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胡适是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最后一任校长。胡适之后,北大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自建国初至今,包括现任校长林建华在内,北大一共出了16任掌门人,他们是:

汤用彤、马寅初、陆 平、张承先、

聂元梓、杨德中、王连龙、周培源、

张龙翔、丁石孙、吴树青、陈佳洱、

许智宏、周其凤、王恩哥、林建华。

其中张承先、聂元梓、杨德中、王连龙是wg期间的北大“校g委会"主任,不知能否列入北大校长之列。

北大自成立之初,头顶便戴着“官办”的帽子。如今,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高等学府。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清末北大原貌

北大的校长人选,历来备受社会关注。历史上,北大出了很多名望极高的校长,如严复、蔡元培、胡适等,都是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名人”的引领下,北大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有意思的是,建国前的北大校长,国学知识都很强悍;建国后,北大校长工科出身较多,国学方面跟前辈比,差了不止一点。

不久前,现任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读错了字,引起不小的轰动。有人甚至以为,如今的北大掌门人,水平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这也难怪,术业有专攻,林建华是学化学的,中文方面没法跟身为国学大师的前辈比,出点小差错,在所难免,没必要大惊小怪!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北大现任校长林建华

“错字门”事件发生后,有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很多人想知道,建国后北大历任校长的国学知识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下面,带大家看看他们的墨迹(包括硬笔),让小伙伴们有个侧面了解(建国前北大校长书法,加关注后浏览我之前的文章:14位北大校长书法,看看谁的水平高)。

建国后北大历任校长墨迹欣赏:


汤用彤(1949.5 — 1951.6)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汤用彤书法

汤用彤(tóng),甘肃渭源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建国后出任北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副校长(当时未设校长),哲学家、佛学家、国学大师。


马寅初(1951.6 — 1960.3)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马寅初书法

马寅初,浙江嵊(shèng)州人。著名经济和人口学家,有中国当代“人口学第一人”的美誉。


陆 平(1960.3 — 1966.6)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陆平书法

陆平,吉林长春人。原名刘志贤,任北大校长期间创立北大附中。


张承先(1966.6 — 1966.7)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张承先题字

张承先,淄博高青人。wg初期,任北大工作组组长兼北大党委书记,wg后任教育部副部长。


周培源(1978.7 — 1981.5)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周培源书法

周培源,江苏宜兴人。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张龙翔(1981.5 — 1984.3)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张龙翔字迹

张龙翔,浙江湖州人。著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家,为胰蛋白酶工程在我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丁石孙(1984.3 — 1989.8)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丁石孙信笺

丁石孙,江苏镇江人。数学家,是中国开展代数数论研究的倡导者之一。


吴树青(1989.8 — 1996.8)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吴树青题字

吴树青,江苏江阴人。著名经济学家,任北大校长期间,大力扶持“北大方正”,拆北大南围墙建立“中关村”。


陈佳洱(1996.8 — 1999.12)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陈佳洱题字

陈佳洱(ěr),上海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许智宏(1999.12—2008.11)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许智宏题字

许智宏 ,江苏无锡人。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爱唱流行歌曲,对北大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周其凤(2008.11—2013.3)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周其凤书法

周其凤,湖南浏阳人。理学博士,著名化学家,中科院院士。


王恩哥(2013.3 — 2015.2)

建国后12任北大校长书法,可算找到了,赶快看看!

王恩哥题字

王恩哥,上海人。理学博士,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可以看出,建国后北大的掌门人除了汤用彤,多数是理工科出身,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国学方面自然没法跟前辈比,这不奇怪。

最后真心想说一句:不能拿现任校长的短板跟前辈们的长项比。道理很简单,古代有文状元和武状元,把他们弄一块,比啥呢?只能比谁对国家的贡献大了,对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