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夏日炎炎,這兩天下了幾場雨,天氣有些悶熱潮溼。曾雲英和幾個村幹部在村子裡走了一圈。岐厝村的拆遷安置房小區還剩下十幾套房子,區政府把房子分配給教育局,作為教師宿舍之用,最近正趕著裝修,小區裡堆積了不少建築垃圾。走到一堆建築垃圾旁停下,曾雲英回頭和同行的幾位村幹部商量,如何讓施工單位把建築垃圾清理乾淨。“得讓他們明天就把垃圾都清走,以後也都得當天清理乾淨,不然就不能繼續施工。”曾雲英最後拍板。

  農村的工作千頭萬緒,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曾雲英每天要操心的事情很多。工作和生活的磨礪帶給她的是樂觀、堅強與果敢,這些年來,她既是村民口中的“阿英書記”,又是妻子、媳婦以及兩個孩子的母親,自從當上全國人大代表,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曾雲英

愛家人:一個人撐起一個家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良好家風和家庭美德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現實生活中的直觀體現。”

  28歲之前的曾雲英曾經過著最平凡普通的生活。20歲那年,青春靚麗的曾雲英嫁到岐厝村,婚後她和丈夫徐志松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一家人過著簡簡單單、幸福安詳的日子。然而,2001年除夕之夜,噩運突然降臨,家裡發生了火災,無情的大火把徐志松燒得面目全非。噩運讓一家人從幸福的日子掉入了痛苦的深淵。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當時徐志松渾身上下燒傷面積達86%,被送到醫院後,醫生就下達了病危通知書。面對生命垂危的丈夫,曾雲英抹乾眼淚,決心一如既往不離不棄。由於承擔不了高昂的醫藥費,在住院了十幾天之後,徐志松堅決要求出院。

  可出院後的日子更加難熬,嚴重燒傷的徐志松面目全非、生命垂危。為了給丈夫養傷期間創造無菌環境,她把4盞1000瓦的電燈繞在丈夫的周圍,燈光的熱量讓人大汗淋漓。為了節省藥費,她按照“土醫生”開的藥方,經常上山採藥,回家搗爛後給徐志松敷上。因為全身癱瘓,徐志松的生活不能自理,曾雲英每天除了要給他上藥以外,還要幫他餵飯、洗澡,連大小便都要曾雲英為他料理,有時一夜最多要起來十多次。曾雲英成了丈夫的醫生兼護士,終於把他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在與死神爭奪丈夫生命的同時,改善經濟成了曾雲英最現實的需求。丈夫癱瘓在床、兒女尚小、債臺高築,在人生最痛苦的日子裡,曾雲英以一顆堅強的心默默地忍受痛苦,笑對生活,撐起一個常人難以支撐的家庭。

  為了承擔起養家的重任,曾雲英每天起早貪黑,到村裡一個製衣廠上班,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回去還要悉心照顧丈夫。有一次因睡眠不足,曾雲英上班時邊縫衣邊打瞌睡,不小心把手指戳穿了,至今食指的指甲仍留有痕跡。

  自助者天助。在改善自己家庭經濟的過程中,頭腦活絡、膽子大的曾雲英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她除用打工積累下的血汗錢還債外,還抓準時機,大膽賒賬請來六七十個工人編制草竹編,再用集裝箱裝運走賣掉。經過幾年努力,窘迫的生活逐漸地改善過來了。後來,她及時抓住建築行業強勁的勢頭,和朋友合開了一家砂石廠。在她的努力下,家裡的債務也逐漸還清了。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令曾雲英欣慰的是,一對懂事的兒女從小就開始幫忙做家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子女。”曾雲英這樣說。在她的影響下,兩個小孩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對於自己的公公婆婆,作為媳婦的曾雲英也給他人和孩子作出了榜樣。她視公婆為自己的父母。婆婆林玉鳳犯上風溼病,公公有偏頭痛,她經常帶老人到市、區醫院治療。說起自己的媳婦,林玉鳳充滿感激地說:“媳婦待我好,就像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

  生活越來越好,曾經的陰霾一掃而光,老人和孩子的歡顏笑語重新在這個家庭洋溢。

愛群眾:“把群眾當家人”的村支書

  “農村要發展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帶頭人。”

  位於岐厝村的莆田動車站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周邊的工程建設如火如荼,一派繁榮。然而當初可不是這番景象。岐厝村位於笏石鎮西部偏僻位置,有兩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00多人,耕地2463畝,可謂人多地少,過去群眾常年以種糧為生,滿打滿算一年收入也就兩千多元,日子艱苦矛盾多。2007年,岐厝村老支書病危,村民們擁護已是村幹部的曾雲英主持村務工作。2008年,大家推選她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就這樣,曾雲英接手了這個貧窮的村子。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曾雲英深知,貧窮是這個村子最主要的問題,也是造成各種矛盾糾紛的根源。一當上書記,她就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對全村現狀與發展潛力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並組織村幹部到涵江區萩蘆鎮、仙遊縣楓亭鎮等地富裕的鄉村考察取經。經過認真分析,確定將林果、蔬菜種植作為全村產業發展的方向。發展初期,以幹部帶頭的方式,為群眾樹立典範,打消了群眾的顧慮,從而極大地調動了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此外,她還多方協調,積極引進電子廠、機械廠、鞋廠等,進一步增加村民的就業和收入。

