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爲什麼沒有球隊去美國大聯盟買外援?

含笑半屁顛


其實有一家中超俱樂部,很喜歡從美國大聯盟引進外援,這便是上海綠地申花。像尼日利亞前鋒馬丁斯和蒂姆·卡希爾,都是申花從美國大聯盟引進的,但放眼整個中超聯賽,這並不具有普遍性。

①有中超球隊從美國大聯盟引進外援

2015年年初,上海申花大肆招兵買馬,並看中了澳大利亞老將卡希爾。當時,卡希爾剛幫助“袋鼠軍團”拿到亞洲盃的冠軍,為了感受全新的足球文化,他從紐約紅牛(為紐約紅牛出場72次打進16球)加盟了綠地申花,“我想尋求一個全新的環境,這不僅僅關於錢。我想成為澳洲和亞洲足球的大使,並在中超的賽場上發揮影響力,我向你們保證,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可以做到這一點。”因為卡希爾是以自由身加盟,所以上海申花沒有支付任何的轉會費。

來到申花的首個賽季,卡希爾就出場34次,累計打進12粒進球(聯賽11個,足協盃1個)。賽季結束後,申花就激活了卡希爾的續約條款。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上海申花在2016年買下了韓國中衛金基熙,為了騰出亞外名額,就把卡希爾轉租給杭州綠城。

在這之後,上海申花又從美國大聯盟引進了一名鋒線外援,這便是馬丁斯。在西雅圖海灣人效力期間,馬丁斯出場84次一共打進43球。當時,他是以“第5外援”的身份加盟球隊的,但在登巴巴重傷之後,他就成為最為穩定的進攻點。上賽季,馬丁斯與申花續約1年,並在13場比賽中打進7球。可因為遭遇重傷,他被註銷了報名資格。重新歸來的登巴巴,則頂替了他的位置。

②除上海申花外,很少有中超球隊從美國大聯盟引進外援

雖然上海申花從美國大聯盟引進了一些外援,但放眼整個中超,這並不具有普遍性。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眾所周知,中超對外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錢,可美國大聯盟也不差錢。比如意大利球星喬文科,每年可以從多倫多FC拿到711.5萬美元,邁克爾·布拉德利(美國國腳)和比利亞的年薪,也分別達到650萬美元和561萬美元。在薪水相差不大的情況下,這些外援肯定更願意在美國踢球,畢竟從文化以及生活習慣來看,美國比中國更好適應。

2、平心而論,美國大聯盟的頂級球星都年齡偏大(卡希爾加盟申花時已經35歲,馬丁斯加盟申花時已經31歲),像伊布、比利亞,以及此前的蘭帕德、傑拉德、皮爾洛和卡卡都是如此(喬文科算是特例)。但在最近這幾年,中超的引援標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再單純地追求球員的名氣,而是以“處於當打之年的實力派球星”為主。因此,多數的中超球隊,也不會對美國大聯盟的外援報以極大的興趣。


佳驊看足球


再談談美國大聯盟,它成立於1996年,20支隊伍,時間還沒有94年就職業化的中超長(當時叫甲A),沒有升降級制度,分常規賽和季後賽,最終決出當年的冠軍,大聯盟前幾年最知名的球星莫過於“萬人迷”貝克漢姆,去年伊布的加盟讓全球目光再次聚焦於此。但是就球星引入的質量來說都是職業生涯走下坡路的,大聯盟多年來也並沒有培養出享譽全球的球星,美國國家隊也無緣剛剛結束的世界盃。

美國國家隊世界盃最好成績是1930年的季軍,那時候足球跟現在不可同日而語,自2006年後近3屆都沒進入決賽圈。可以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三個國家足球都欠缺發達。

最後說說中超引援的標準,自從恆大颳起金元風暴,我們的引援水準是越來越高,引進的球員大部分來自南美洲,少量歐洲球員,亞外基本上是韓國 澳大利亞人。而且從最初引進的過氣球員,到當打巨星,俱樂部可以說是一擲千金。我們對外援的要求是能突善射,個人能力超強。所以從這點上來說,大聯盟球星並不符合要求。


賜運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