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船北極天然氣抵達中國,它是如何穿越北冰洋的

據國家能源局網站7月19日消息,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向中國供應的首船液化天然氣(LNG)當天抵達中國。

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號破冰LNG油輪,2018年6月26日從俄羅斯亞馬爾半島薩貝塔港出發,沿著北極東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峽,2018年7月17日運抵中國石油旗下的江蘇如東LNG接收站,交付給中國石油。我們通過遙感衛星和AIS應答系統跟蹤了它的這一次重要的“破冰之旅”。

2018年6月23日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號抵達亞馬爾項目的薩貝塔港,開始裝貨。

首船北極天然氣抵達中國,它是如何穿越北冰洋的

20180623日停泊在亞馬爾港口

亞馬爾半島處於極北之地,這裡剛剛迎接到春的氣息,開始冰雪融化,可以看到陸地上冰雪已經比較少了,但是海灣裡面還都堆著冰。

首船北極天然氣抵達中國,它是如何穿越北冰洋的

美麗的油畫,前景是文本主角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號油輪,背景是亞馬爾項目

經過三天的準備,6月26日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號離開薩貝塔港,開始這次有重要意義的新航程。

首船北極天然氣抵達中國,它是如何穿越北冰洋的

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號在穿越拉普捷夫海(Laptev Sea)的厚冰區域

我們利用合成孔徑雷達衛星(SAR)全天候全天時、不受雲霧和黑夜影響的特點,一路跟拍,追蹤它在北冰洋的行進路線。

首船北極天然氣抵達中國,它是如何穿越北冰洋的

這次航程的航跡圖

北極東北航道從俄羅斯薩貝塔港出發,向東經過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直到白令海峽。航程約10700公里,比常規蘇伊士運河航線節約了約13400公里,平均用時20天左右,比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傳統航線節省20天以上。

這次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號6月26日從俄羅斯亞馬爾半島出發,7月17日到達中國江蘇如東,用時21天,符合預期。

首船北極天然氣抵達中國,它是如何穿越北冰洋的

20180718日停泊在江蘇如東LNG接收站

首船北極天然氣抵達中國,它是如何穿越北冰洋的

弗拉基米爾·魯薩諾夫號油輪正在卸貨

經過兩天卸貨,7月19日它已經離開如東開始回程,一點時間也不耽誤。

仔細觀察上面的航跡圖,可以看出油輪在北冰洋上的航線還是有所選擇,似乎在躲避什麼。通過研究下面更細緻的海況圖就能明白它為什麼要走一些折線。

首船北極天然氣抵達中國,它是如何穿越北冰洋的

海況結合航跡圖,北冰洋區段,每日的航程用不同顏色標註

底圖為6月30日的極軌衛星上的被動式微波傳感器獲取的北冰洋海冰密集度圖,藍色部分是海洋(極點處是因為衛星無法拍到是無效數據),白色的部分表示海冰,其中越白表示海冰越密集(通俗點也可以說冰越多越厚)。

6月底7月初,東向航線上的海冰還沒有完全化凍,船長通過調整航線儘量利用無冰的海面,但是其間還是需要通過兩段厚冰區。

在航線圖中6月28日、7月1日~7月3日都在穿越厚冰區,其行進距離明顯比在無冰的海域段短,大約只有後者的一半。在7月2日竟然停航了一整天,而且是停在在圖上最白的區域(海冰密集度最高的地方),大約是碰到什麼麻煩。

即使是有破冰能力的LNG油輪在冰面上前進也要付出更多的能源消耗,付出更多的航行時間,也更容易碰到意想不到的情況。負責任的船長需要在海情變化多端的北冰洋中尋找一條優化的航線。

所以及時準確的北極海冰情報對於冰上絲綢之路的大規模利用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可以通過大力拓展遙感衛星應用來獲取這樣的能力。


本文由中科院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冰上絲綢之路北極環境和航道信息服務合作研究”及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北極環境多要素空間觀測與信息服務研究”資助;“數字絲路”高山與極地寒區任務組支持。

作者:陳甫 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