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胡適是民國時期北京大學的最後一任校長。胡適之後,北大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自建國初至今,包括現任校長林建華在內,北大一共出了16任掌門人,他們是:

湯用彤、馬寅初、陸 平、張承先、

聶元梓、楊德中、王連龍、周培源、

張龍翔、丁石孫、吳樹青、陳佳洱、

許智宏、周其鳳、王恩哥、林建華。

其中張承先、聶元梓、楊德中、王連龍是wg期間的北大“校g委會"主任,不知能否列入北大校長之列。

北大自成立之初,頭頂便戴著“官辦”的帽子。如今,也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高等學府。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清末北大原貌

北大的校長人選,歷來備受社會關注。歷史上,北大出了很多名望極高的校長,如嚴復、蔡元培、胡適等,都是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名人”的引領下,北大才有了今天的輝煌。

有意思的是,建國前的北大校長,國學知識都很強悍;建國後,北大校長工科出身較多,國學方面跟前輩比,差了不止一點。

不久前,現任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週年校慶致辭時,讀錯了字,引起不小的轟動。有人甚至以為,如今的北大掌門人,水平一代不如一代。

其實,這也難怪,術業有專攻,林建華是學化學的,中文方面沒法跟身為國學大師的前輩比,出點小差錯,在所難免,沒必要大驚小怪!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北大現任校長林建華

“錯字門”事件發生後,有個問題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很多人想知道,建國後北大曆任校長的國學知識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下面,帶大家看看他們的墨跡(包括硬筆),讓小夥伴們有個側面瞭解(建國前北大校長書法,加關注後瀏覽我之前的文章:14位北大校長書法,看看誰的水平高)。

建國後北大曆任校長墨跡欣賞:


湯用彤(1949.5 — 1951.6)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湯用彤書法

湯用彤(tóng),甘肅渭源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建國後出任北大校務委員會主席、副校長(當時未設校長),哲學家、佛學家、國學大師。


馬寅初(1951.6 — 1960.3)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馬寅初書法

馬寅初,浙江嵊(shèng)州人。著名經濟和人口學家,有中國當代“人口學第一人”的美譽。


陸 平(1960.3 — 1966.6)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陸平書法

陸平,吉林長春人。原名劉志賢,任北大校長期間創立北大附中。


張承先(1966.6 — 1966.7)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張承先題字

張承先,淄博高青人。wg初期,任北大工作組組長兼北大黨委書記,wg後任教育部副部長。


周培源(1978.7 — 1981.5)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周培源書法

周培源,江蘇宜興人。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


張龍翔(1981.5 — 1984.3)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張龍翔字跡

張龍翔,浙江湖州人。著名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家,為胰蛋白酶工程在我國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


丁石孫(1984.3 — 1989.8)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丁石孫信箋

丁石孫,江蘇鎮江人。數學家,是中國開展代數數論研究的倡導者之一。


吳樹青(1989.8 — 1996.8)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吳樹青題字

吳樹青,江蘇江陰人。著名經濟學家,任北大校長期間,大力扶持“北大方正”,拆北大南圍牆建立“中關村”。


陳佳洱(1996.8 — 1999.12)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陳佳洱題字

陳佳洱(ěr),上海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許智宏(1999.12—2008.11)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許智宏題字

許智宏 ,江蘇無錫人。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愛唱流行歌曲,對北大建設作出突出貢獻。


周其鳳(2008.11—2013.3)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周其鳳書法

周其鳳,湖南瀏陽人。理學博士,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


王恩哥(2013.3 — 2015.2)

建國後12任北大校長書法,可算找到了,趕快看看!

王恩哥題字

王恩哥,上海人。理學博士,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可以看出,建國後北大的掌門人除了湯用彤,多數是理工科出身,所擅長的領域不同,國學方面自然沒法跟前輩比,這不奇怪。

最後真心想說一句:不能拿現任校長的短板跟前輩們的長項比。道理很簡單,古代有文狀元和武狀元,把他們弄一塊,比啥呢?只能比誰對國家的貢獻大了,對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