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貴州2歲嬰兒疑似在醫院輸血後患愛滋」?

zuji999


我們通過時間來推測下本案中嬰兒為何會感染艾滋:

  • 2017年10月28日,小天於當天中午誤食了一塊蘋果被卡住喉管,被送到貴陽市婦幼保健院進行治療,做了血檢,當時的檢查HIV是呈陰性;
  • 11月21日,醫生同意小天出院;
  • 11月23日,我又把他送到了婦幼保健院,期間有過一次輸血史;
  • 12月7日,把他轉到了重慶醫科大附屬兒童醫院,在這次血檢中HIV初篩竟呈陽性。
  • 6月1日,孩子送到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查,孩子的HIV抗體依舊呈陽性。

通過上述的事實可以看得出來,在貴陽婦幼保健治療的時候孩子的血檢是陰性,而且除了11月22日出院之外,在檢測出HIV陽性前一直在婦幼保健院治療,據此可以推測很有可能是在婦幼保健院的治療過程當中感染上艾滋,因為在該醫院期間有過輸血,但是在貴州醫科大並沒有過輸血的經歷,但是也不排除出院期間感染上的艾滋,這一點並不是不可能。

目前該案貴陽市衛計委、國家衛健委已介入此事,希望能夠查明孩子的感染渠道,倘若並不是在醫院感染,至少可以確定保健院的血庫的血液是正常的,對其他孩子不會造成任何不良的影響,但是倘若真是在醫院出的事情,那麼應當立刻封存血庫的血液,挨個排查並處理,避免傳染病的進一步擴大為宜。


麋鹿說法


這是一個令人悲痛的事件!不到兩歲嬰兒因為不慎蘋果卡住氣管被送醫院,本以為是一個小的氣管取異物手術,不料卻經歷了漫長的icu反覆搶救,輸血治療,病情仍無緩解,轉院後卻已然發現hiv陽性。

孩子當時具體病情,如何搶救和治療,文章都沒有透露,筆者不便揣測。單純從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公眾關注的問題主要有幾點:

1.蘋果卡氣管是什麼原因需要住近一個月的ICU?2.為什麼要輸血?有無對供血者溯源,目前是否hiv陽性?3.父母正常,孩子入院時hiv陰性,轉院發現hiv陽性,之前醫院是如何證明與己無關的?

其實這個事件中,患兒家長,公眾最關心的就是患兒是如何感染上hiv的。從目前透露的信息來看,輸血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輸血感染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輸入了hiv陽性的血液,但是這種可能性極小,因為醫院用血都是來自於血站,血站臨床發血之前都對血液進行了傳染性病原體初篩和複核檢驗,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將hiv陽性的血液供應給臨床。另一種輸血感染方式,就是輸入了hiv感染窗口期血液。所謂hiv感染窗口期是指,hiv感染人體後,到體內生成特異性hiv抗體之前的這段時間。目前最新的第四代hiv感染檢測技術可以把窗口期縮短到2周,但臨床用的最多的是第三代試劑,窗口期一般在3-6周。如果獻血者是在感染hiv後的窗口期間獻血,則很可能血站無法檢測出其血液中的hiv抗體,將其當成正常血液發給醫院,造成輸血性院內感染。

要想證實這一點也非常容易,可以從血站的發血記錄查到供血者個人信息,如果其目前血液標本hiv是陰性,則可完全排除此次輸血感染的可能性,如果是陽性,則基本可以肯定是窗口期輸血感染引起。

目前,全世界還沒有有效手段能夠預防輸血窗口期感染。因此在臨床上,非萬不得已,不要做輸血治療。

上述血液感染只是一個推測,事情的真相到底怎樣?據悉,目前國家衛健委已介入調查,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皮膚科董醫生


從現有的新聞資料來看,孩子曾因蘋果卡喉被貴陽市婦幼保健院治療,期間有過一次輸血史。孩子被確認感染艾滋病病毒,很有可能與輸血有一定關係,僅僅說一下可能,最終的結果以官方調查為準!可憐的孩子!

說一下【經輸血傳播的HIV感染和AIDS】

20世紀80年代早期以來,對輸血導致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傳播風險的瞭解已取得了巨大進展,而且這種風險已顯著降低。雖然已顯著降低,但是還是有感染的可能!


援引Uptodate上的數據:在獻血人群中,HIV血清陽性率約為每10,000捐獻中0.5例,該值明顯小於引進常規HIV抗體篩查後不久的血清陽性率(每10,000捐獻中3.5例)。


儘管對獻血者會進行傳染病的篩查,但是由於下列3個理論原因,HIV傳播仍可能發生:

  1. ●捐獻血液可能在HIV感染窗口期採集,感染窗口期定義為HIV感染後不久的一段時間間隔,此時獻血者有傳染性但HIV實驗室檢測結果尚未呈現陽性。

  2. ●感染了可能逃避當前篩查試驗的HIV變異株。

  3. ●檢測誤差或筆誤。

如果想最大程度的降低這種風險,建議:詢問獻血者HIV風險行為,以及對每個捐獻的血液單位進行HIV-1和HIV-2抗體,和通過合併6-16份樣本進行HIV-1 RNA的實驗室檢查[微量混合核酸檢測(minipool nucleic acid testing, MP-NAT)]。


也希望全世界的醫學科學家,早日攻克【艾滋病】!歡迎一起討論!


