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書中的康有爲,繞不開的一個小人物而已

康有為,人稱康南海,他是廣東南海人。古代人忌諱直接稱呼名字,把地名加進姓氏的後面,代稱有一層敬意在裡面。

說起康有為,不得不提起章太炎的一副對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這兩句都是古典名言,截取過來,不僅把康有為的名字嵌入,而且罵其為妖孽,賊,不帶髒字。

歷史書中的康有為,繞不開的一個小人物而已

康有為

閒言少敘,康有為登上政治舞臺的伊始是甲午戰爭後的公車上書。

甲午戰敗對中國的刺激非常大,雖然這是清朝和日本的第一次戰爭,但是日本國小民稀,和清朝完全不能比。當然,英法等西方列強都是小國,但是遠隔萬里,清朝朝廷,還可以自欺欺人。

光緒皇帝也痛心疾首,親自下旨解釋不得不求和的苦衷。

康有為力主變法得到了翁同龢的關注,並且親自去拜訪康有為,可惜撲了個空,一品大員二代帝師降低身份來訪,老康受寵若驚,馬上回訪。

一翻周折,光緒終於下定決心進行變法。

他也不想當亡國之君,坐視中國沉淪。康有為品級低,皇帝當初給封了個六品,見皇帝資格都沒有。

光緒讓李鴻章榮祿等代為接見,榮祿覺得,祖宗之法不可變。康有為說:祖宗之法是治理祖宗之地的,如今祖宗之地都保不住了,還要祖宗之法有什麼用。

康有為的口才的確了得,一番言論,榮祿真的沒詞了。以後,他的口才在多次得到應用。比如,談到變法後的前景。他說"國力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

談到光緒沒權,他說"以皇上現有之權,行可變之法,雖不可盡變,亦足以救中國矣。"當然,還要拍拍光緒馬屁,"以皇上之聖,變法只在反掌之間爾。"

光緒和維新派書信頻頻,但是他只見過康有為一次。一個是康有為品級低,軍機章京,二來康有為一口粵語,不會說北京話。

歷史書中的康有為,繞不開的一個小人物而已

康有為偽造的與光緒合照

康有為當了這麼多年北漂,官話都學不會。作為變法的理論主導者和變法最高支持者,不能面對面的溝通,遇事不能直接磋商對策。

光緒決定變法之前,根本連見都沒見過康有為,僅僅看了一些文章書信,就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甚至自身性命壓在他的身上,顯示了在政治上的稚嫩。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被囚。康有為在海上叫嚷要自殺,但是又不行動,說是要回家寫遺書。

這麼大船,找個紙筆還找不到嗎?不想死就直說,找理由也要靠譜點。

"無有生者,無以圖將來。無有死者,無以酬聖主。"要是沒有人以死擔當,都逃亡海外,怎麼對得起光緒啊。你們都能走,皇帝走不了啊,捅了這麼大簍子,讓皇帝頂包?中國古人說,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譚嗣同算是做到了。今中國未聞有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真是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令人振聾發聵。

康有為的愛惜生命,在張勳復辟的時候,又得到體現。螻蟻尚且偷生,但是康有為對君主立憲發了狂似的痴迷,清朝滅亡後還要復辟實行立憲,梁啟超則轉向共和。其實,也不難明白原因,康有為力主立憲,還是出於自己的立場。中國要是君主立憲,康有為則是首要功臣。中國要是共和總統,他康有為頂多是個擁護者而已。

歷史書中的康有為,繞不開的一個小人物而已

戊戌六君子

康有為業餘時間搞點房產項目,大肆攬財,頗有傢俬。

但是康有為這個人,還是比較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時候也能夠慷慨解囊。在民族危急的時候,康有為勇於獻策救國,力主新政,應該值得肯定。

談中國近代史,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人物。雖然個人作風不是很檢點,但是作為一個歷史正面人物的定位沒有問題。順帶提一下,還有稱康有為是,儒家最後一位的"聖人"。

他提倡儒家思想,也向往能和朱熹一樣,稱賢希聖。最不濟,也要和曾國藩一樣。出名,反倒隨了他的意。

康聖人的名頭,不知道被誰喊出來了,當然不很響亮就是了,一個特別擅長虛張聲勢的,小人物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