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華澤生死實錄:淪爲「提款機」被掏空,26跌停「悶殺」小散

*ST華澤生死實錄:淪為“提款機”被掏空,26跌停“悶殺”小散

作者@柳絮

你能想象一家上市公司,賬面資金僅剩178元、窮到官網被“404”嗎?

作為1997年就在深交所上市的老牌上市公司,以有色金屬為主業的*ST華澤如今徹底走向了窮途末路。董事長失信、董監高紛紛離職、業績扭虧無望、監管問詢函接到手軟、暫停上市幾乎板上釘釘。

從2014年借殼聚友網絡上市至今,*ST華澤不僅沒有摘帽,反而越陷越深。如今*ST華澤的股價距其2015年的峰值已下跌逾90%。短短三年內,股價暴跌的背後,*ST華澤到底經歷了什麼?

王氏家族為所欲為,*ST華澤淪為“提款機”

從“窮困潦倒”到瀕臨退市,*ST華澤如今的窘境,控股股東王氏家族“功不可沒”。

2013年,伴隨著一份“盈利預測補償協議”,陝西華澤鎳鈷金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華澤”)借殼聚友網絡上市,隨之股票名稱變更為華澤鈷鎳。但兩年後,作為*ST華澤主要利潤支柱的陝西華澤開始業績大變臉,直接導致上市公司當年財報虧損1.55億元。

同時,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對*ST華澤2015年年報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並就公司的內控審計給出了“否定意見”。

紙終究包不住火,這一問題迅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2015年11月,因*ST華澤涉嫌信息披露不實、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對其立案調查。

至此,*ST華澤實控人王氏家族利用大股東地位優勢,違規佔用上市公司鉅額資金、違規擔保、違規信披,把上市公司幾乎當成自家“提款機”的真相浮出了水面。

據證監會調查發現,在2013年9月-2015年6月期間,時任*ST華澤的董事長王濤先後指使陝西華澤,通過天慕灝錦、臻泰融佳、陝西盛華、陝西青潤、陝西天港的名義,向關聯方星王控股提供資金13.29億元。

*ST華澤生死實錄:淪為“提款機”被掏空,26跌停“悶殺”小散

與此同時,2015年,*ST華澤為星王控股融資提供3億元商業承兌匯票的擔保,為實控人王濤向三角洲基金借款3500萬元提供擔保。截至2017年6月末,*ST華澤對外違規擔保餘額為3.95億元。

不過,關聯佔款只是王氏家族掏空上市公司的冰山一角。在*ST華澤借殼上市不久,王濤和王輝頻繁通過股權質押進行融資。按照質押的時間來看,王氏家族儼然無法對2013年和2015年未完成的業績承諾進行股權補償。而嘲諷的是,2016年王氏家族還公佈了一份盈利預測未實現的道歉公告。

*ST華澤生死實錄:淪為“提款機”被掏空,26跌停“悶殺”小散

變本加厲的是,就在*ST華澤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期間,星王控股還通過債務轉移繼續侵害上市公司利益,資金侵佔故伎重施。2016年4-5月,星王控股子公司陝西華江將6082萬元借款債務轉移給*ST華澤子公司陝西華澤。

回望當初*ST華澤借殼重組時,王氏家族許下的美好業績承諾沒兌現不說,交易所的問詢函、關注函倒是接到手軟,視規則於無物。對此,四川證監局、深交所、證監會先後對*ST華澤、王氏家族以及董監高們開具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處罰通知單和行政處罰決定,並要求星王控股償還鉅額佔款。

可是,憑本事借的錢為何要還?在經歷資金償還方案數次更換、還款延期議案被否之後,截至目前,星王控股實際上僅償還了1156.39萬元,不足佔用資金的1%,還違規佔用*ST華澤資金高達17.87億元。

那麼,大股東的違規佔款到底去哪兒了?從星王控股實控人王應虎頻繁資本佈局,我們或許可窺一二。

在*ST華澤頻頻輸血關聯方的同時,2015年,星王控股合計佈局500多億元,成立產業併購基金和投資新材料項目。按常理來說,如此大手筆的佈局,星王控股資金實力應相當雄厚。但是,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星王控股淨資產25.11億元,淨利潤僅2.0億元。

這難免讓人生疑,以星王控股的資金實力,恐怕無法實現上述鉅額的投資。難道星王控股用於投資的鉅額資金是大風颳來的?

更加可疑的是,即便違規佔款事件被曝光,星王控股被監管層要求償還鉅額佔款時,也並未停下其資本運作的步伐。2017年9月和2018年1月,星王控股先後與中國華電集團等達成逾200億元的產業項目合作、與西安市鄠邑區政府等就柳泉溝田園綜合體項目簽署三方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事實上,除了已曝光的佔用上市公司資金以外,天眼查顯示,星王控股目前還涉及民間借貸糾紛、合同借款糾紛、銀行借款糾紛等57起訴訟事項,[被執行人]信息9條,[失信被執行人]信息3條。

像這樣玩關聯交易侵佔上市公司資金的*ST華澤並不是先例,玩關聯交易登峰造極的應該是賈躍亭。不過上市公司的下場似乎都是一樣的,樂視網如今鉅虧138.778億元登頂2017年A股虧損榜,而*ST華澤同樣也面臨著極難收拾的爛攤子。

超級爛攤子

財務一塌糊塗、管理層動盪不安、信用基本破產,*ST華澤現在已是積重難返。

為掩蓋關聯方長期佔用資金的事實,減少往來賬款的壞賬準備計提,時任*ST華澤的實控人王濤,安排人員蒐集票據複印件,用無效應收票據衝減往來款。2013-2015年,王濤分別將13.19億元、13.62億元、10.99億元的無效票據入賬,佔各年度應收票據的99.54%、99.82%和99.97%。

