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0多年前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712~770),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字子美,居少陵,自稱少陵布衣。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及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內容深刻,被譽為“詩史”。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作品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詩風沉鬱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大多集於《杜工部集》,被尊為“詩聖”。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杜甫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居於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詩,載《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九。

30多年前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此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杜甫在這首詩裡描寫了他本身的痛苦,但當讀者讀完最後一節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裡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併發生過積極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