  而各種重大工程的實施更是成為岐厝村發展的重要契機。從2006年開始,先後有福廈鐵路、城港大道、莆陽大道、莆秀高速、省道聯十一線、港口支線上下行,LNG輸氣管道、向莆高鐵、海吉星國際農產品批發市場等重要項目縱橫跨越岐厝村。這個偏僻貧窮的鄉村逐漸成為了交通要地。2010年,莆田動車站建成使用,村民們藉助地利之便有的開店做起小生意,有的到工地打工。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1.5萬元左右,村裡先後修繕兩所小學,村莊整潔有序。

  工程的實施在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天下第一難”的徵地拆遷工作。據統計,從2006年至今,全村累計被徵用土地1300多畝,拆遷民房430戶,16萬平方米、村部1座、宮廟5座。面對拆遷量大、涉及面廣的複雜情況,曾雲英帶領村兩委幹部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化解了徵遷工作中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和糾紛。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岐厝村的拆遷安置房

  在城港大道房屋徵遷安置中,岐厝村的村民們不理解國家項目需要,心存疑慮,部分村民鼓動集體不參加抽籤,並立下毒咒,誰第一個參加,誰家就倒大黴。曾雲英知道後,立即召集岐厝村的黨員幹部,帶頭從自家先簽,再讓他們各自分組掛鉤,挨家挨戶地做群眾思想工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村幹部們最終做通了村民們的思想工作,使徵遷安置順利進行。岐厝村有一位信訪老戶徐玉金,因鄰里糾紛,17年訴求得不到滿足,多次上訪。為解決這一難題,曾雲英多次為此事走訪當事人和相關部門,詳細瞭解該信訪件的具體情況,充分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經過各方努力,拖了17年之長的問題得以解決。在一次拆遷中,徐玉金家20平方米左右的違章搭蓋被劃入拆遷範圍,補償標準略低於正規的房產。由於村委會曾因此對他罰款300元,徐玉金堅稱,既然罰了款,這20平方米也要按照正規房產的標準給予補償。為了說服這個固執的老人,曾雲英反覆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徐玉金終於在拆遷協議上籤了字。

  “阿英做事公平公正,村裡這麼多年拆遷,從來沒有村民因此上訪。”村幹部黃漢彪自豪地說。

  多年來,曾雲英一人身兼村支書和村主任兩職,村民找上門來送錢送禮的事情時有發生,但她深知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從來不收。有一年,一戶村民家中蓋房,跑到曾雲英家中送禮,希望村裡能夠網開一面,允許他們多蓋一層。曾雲英不僅沒收,還批評了那位村民:“你把這個錢拿回去,蓋房子要按正規手續來。我這個人從無到有,以前家裡欠了一屁股債我都能頂到今天,你有腦子的話就知道我不會去拿這個錢。”曾雲英明白,一個村幹部哪天手腳不乾淨了,村民們馬上就知道了。“你既然是村主幹,你就要讓他們見到你是標杆,是他們的榜樣!”曾雲英家在火車站三叉路有一棟平層的房子,這麼多年,她沒有利用職務便利多蓋幾層等待拆遷,反而無償借給當地派出所用作警務值班室。2017年房子拆遷,她也是與普通村民一樣,按標準獲得補償。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曾雲英,非常重視村黨組織建設。她經常組織黨員學習政治時事,加強對黨員幹部的規範管理,堅持完善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村監會三個議事組織;實行村務公開,特別是財務管理、計劃生育工作情況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這些措施的實施,使村兩委班子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幹部隊伍風清氣正,黨支部在村民心目中的威信大大提高。黨支部有戰鬥力,村裡的各項工作開展起來就更順暢。從2017年開始,莆田市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根據上級部署,曾雲英組織全村幹部分片包組,在做好移風易俗活動宣傳的同時,及時掌握各家各戶操辦紅白喜事的情況,徹底改掉陳規陋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來,全村再也沒有發生大操大辦的現象。

  曾雲英的個性中有剛強的一面,村幹部工作沒做好,她批評起人來毫不留情,拆遷的時候遇到有人胡攪蠻纏,她急了也罵人。但是,瞭解曾雲英的人都知道,她心中柔情善良的一面從未離去。曾雲英每年都要從自己有限的收入中抽出一部分,來資助那些因天災人禍導致家庭困難的農戶。誰家生病付不起醫藥費,孩子上學付不起學費,孩子上戶口需要交納的各種手續費、工本費,曾雲英總是毫不吝嗇予以資助。2014年,村裡一個叫陳峰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但是由於父親患肝癌去世,母親被車撞倒受傷,肇事者逃逸無法追查,他和正在上高中的弟弟面臨著交不起學費的窘境。曾雲英瞭解到這一情況後,自掏腰包幫他們交了學費。第二年曾雲英又聯繫陳峰想幫他交納學費,陳峰說:“阿姨,我自己一邊上學一邊打工,如果錢不夠我就找您拿,如果夠就不用了。”所幸陳峰母親的傷也養好了,一家人自力更生,逐漸改善了生活。

