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縣煙霞鎮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緣來如此2185688


煙霞鎮,因煙霞洞而得名,煙霞洞在九嵕山腳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關於煙霞洞的傳說有好幾個,我來給大家講一講。

九嵕山虎踞渭北,一峰獨秀,又有渭水在前方,涇水在其後,可謂是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唐太宗李世民也把九嵕山作為了自己的長眠之地。

西漢時期的名士鄭子真曾來九嵕山下的山洞歸隱。

一天早晨,旭日東昇,朝霞滿天,透過蔥鬱的森林,射入山洞,伴隨著清晨的山霧,如同夢境一般。

鄭子真當場突發靈感,為自己所居的山洞命名為“煙霞洞”。

煙霞洞由此得名。

相傳王莽新朝時期,王莽派刀客蘇顯追殺劉秀,當時劉秀尚未成氣候,只能奔逃,進入煙霞山。

劉秀進了山,找到了一處石頭藏匿了起來,刀客進山,卻被山中的煙霧迷了眼睛。

到了隋朝,有人用這煙霞洞前泉水釀出上好米酒,名曰“醴酒”,所以煙霞洞前的泉水得名“醴泉”。

煙霞洞引來無數文人騷客前來拜訪,其中一首在鄭子真的山洞裡提的詩最為著名:

“柴門流水曲曲斜,青山有洞鎖煙霞,野人不知當年事,笑到有洞鎖煙霞,野人不知當年事,笑到村無姓鄭家。”

到了清朝,著名愛國教育家劉古愚先生,在煙霞洞建立起了煙霞草堂,在此講學著書。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禮泉縣煙霞鎮在陝西咸陽西北40公里左右,這裡發生的歷史故事恐怕無出唐太宗李世民長眠於此之右者。煙霞鎮有座九嵕山,唐太宗的昭陵就在此山腳下。

在關中平原北部橫亙著一道山脈,與南面的秦嶺遙相呼應,山脈在禮泉縣煙霞鎮突兀而起,形成一道山峰,海拔1188米,它的周圍拱衛著九道山樑,古代把小的山樑稱為“嵕”(音宗),因此得名九嵕山。

唐太宗的昭陵是歷代帝王陵中面積最大、陪葬墓最多、也是唐代帝王陵園最有代表性的一座。現代考古考察,昭陵陪葬(不是殉葬)人數遠超200人,或者能達到300人,又是一個帝王陵之冠!


文綜史組


煙霞洞在山底村,即袁家村西北二,三里,煙霞洞傳說漢代就有了,晚清關中大儒劉古愚(今咸陽市馬莊街辦天閣村人,墓地在村西北約一公里處)在村西南建了煙霞草堂,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煙霞古泉在村東北一里餘的溝壑裡,可以免費遊覽。村北有玉皇殿山,即村有一座山,山有一間房,只是平常門不開,隔門縫兒依稀向裡看,塑有神像。山底村也有農家樂,吃飽了,爬一下山(不是很高,上有四,五個山頭)。煙霞鎮轄山底村,鎮名應該與煙霞洞有關係。逛煙霞古泉,春天杏花開時去較好,杏園,杏花谷景色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