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格温·墨菲设计的凉鞋脸、德比鞋脸

在当下服饰领域“快时尚”的大趋势下,鞋子作为消耗品,日常穿着一段时间就会因磨损而弃置。艺术家格温·墨菲则将这些被丢弃和淘汰的旧鞋收集起来,用木头、黏土等材质将鞋子填充。结合鞋子不同的特征,加以好奇的眼睛、撅起的大嘴,组成了一张独特的面孔。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 从废弃品到艺术品 」

格温·墨菲(Gwen Murphy)雕刻完成的鞋已经不能再用于穿,她保留着鞋子表面因步行而频繁弯折的裂痕,像一道伤口。创作者在以天马行空的想象赋予这些鞋子一张新的脸时,又增添了一丝怪异、阴暗的气质。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格温·墨菲设计的莫卡辛鞋脸

格温·墨菲从小就热衷观察鞋子,商店里贩卖的或是被穿旧置于鞋柜角落的,大概在她眼里每双都有独特的气质和风格。过季即弃的鞋子,在格温·墨菲手中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永生”。

「 鞋子的前世今生 」

#穆勒鞋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格温·墨菲设计的穆勒鞋脸

这双被格温·墨菲设计雕刻的鞋脸是穆勒鞋(Mule)。穆勒是一种脚后跟处裸露、前端不露脚趾的鞋子样式,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在16世纪的欧洲和法国,拉丁词根“mule”分别用于指露背鞋和拖鞋。因为在16-19世纪,穆勒鞋是用于卧室内部行走的拖鞋。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17世纪初的手工刺绣穆勒鞋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18世纪初的手工刺绣高跟穆勒鞋

1908年,著名鞋匠Pierre Yantorny在巴黎开设了一家私人工作室,为客户手工定制鞋子。下图为20世纪初,他为Rita de Acosta Lydig设计的穆勒鞋,其中的刺绣纹样灵感来自于东方。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Pierre Yantorny为Rita de Acosta Lydig设计的穆勒鞋,1908年

穆勒鞋盛行于18世纪的欧洲,这一点能从一些油画作品中窥见踪迹。在洛可可时期,最重要的画家之一让·弗朗索瓦·德·特鲁瓦(Jean Francois de Troy)于1731年创作的《爱的宣言》(Declaration of love)中,画面中央左手执扇、身着白银长裙的女子,脚上穿着的正是一双尖头穆勒鞋。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让·弗朗索瓦·德·特鲁瓦《爱的宣言》,布面油画,91×71cm,1731年

此外,在法国印象主义画家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奥林匹亚》(Olympia)中,也能看到穆勒鞋的身影。画中的“奥菲利亚”是一名16岁的妓女,名叫维克托里娜·默朗,这位经常出现在印象派画家画中的模特,充满了故事性,她脚上所穿的正是一双缎面中跟穆勒鞋。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爱德华·马奈《奥林匹亚》,布面油画,190×130cm,1863年

#克拉科夫鞋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格温·墨菲设计的尖头鞋脸

在格温·墨菲上面这件作品中,这种尖头单鞋的原型来自于克拉科夫鞋(Crakows/Crackowes),这类鞋子在15世纪非常受欢迎。它的名字来源是因为这种风格被认为起源于波兰首都克拉科夫,有时也被称为Poulaines或Pikes。有趣的是,术语Poulaine指的是鞋的长尖嘴。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14、15世纪在法国、英国流行的克拉科夫鞋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15世纪的法国克拉科夫鞋,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上图是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一双产于15世纪法国的克拉科夫鞋(crakow),从图片可以看出,那时已经不再模糊处理人的形体,人类本身的特征和人体之美开始被突出。克拉科夫鞋的诞生与流行,也启发了后来的鞋类时装,如上世纪50年代的尖头皮靴(Winklepicker)。

#高跟鞋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格温·墨菲设计的半高跟鞋脸

18世纪,是高跟鞋在男女性别中变化的分水岭。如果说先前的高跟鞋只是体现了不同性别的差异,那么高跟鞋完全退出男性生活舞台成为女性的专属之物,便是在洛可可(Rococo)时期。

洛可可风格强调华丽优雅,鞋子的样式多为浅高跟或半高跟。鞋尖秀丽,鞋面有精致的手工刺绣或装饰宝石;材质多为缎面、织锦与羊羔皮。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刺绣浅高跟鞋,1720-1749年(左) ;刺绣包边半高跟鞋,1700-1720年(右)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宝石扣织锦半高跟鞋,1760-1770年

在加拿大多伦多,有一间关于鞋子的博物馆——贝塔鞋博物馆(The Bata Shoe Museum),建于1995年。里面展出的大部分鞋都是各种古老文明留下来的,很多鞋子的功能并非局限于穿着,更多是一种宗教和王权的象征。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贝塔鞋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

博物馆的地下一层是一个固定的展览,主题是鞋子的历史;二楼和三楼则分别展有洛可可时期的鞋子等。由于展品太多,该馆会不定期改变展览主题,尽量展示每一双来自不同国度和不同文化背景下鞋子背后的故事。

#当代鞋类设计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Dorateymur踝靴

从整个历史来看,鞋子是技术发展的体现,记录着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和发展。这些不同年代、各式各样的鞋也启迪着现代鞋类设计师,如小众鞋类品牌普罗恩萨·施罗(Proenza Schouler)、Dorateymur等。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普罗恩萨·施罗,秀场图截取,2018年

相对于服装,鞋履市场的挑战会较大些。一双鞋的合理性与舒适性不仅仅取决于设计,还需结合人体力学与结构的考量。设计制作所需要的鞋楦也会因为不同地域、人种、年龄层的生活方式有着些许差异。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Kevin Meunier

艺术家格温·墨菲从2005年开始进行关于鞋子的项目,经由她的创造而获得了脸庞的,不仅是那些被废弃的鞋子们,其中还有许多年代久远的木质鞋楦。鞋楦可以说是鞋的灵魂,一副鞋楦对应一双鞋。如果你发现一双鞋很磨脚,可能是那双鞋的鞋楦与你自身脚型相差较大引起的。

这双鞋里居然有张脸!

格温·墨菲雕刻的鞋楦脸

铭记一张面庞,是注视与被注视,是它与他者眼神交汇时酝酿出的一切。鞋也同样,足部与鞋的接触,是穿着者与设计师和工匠的交流。来去,往复,一双鞋以此获得它的唯一性。

精彩回顾:

齐白石双展亮相北京画院&故宫,谁说他只会画虾?山水画照样惊艳!

他的雕塑价值4亿,创天价纪录!出身农民,却拒给罗丹当助理!

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画廊的奥秘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