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公園將重現「鵲華煙雨」

由水相連,伴水而生。伴隨著濟南城區的擴張,黃河將成為濟南市最有價值的中央開放空間。參與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城市設計規劃草案編制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將把母親河打造成為一座世界聞名的公園,吸引濟南市民及遊客的到來。通過恢復河流生態、本土景觀和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綠化城市和村莊,淨化空氣和水體等方式,打造一座國家級溼地公園。”

綠地、森林、溼地、農田有機融合

“這是一個讓黃河融入濟南居民日常生活的轉折點——改善交通的可達性,打造引人入勝的公共花園和開放空間、風景優美的步行路線和廣泛的自行車道網絡。”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城市設計規劃草案共涉及三個層次: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總體規劃,範圍為黃河濟南段183公里沿線;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示範段城市設計,範圍為建邦黃河大橋至濟南黃河三橋段30公里黃河沿線;鵲華秋色園一期景觀設計,範圍為濟南黃河大橋以東4公里黃河沿線。

伴隨著濟南北跨攜河發展,黃河成為濟南流動的中央公園。規劃將現狀孤立的黃河轉變為服務濟南市民的公共空間及展現濟南豐富城市歷史文化的體驗之旅。

黃河大堤將成為一座將市民引向多樣綠地、森林、溼地、農田的公園,市民可通過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統到達,享受這一獨一無二的青山綠水,徜徉在黃河步道上,領略屬於泉城的壯麗美景。

鵲華秋色園調蓄功能與美景兼得

歷史照進現實,鵲華秋色曾是濟南獨有的美景。上述工作人員表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將開發溼地水系,通過一系列擴大或者新增的溼地,連接鵲山華山,恢復鵲華秋色圖中山水相連煙雨朦朧的意境,重現鵲華煙雨美景。

鵲華秋色園是黃河公園的一個關鍵組成元素,將黃河水引入灘區,經過一系列溼地淨化過程,形成生態溼地和島嶼。將現有的林場修復成為可以自然演替的森林生態系統。將這些生態元素用步道網絡串聯起來,給遊客一個接近自然、親近黃河與黃河生態的機會。它將延續包括華山、鵲山、大明湖及濟南古城這一系列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空間系統。充分利用該區域豐富的植物及生態資源,黃河流域的文化遺產及兩岸的農田和村落,鵲華秋色園將現狀黃河大堤轉化為一座廣闊的自然公園,同時為快速發展的濟南和新興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提供一個安靜的休閒場所。

鵲華秋色園一期面積超過6平方公里,其中有大約1平方公里的生態溼地,20公里長的公園步道系統,超過十萬棵樹木。從堤頂路到北側的都市陽臺有大約8米的高差,在豎向的處理上分為多個不同的層面。37米高的堤頂路以及拓寬的區域,提供了北望新城、南望黃河的觀景體驗;33米至37米高的大堤森林公園,通過森林地形來解決堤頂漫步道與花園步道之間的高差;最靠近北部新城的區域是景觀大道花卉公園,與都市陽臺基本持平,並且通過一系列的花園臺地與花園步道相連。在植物配置方面,針對公園的特色設置了不同類型的群落。

此外,黃河公園還有很多規劃亮點。例如,作為黃河公園的門戶以及都市陽臺中重要的城市公園,北城門戶公園在公園的西側設計了一條文化廊道,一直通向堤頂漫步道,裡面設置了中心湖、植物園、藝術機構、研究機構以及黃河文化中心等一系列的文化元素。馮塘創意村結合現狀村落以及豐富的農業資源,將馮塘村修繕改造成為一個集文旅休閒和創意農業於一身的農業主題公園,包含黃河大米試驗田,以及荷塘等不同特色的主題花園,為遊客打造愜意小景。

原標題:國家級溼地公園擁抱母親河 黃河公園將重現“鵲華煙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