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家公務員備考——妙用材料內外素材 打造申論文章分論點

在申論文章寫作中,分論點論證往往是令考生們頭疼的難題之一。眾所周知,分論點論證有例證法也有理證法,考生們對其寫作框架以及行文邏輯都容易掌握,但是對於如何調取素材,去論證分論點觀點的正確性方面卻常常懷有畏難情緒。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使用給定資料內或者給定資料外的小技巧,希望能夠給廣大考生提供一些借鑑:

2019國家公務員備考——妙用材料內外素材 打造申論文章分論點

一、分論點寫作框架簡述

下面以理證法論證分論點為例,其論證框架,我們常常採用如下思路:亮明分論點+(個性化表述)+概括現狀+簡要分析+回扣分論點/對策結尾。展開來談即,首先要亮明文章分論點;其次要圍繞分論點的寫作角度進行展開論述,即分論點之後的第二句如何書寫的問題。通常我們可以闡述分論點關鍵詞的重要性或者闡述其對實現主題的重要意義,或者是引用名人名言、原理效應、理論政策等。再次,需要就分論點關鍵詞目前的現狀展開論述,後文可繼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或者帶來的影響等。最後行文根據分論點字數進行簡單回扣或者對策結尾即可。

二、分論點論證素材的調取

分論點的素材來源一方面是給定資料,一方面是結合自身儲備。這個是廣大考生所熟知的,但是要注意幾個硬性要求,防止陷入引用材料的誤區。

1、引用材料內素材。

引用材料內素材需要注意:不能直接引用材料大段文字但可概括提煉引用;一般廣為人知的事例即使出現在材料中也僅僅適用於簡單描述引用;引用材料一方面是為了充實內容,另一方面主要是為了論證觀點的正確性,要注意語言的規範性和簡潔性。下面為大家展示一個2016年國考副省的分論點,其行文內容大多結合材料6展開,考生簡要提煉即可成文:

學禮需以人性教育為本。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當前,我國教育理念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過分注重技術層面而忽視了教育規律,忽視了其豐富學生內心的使命,突出表現為浮躁、功利、顯擺,同時不斷地進行改弦更張,這不僅使得老師和領導無所適從,也使得學生深受社會上紛繁混亂事物的干擾,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更不利於其接受主流價值觀的薰陶。這種現象的產生固然與家長的錯誤觀念有關,也固然與當前的分數至上升學率第一等教育理念有關,但更重要原因是我們對於教育本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的忽視。因此,進一步推進人性化的教育,加強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2、引用材料外素材。

引用材料外素材需要注意:不必刻意引用,引用素材與分論點關鍵詞相貼合;引用名言或者理論政策時要保證準確性,不可編造或者主觀臆斷。引用材料外素材的好處在於一方面彰顯考生的知識儲備、理論素養,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論證分論點的說服力,增添文章的生動性。同樣以2016年國考這一分論點為例,我們使用理論政策和社會熱點進行書寫,文章個性和亮點的區分度,不言自明:

學禮需以人性教育為本。黨的十五大報告強調指出:“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受教育者素質的提高,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素質教育是當前國際國內發展的主流趨勢,越來越被加以重視和提倡。然而,現實總是偏離理想的預期和軌道,素質教育的缺失引發了一樁樁一件件令人痛心的慘劇:馬加爵對室友的殘忍殺害有之,藥家鑫對路人的冷血補刀有之,林森浩對於同門的投毒致死有之……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緣何會有如此之多的學生犯罪發生?根源在於應試教育下浮躁功利化日益顯現、友善和諧日漸丟失、謙和大度無人問津。因此,要想改善這一現狀,提升國民素質,必須將素質教育提上日程,切實推進人性化教育可不容緩。

相信廣大考生對於引用材料內外素材的區別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但是並不是告訴我們引用材料內的分數就低,引用材料外的就高,二者的本質始終是為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來服務的。廣大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水平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去練習,確定寫作和提升的方向,相信攻克分論點引用素材難題不再是夢魘。這裡小編預祝廣大考生,早日上岸,一舉成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