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老城區首條綜合管廊全線合龍!全長3.88公里,經過你家嗎?

在湘府路韶山路口西側,

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

長沙首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

位於老城區內的地下綜合管廊

——湘府西路綜合管廊工程順利合龍

標誌著該項目實現全線貫通,

預計將於11月投入運營

長沙老城區首條綜合管廊全線合龍!全長3.88公里,經過你家嗎?

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建設PPP管廊項目,

湘府西路綜合管廊工程

將為我國推行老城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

提供可借鑑的“長沙樣本”。

長沙老城區首條綜合管廊全線合龍!全長3.88公里,經過你家嗎?

施工

先行先試,形成自己的技術方案

湘府西路位於長沙城南建成區內,周邊建築密集,同時立著不少高壓電塔,高壓電線密集掛在道路兩側。

為減少城市“拉鍊馬路”和“空中蜘蛛網”,同時配合湘府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長沙市決定建設湘府西路地下綜合管廊。

長沙老城區首條綜合管廊全線合龍!全長3.88公里,經過你家嗎?

湘府西路綜合管廊項目沿湘府西路北側敷設,自萬芙路,經韶山路、洞井路、景觀路、圭塘河,至萬家麗路,沿線下穿圭塘河、穿越長株潭城際鐵路和地鐵5號線,全長3.88公里

記者瞭解到,

長沙作為全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

試點建設任務包括22條管廊

總長度達60.41公里

這22條試點管廊中,

21條位於高鐵會展新城、

梅溪湖新城等新城區,

而湘府西路綜合管廊是唯一一個

位於老城區的試點項目。

因為在長沙是首條,在全國類似老城區管廊項目也不多見,所以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完全是‘先行先試’,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施工技術方案。

施工方中建五局湘府西路綜合管廊項目負責人廖飛告訴記者:

湘府西路綜合管廊主體結構採用現澆模式施工,以兩艙斷面為主,管廊佈置在綠道、人行道和輔路下方,能容納電力、通訊、給水、中水等管線。

創新

攻克多個“攔路虎”,獲5項國家專利

“管線遷改及保護複雜,沿線商業及小區眾多,各個路口交通疏導難,高壓線下施工……這些都是我們在施工中碰到的一個個‘攔路虎’。”

中建五局湘府西路綜合管廊項目總工程師單凱告訴記者,

項目沿線要經過6個道路交叉路口和24個小區及商業出入口,項目施工過程中遷改保護地下管線達219趟,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保證各交叉路口交通通行和施工進度,項目部積極溝通、精準協調,採取“試圍”方式,各主要路口採用“三幅變二幅”做法,以最快方式完成各主要路口占道施工,儘早“還路於民”。

為解決高壓線下施工的問題,項目部特地從工廠定製了6臺改裝的旋挖鑽機使設備施工作業高度不超過12米高空的距離。

長沙老城區首條綜合管廊全線合龍!全長3.88公里,經過你家嗎?

湘府西路地下綜合管廊內部.圖片來源網絡

同時,在高壓電線下方安裝紅外對射裝置,一旦施工設備觸碰安全“防線”,設備將自動報警並將報警信息通過手機App發送至安全管理人員。

此外,根據測量數據,還在地面設置高壓線投影警示線,使施工人員注意隨時提防。“正是這樣從硬件到軟件的‘全副武裝’,保障了項目的安全生產。”單凱說。

“雖然只有3.88公里長,但我們前後經歷了兩年多的施工期,光前期工作就歷時一年多。”廖飛說。

長沙老城區首條綜合管廊全線合龍!全長3.88公里,經過你家嗎?


長沙建成地下綜合管廊48公里 4條管廊已投入運營

記者5月22日從市住建委瞭解到,目前長沙已建成管廊48公里,其中高塘坪路等10條管廊已實現管線入廊,勞動路等4條管廊已投入運營,基本完成國家試點任務。

長沙市綜合管廊試點PPP項目(第一批)被財政部選入國家PPP示範案例。

長沙老城區首條綜合管廊全線合龍!全長3.88公里,經過你家嗎?

控制:綜合管理平臺相當於管廊“大腦”

廊內無線傳感組網、振動光纖傳感、BIM+GIS可視化管理……在長沙市地下綜合管廊控制中心,這裡已搭建起一個面積逾100平方米的監控指揮中心,憑藉多種“黑科技”,大屏幕上能實時察看管廊內的監控畫面。

彭萬軍告訴記者,這套自主研發的長沙管廊綜合管理平臺,首創“BIM+GIS”體系架構,即通過地圖與三維圖像相結合,將地下綜合管廊的走向及出入口位置準確地在GIS地圖上標註顯示,同時用三維BIM技術建立管廊三維模型。

運營:機器+人工實現管廊巡檢互聯互通

作為長沙首條投入運營的地下綜合管廊,目前勞動東路地下綜合管廊已有三迴路110kV高壓電線入廊,並服務於周邊地區。如何保障這條3公里長的管廊正常運營呢?

記者在管廊內看到,該段管廊內安裝有一臺智能巡檢機器人。湖南中建管廊運營有限公司工程師胡偉告訴記者,

這臺機器人能實現24小時不間斷作業,“紅外高清攝像頭是它的‘眼睛’,能實現360度旋轉,‘鼻子’能檢測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全身上下還安裝有多種傳感器,通過不同的巡檢模式,對廊內各類設施、設備進行全方位‘地毯式’檢測。”

除了機器巡檢,人工巡檢也必不可少。記者見到管廊巡檢人員王廣時,他正左手拿著平板電腦,右手拿著手電筒,在管廊內仔細檢查。“我每天都要把管廊每個倉室巡查一遍,一天需要走12公里以上。”王廣說。

胡偉介紹,手持移動終端可以實現高效巡檢、應急處置,達到管廊綜合管理互聯互通的效果。

目標:到2020年建成10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

2015年4月,長沙獲批國家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試點建設任務總長度60.41公里,總投資55.53億元,包括22條管廊、4個控制中心。

記者瞭解到,長沙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由高鐵新城、湖南湘江新區和長沙高新區具體實施,均採用PPP模式建設,項目回報機制採用“使用者付費+政府可行性缺口補貼”。

目前,3個試點片區項目公司已全部組建,PPP合同已全部簽訂,所有PPP前期工作均已全面完成。同時,片區運維公司已正式成立,管線入廊協議正陸續簽訂,高鐵新城片區勞動路、金桂路已實現電力管線收費。

按照《長沙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要求,到2020年,長沙將建成100公里以上地下綜合管廊,到2030年,計劃建成400公里干支結合、成片成網、安全高效、覆蓋全市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