塔不同的是塔簷上置磚雕蕉葉,也起到了很好的裝飾效果。自下而上,隨著塔身變細,蕉葉數量逐層減少,五層以上好像沒有看到。

古塔的存世,對研究中國塔文化、佛教文化,都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見證。為此,2013年,鄢陵興國寺塔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就在圍著古塔轉悠的過程中,塔西北角的圓形圍牆內,傳出孩子們的嬉鬧聲。站在塔座上往裡觀瞧,發現剛才跑走的那幾個孩子,正躲在用青石雕就的五百羅漢陣裡,打打殺殺,盡情揮灑少年的歡樂。

這些作為神仙出現的石人,就像世間萬千俗人一般,有人討厭,眥眉橫目看不慣;有人喜歡,喜眉笑眼瞅新鮮。真真應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老話。

興國寺塔的正東面,便是“先有塔,才有寺”的興國寺山門。興國寺始建於宋太平興國六年,即公元981年。元代被毀,明洪武年間僧人圓廣重建,清康熙初邑人劉光明等募塑佛像,御史梁熙作碑記。

山門為重簷歇山式建築。正門對聯內容是:天雨再寬難潤沒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無緣之人。橫批:回頭是岸。東西偏門也各書對聯一副,東門是:勘破禪機總是空;悟來大道無多事。西門的更直白:出門一笑海天空;繞寺千章松柏罩。

寺院的山門,亦叫山門殿,又叫金剛殿。殿內供奉護法二金剛,即密跡金剛和穢跡金剛。山門,還叫三門,由佛教修行的三個入手處,即空、無相、無作而來,後人以此三個修行法門對應寺院的三門,故有將出家學佛訛傳“遁入空門”之說。

這八尊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天王殿正對著山門。一看殿門口的對聯,我就猜出來裡面敬奉的是誰了。對聯是:開口便笑指示迷途;大肚能容包含色相。橫批:難得糊塗。關子賣到這兒,想必你也想到彌勒佛了。

在人們的心目中,彌勒佛永遠慈眉善目,笑口常開,因此他的形象代表學佛會令眾生心無煩惱,得大自在。

殿後供奉的是護法委託菩薩,只見他手持寶杵,一副威懾群邪的模樣。東西兩端的山牆處,配祀四大天王,他們手中所持法器,分別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天王殿後門也有一副對聯:壁立萬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橫眉:覺海慈航。

再往裡是大士殿。門口的對聯看似淺顯,實則禪意高深:白雲流水是禪心;翠竹黃花皆佛性。

這八尊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大士殿也稱菩薩殿,殿內供奉三位法力無邊的大菩薩,即主尊觀世音(代表慈悲)、文殊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殿後是護持道場的伽藍菩薩和關聖帝君(關公關羽)。

菩薩,是梵語菩提薩埵(duo)的簡稱,他是上求佛道、開化眾生的大士。

一瓶淨水灑乾坤;兩座祥雲垂世界。最後的大佛殿,人們習慣稱之大雄寶殿。殿內供奉的是三世佛,即釋迦牟尼如來、藥師如來、阿彌陀如來。兩邊牆壁上線描水彩繪18羅漢。

大士殿裡的五尊聖像及大佛殿裡的三世佛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一天跑了倆地方,看了仨景點,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雖說蜻蜓點水,只看到些皮毛的東西,但起碼對塔文化、佛教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已足矣。

這八尊聖像,均為香樟木貼金所就,極是珍貴!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歸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梁耀國,現就職於許昌市房產交易租賃管理處,河南省雜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