“  剛剛當村幹部的時候我也在想,要怎麼當才會走進村民的心裡頭。我覺得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家人看待,他們要是遇到什麼難事,遇到什麼麻煩啊,能辦的事我就實實在在替他們去辦。”樸實的話語卻說出了最管用的秘訣。

  “中國260多萬各級人大代表,都要忠實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參加行使國家權力。”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被寫入其中。消息傳出,不論是作為媽祖誕生地的289萬莆田人民,還是全球數億媽祖信眾,無不歡欣雀躍。多年在全國人代會上的積極建言得到國家的認可,曾雲英倍感欣慰和自豪。

  媽祖文化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信仰,是凝聚華人華僑的重要精神紐帶,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中有著重要作用。在臺灣約有1600多萬人信仰媽祖,約佔臺灣地區人口總數的75%,每年到湄洲島朝拜觀光的臺灣同胞多達30萬人次。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生為莆田女兒,曾雲英把弘揚媽祖文化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從2013年至2018年,她提出了多條有關擴大媽祖文化影響力的建議,如《關於在莆田設立“媽祖論壇”的建議》《關於支持設立媽祖朝拜自由區的建議》《關於支持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中心建設的建議》《關於進一步發揮媽祖文化獨特作用的建議》等。2016年3月6日上午,福建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進行全團審議並對媒體開放,曾雲英在會上作了發言,建議將發揮媽祖文化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11日,她又向大會提出《關於支持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中心建設的建議》。14日,一條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傳來——國家發改委書面答覆福建代表團曾雲英代表,表示採納她的有關建議,決定將“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的內容,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16日,“十三五”規劃綱要經全國人代會表決通過。

  “帆船頭,大海裳,紅黑褲子寄平安”。從2017年開始,每年參加全國人代會期間,曾雲英都會在全體會議、媒體開放日、中央領導下團等一些重要會議上,身著特色鮮明的媽祖服飾。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如今,曾雲英在弘揚媽祖文化上又有了新的目標。與湄洲島隔海相望的北港口山亭鄉港裡村,有一座始建於宋朝的天后祖祠。相對於湄洲島的知名度,知道港裡村的人顯得太少,連曾雲英自己都是前兩年才聽說。現在,不論是領導來聯繫代表,還是外地的朋友來看望、記者來採訪,曾雲英總是不遺餘力地介紹港裡村,希望讓更多的人瞭解莆田媽祖。

  在曾雲英看來,“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與“人大代表為人民”的職責要求是相通的。當了6年全國人大代表,她努力地探尋社會普遍性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老齡化、留守兒童、校園暴力、精準扶貧……變的是視野越來越寬,不變的是對農村的熱愛。在她所提出的35條建議中,有關“三農”的建議就佔據了將近一半。“我這個全國人大代表就是以農民的身份當選的,為農民說話就是我的職責。”曾雲英說。

莆田全國人大代表曾雲英:大愛撐起一片天

  一輩子在農村工作生活,讓她對鄉村的發展有著深入的思考。2013年,首次參加全國人代會的曾雲英,就帶去了《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建議》,建議國家要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把統籌推進農業產業化作為重點,大力培育現代農業,加強農產品營銷市場體系建設,推進農業資源綜合開發。2015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同志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膽子大,不怯場”的曾雲英抓住機會,建言適當提高農村醫保門診報銷比例,將縣級醫院普通門診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解決農民為報銷小病也住院的問題,受到王岐山的肯定。2016年,她提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實施的有關建議》,建議制定相應法律法規,統一資金補貼標準……

  “最難得的是她始終保持本色,說話接地氣。”省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室同志這樣評價曾雲英。如何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曾雲英在審議發言和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無擔憂地直言:“如今鄉村勞動力流失嚴重,留守務農的基本是婦女和老人,缺乏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村幹部一個月工資不到兩千元,還不如農民工的收入高,這樣的收入怎麼留得住人才?”“要以更好的產業吸引人才,以更好的服務留住人才,以更豐厚的待遇保障人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所能、大顯身手。” 她還建言,儘快制定出臺合理的村幹部待遇體系,對專職的“大學生村官”,應出臺相應政策讓他們安心留在農村,用心服務鄉村,推動鄉村發展振興。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曾雲英有著莆田女性特有的堅韌,生活的磨礪、村民的信任讓她更多了一份幹練、獨立。她和神州大地上眾多忙碌在農村基層一線的共產黨員一樣,秉承著寶貴的初心和對群眾的大愛,兢兢業業、坦蕩無私、勤勉工作,把工作業績、履職成果寫在大地上、寫在群眾的心中。(人民政壇 陳美秋)

值班主任:林雙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