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名村「潘窯」,爲什麼既沒有潘姓也沒有窯?

許昌名村“潘窯”,為什麼既沒有潘姓也沒有窯?

許昌名村“潘窯”,為什麼既沒有潘姓也沒有窯?‖老家許昌

文‖鷗鳥

潘窯社區位於許昌市魏都區最南部,南接建安區,北靠許由路,東臨京廣鐵路,西挨許繁路,過去叫潘窯村,現在已改為社區,屬新興街道辦事處。

潘窯行政村由潘窯和五里崗兩個自然村組成,按照中國村莊的命名原則,潘窯村肯定是因為村民都姓潘或者姓潘的居多,並且村裡有磚瓦窯才叫這個名字,可奇怪的是,潘窯村居然連一個姓潘的沒有,其中的潘窯自然村有馬、劉、吳、王等幾個姓氏,五里崗有菅、李等幾個姓氏。

為什麼潘窯村沒有姓潘的也沒有磚瓦窯呢?關於這個問題,在潘窯村的民間傳說裡,有好幾個版本,今天我們就講其中一個。

許昌名村“潘窯”,為什麼既沒有潘姓也沒有窯?

據傳,潘窯村的確是由潘姓在此始居,由於村子靠近許昌城,地勢又高,所以潘姓的原住民就選擇了燒窯為業,一來可以為城裡人建房蓋屋提供磚瓦,二來可以為城裡和周圍村莊提供盆盆罐罐等生活用具,這個說法現在已經得到證實,潘窯村民在掘井和建房挖土取土時已經發現了古時燒窯的遺蹟。

據老輩兒人講,這裡的潘姓人家乃宋朝太師潘仁美(北宋名將潘美)的後裔。根據《楊家將》裡的故事,這潘仁美是個大奸臣,他勾結遼國,殘害忠良,陰謀篡權。

後來楊六郎告御狀,潘仁美惡貫滿盈,迫害楊家將和裡通外國陰謀造反的罪行暴露,被寇準寇老西兒裝神弄鬼審理明白後,潘仁美被滿門抄斬。

許昌名村“潘窯”,為什麼既沒有潘姓也沒有窯?

可是就在滅門的過程中,潘仁美的子孫中竟然有一人僥倖逃脫,一路狂奔,從東京汴梁一直跑到了許昌城南,見城南郊這裡地勢高聳、土壤肥沃,就把此處當做避難場所,隱姓埋名,住了下來。

這個子孫在京城的時候,曾經跟人學過燒窯製陶的手藝,到許昌城南後他重操舊業,並傳於後代。直到明代洪洞移民時,來此的人多了,他們才恢復原姓潘氏,並以最早居住此地為由將村名定為潘窯,並且世世代代擔任莊主,後來的移民初來乍到,強龍不壓地頭蛇,也就順著他們了。

但是不知什麼原因,這支潘姓人家一直人丁不旺,稀稀拉拉,門戶始終發達不起來。潘姓莊主心想定是祖上殘害忠良,是上天對他們的懲罰。所以便開始做好事,施捨錢財,挽留逃荒的貧窮災民。將潘家擁有的很多田產土地,分給窮人耕種。逐漸地又不斷有其它姓氏來此居住,形成村落。

雖然眾多姓氏人丁興旺,人口大大超過潘姓,但因田產土地得於潘家,潘家的燒窯手藝仍在輩輩傳承,所以村莊還是以潘窯為名。

就這樣,斗轉星移,時代變遷,姓潘的不僅難以興旺發達,並且到了清朝不知哪個皇帝年間,潘姓莊主單絃也斷,饒是求神拜佛也無用,只生下兩個閨女,再也生不出一男半女了。

老莊主在世的時候,給兩個女兒招了兩個上門女婿,一個姓馬,住在潘窯,一個姓李,住在五里崗。當時他還有幻想,萬一將來自己老來得子,他再把燒窯的手藝傳給兒子,所以他一直沒有傳給兩個女婿燒窯的手藝。

時光流逝,潘姓莊主年紀越來越大,他見絕後已成定局,就給兩個女婿商量,說只要他們願意改姓姓潘,就把祖傳的燒窯手藝傳給他們,可是兩個女婿都寧願不學手藝也不願意改姓,於是這事就又耽擱下來。

等這潘姓老莊主感覺自己快不行了,想把手藝傳給女婿的時候,已經晚了。最後一個潘姓老莊主大病一場,一命嗚呼,潘窯燒窯的手藝也失傳了。從此,潘窯人就以耕讀傳家,再也不燒窯了,潘窯村也再沒有姓潘的了。

就這樣,名村潘窯成了一個既沒有姓潘的,也沒有磚瓦窯的普通村莊。

許昌名村“潘窯”,為什麼既沒有潘姓也沒有窯?

(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作者簡介】鷗鳥,本名彭春嶺,許昌市鄢陵縣人,河南省作協會員,現供職於許昌市魏都區政協。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