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走」推進路側停車良性發展

《2017中國停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中,深圳的停車位缺口最小,上海缺口最大。事實上,截至2016年底,深圳機動車保有量就高達340萬輛,車輛密度全國第一,但由於深圳推行路側停車收費管理,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大為緩解,成為最不堵的一線城市。

“兩步走”推進路側停車良性發展

“兩步走”推進路側停車良性發展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百萬級車城名單不斷拉長,停車難幾乎成了中國各大小城市的通病,如何充分利用路側停車資源被正式提上日程。對此,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江西財經大學客座教授、迪蒙智慧交通董事長兼CEO向雋提出“兩步走”戰略,其一加大科技投入,對路側公共停車位進行統一規劃,最大程度提高車位資源利用率;其二搭建城市級停車管理平臺,藉助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實現“無感出入、無感支付、無人值守”人工智能停車管理。

很多車主對路側停車位是又愛又恨,一方面路側停車方便快捷,可滿足市民部分臨時停車需求,另一方面,路側停車管理缺失極易導致“殭屍車”“佔道停車”“違規收費”等現象,甚至影響周邊交通。作為資深互聯網及傳媒專家,人工智能無感停車、造勢學、品牌傳播3w思想、移動社群營銷、場景式營銷理論的奠基人,向雋認為,路側停車場景具有短時、高頻的特點,人工模式難以適應高強度管理模式,唯有采用高位視頻+APP/微信模式,實現人工智能無感停車管理,才是智慧路側停車的根本出路,也是解決傳統路側停車亂象的關鍵所在。

“2017年初,交管部門下發文件,同意在我們小區門口道路兩側劃定夜間停車位,大大緩解了我們小區業主的停車壓力”,北京某小區物業管理會陳主任告訴記者:“這兩年,我們小區的汽車越來越多,有不少業主是一戶兩車,除了地下停車場,路面停車場也應劃盡劃了,但使用起來還是捉襟見肘,尤其在夜間停車高峰期,業主投訴特別多,我們也束手無策。”

記者瞭解到,這個小區位於老城區,早期停車規劃已滿足不了現時需求,早在2016年該小區就向當地交管部門反映,建議在周邊路側設置夜間臨時停車位,並於2017年初正式開建。目前,該小區一共劃定了80個的夜間停車位,解決小區居民夜間基本停車問題。“通過接入智慧停車管理系統,由政府定價、收費和統籌管理,既解決了業主的停車困擾,也減輕了我們的壓力。”陳主任說。

民生無小事。針對城市交通當下痛點及未來發展趨勢,迪蒙智慧交通採用獨創原生態代碼、國際頂級系統架構開發了一套高端人工智能無感停車解決方案——迪蒙無感智慧路側停車解決方案,該方案由信息採集前端、運營管理後臺、服務綜合雲平臺三大模塊組成。其中,信息採集前端採用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高位視頻技術,該技術車牌識別率高,綜合運營成本低,一套設備可管理8個車位。

而迪蒙人工智能無感停車管理平臺——掌停車,則是中國率先實現“無感出入、無人值守、無感支付”的智慧停車平臺,擁有找車位、預約車位、路線導航、共享停車、自動計時計費、無感停車、違章處理、掌上社區等強大功能,解決了傳統停車管理效率低、操作程序繁瑣、用戶體驗感差等問題,全面打通城市道路、商業、小區停車場大數據,實現城市車位一體化、共享化、智慧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停車管理效率,有效緩解城市車位短缺、交通擁堵等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