在監管部門要求*ST華澤對上述無效票據整改的情況下,2014-2015年,公司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極其短缺,分別為-6.46億元、-1.0億元。若加上同期經營、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3.17億元、-7.79億元,整體計算下來,2014-2015年,*ST華澤現金流淨額為-9.63億元、-8.79億元,呈現枯竭狀態。

現金流緊張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直接導致*ST華澤即使是在近年鎳市場反彈的行情中,也並未實現盈利,反而是陷入鉅虧窘境。2016年,*ST華澤鉅虧4.04億元,2017年*ST華澤預計虧損14-19億元。

*ST華澤生死實錄:淪為“提款機”被掏空,26跌停“悶殺”小散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ST華澤業績連年虧損的同時,管理層也陷入動盪不安的局面。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5-2017年,*ST華澤已有18位高管離職,包括5位董秘,7位總經理、副總經理。2018年以來,陸續又有6位高管離職,離職率頗高。

同時,*ST華澤的董監高們也開始翻臉。或許是關聯方違規佔款遲遲得不到解決,*ST華澤又被監管層多次立案調查和處罰,重重壓力之下,公司副董劉騰,董事夏海清、陳建兵,獨立董事張瑩,監事楊源新,副總經理張文濤,財務總監韓江,董秘及副總經理黎永亮集體自懟,表示無法對2016年年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並且,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17年的半年報,堪稱A股奇觀。

破鼓萬人錘,信用基本破產的*ST華澤已走到無可救藥的邊緣。

截至2016年5月19日,王濤、王輝所持大部分股份被質押,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凍結。*ST華澤及王氏家族也因多起利用上市公司違規對外擔保被起訴,現任*ST華澤的董事長王應虎及平安鑫海均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在監管層面,觀察君簡略數了一下,僅從2015年至今關注函約有三十條之多。受其殃及,2018年1月30日,國信證券因在*ST華澤保薦業務及財務顧問業務中,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目前,*ST華澤已連續三年虧損,退市警鐘已敲響。王氏家族掏空上市公司的行為雖然已經受到了證監會的處罰,但留下的*ST華澤卻是一個極難收拾的爛攤子。因無法如期披露2017年年報,*ST華澤再次停牌,市場投資者只能再次關燈吃麵。

退市倒計時,小散們出逃無門

停牌兩年多,*ST華澤自3月21日復牌後,已經連吃26個跌停板,並於5月2日再次停牌。觀察君不得不問,*ST華澤,路在何方?

扭虧無望退市?還是強制被退市?擺在*ST華澤面前的似乎只有一個結局,區別只在於方式。

據2017年業績預告顯示,*ST華澤經營業績預計虧損3-4億元,淨利潤虧損14 -19億元,或因連續三年虧損而被暫停上市。不過,若*ST華澤在一年“死緩”期內實現盈利、淨資產轉為正數,或許還有生存希望。

但事實上,*ST華澤子公司陝西華澤已停產拆遷,孫公司平安鑫海“硫酸鎳”生產線也已停產,公司已沒有正常的現金流維持運轉。而且,*ST華澤副董劉騰直接在2017年半年報中指出,公司面臨著停產、現金流枯竭、礦權被地方國土部門行政處罰等情況,扭虧就像不可能的任務。

隨著虧損的“窟窿”越來越大,其淨資產也已經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因2017年*ST華澤執行對應收、預付賬款大額資產等計提減值15.18億元,導致其淨資產預計在-5.47億元到-10.47億元之間。

可以說,目前*ST華澤身陷“四面楚歌”的經營絕境,極有可能會扭虧無望退市。不過,在上述情況發生之前,*ST華澤還隨時面臨著強制退市的風險。

其一,若*ST華澤在暫停交易的兩個月內仍然無法披露2017年年報,則公司股票就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可能。

其二,若2017年年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那麼深交所將在*ST華澤披露年報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內做出是否暫停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

其三,若*ST華澤復牌後遭遇暴跌壓力,倘若成為“仙股”(即股價跌破1元),並連續保持20個交易日,將會被強制退市。目前來看,*ST華澤出現上述情況,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年初,在*ST華澤披露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後,外界對其態度並不樂觀。多家公募基金下調公司估值,其中,華商基金與鵬華基金對*ST華澤估值最低,為0.55元/股。若以此為參考,*ST華澤總市值將由停牌前的67.88億元縮水約95.52%至2.99億元,相當於該公司股票將遭遇61個跌停。

可想而知,儘管機構調低的*ST華澤估值與實際估值存在一定差異,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感染”市場情緒。即使*ST華澤僥倖復牌,但是投資者到時可能會加快拋售股票,加速其退市風險。

退一步來說,就算2017年*ST華澤出具可審計的年報,再次苟延於A股市場中。但是,大股東違規佔款、業績補償等問題仍然亟待解決,投資者會一直容忍這樣一隻“妖股”的存在嗎?

復牌至今,*ST華澤股價已由12.5元/股暴跌至3.31元/股,嚴重損害市場投資者利益。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留在“坑”內的基金持股數為206.92萬股,相比2017年三季度末相比,已減持427.43萬股。不過,6.57萬中小股民還掙扎在“坑”內,無法出逃。若按照停牌前12.50元/股的收盤價計算,人均持股4224股的投資者有5.28萬元被套。

目前,*ST華澤離退市僅一步之遙。至於*ST華澤還能在資本市場待多久,觀察君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