陳舟醫生


艾滋病,不管怎麼說,在這個時代,依然是一個讓我們,聞風喪膽的一個疾病。

我們知道艾滋病的傳播,一般來說也就只有兩種,一個是血液的傳播,一個是母嬰的傳播。

那麼在這個新聞裡面,根據報道,已經確認了這位寶寶的家長都沒有感染艾滋病,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確確實實沒有傳染艾滋病的話,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輸血或者是輸液或者其他的一些有創操作的過程中引起的艾滋病可能性偏大。

我們在以往的新聞中也有看到,比如說有艾滋病病人的一些人到血站去獻血,然後剛好是窗口期,所以我們血站並不能檢測出他的血液標本有問題,就把它當成了一種合格的臨床用血的來源。

如果誰剛好非常不幸的輸了這一種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那麼就有可能導致被傳染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在窗口區確實是很難檢測出來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這種萬一的情況,或許也是有可能的。

當然,不管怎麼樣,我們希望儘早的查明病因,然後我們更加希望這個寶寶其實只是一個假陽性的結果,並沒有艾滋病,但是或許現實不能如我們所願,我們只能做靜靜的等待新聞的下一步報告。


白衣奶爸


認真研究了這則新聞後,推測孩子感染HIV的最可能原因是這次輸血。當然最終結果還要等待醫政部門的進一步調查。

獻血員篩查HIV時會出現漏檢,或者稱為假陽性。這是技術能力的限制,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感染HIV後,血液裡的HIV含量和抗體水平有一個逐漸增加的過程。在體內已有了HIV 但還無法檢測到血液裡的抗體或核酸的這段時間被我們稱為“窗口期”。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窗口期會越來越短;但從理論上講,即使再又技術進步也不會避免假陽性的出現。

那麼,只能換一種思路來減少這種不幸的發生了,那就是有避免高危行為的人來獻血。比如對於乙肝、丙肝、艾滋病這些血液傳染病,流行病學研究已經揭示了傳播規律,知道哪些人群是高危人群。如果能通過有效手段減少這些人群的獻血行為,就可以減少這種因為窗口期獻血而感染輸血者的不幸事件了。

然而,今天的一條微博卻不容樂觀啊。

博主的意思你看明白了嗎?就是說,他認為有些自己知道自己是HIV高危人群的人,為了檢測HIV而去獻血。如果這事兒是真的,就可以解釋這則新聞的全貌了。😥😥😥


肝病醫生閆傑


對讀者最關注的幾方面的問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1 為什麼蘋果卡喉導致如此嚴重後果?不僅住院近一月,還要氣管插管甚至輸血?

蘋果卡喉,導致全身缺氧,時間過久,有可能導致腦、腎、肝、心臟等多器官功能受損,很有可能再晚幾分鐘送到醫院,直接命就沒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能夠搶救成活,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有少數人質疑醫院過度醫療,這樣說是不公正的。

2 艾滋病毒從哪裡來?

幼兒感染艾滋病,可能的途徑有:

(1)母嬰傳播

據新聞消息,父母已經檢查排除艾滋病。該證據來源如果可靠,則可以排除來自父母的傳染。

如果幼兒入院前檢查過艾滋病抗體為陰性,治療出院後為陽性,則可以確定為院內感染。反之,則排除醫院嫌疑。這就是為什麼許多患者輸血、手術前需要查艾滋病抗體的原因。

(2)各種侵入性操作

比如穿刺輸液,氣管插管等操作。目前醫院大部分醫療器械都是一次性使用。少數重複使用設備,如喉鏡等,也有嚴格消毒制度。院內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是極低的。

(3)輸血

目前看來,輸血的嫌疑最大。血液製品來自於血液中心。每一份血製品都應該經過嚴格檢測,一般情況下,不存在漏檢可能性。

但是艾滋病的檢測存在窗口期,目前的技術上侷限不能夠完全避免假陰性的結果。如果是這個原因,則不屬於人為事故。當然,醫院也會承擔一定的責任。

無論是什麼原因,現在還需要進一步詳細調查才有結論。如果屬於人為責任事故,醫院一定要嚴肅處理,認真反思工作中的漏洞,完善相關制度,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3 嬰幼兒異物卡喉如何急救?

其實,所有悲劇的根源在於家長不懂得基本的急救常識。如果能夠掌握一點簡單的急救方法,可能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海姆立克法請詳細瞭解一下:

嬰兒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上述步驟交替進行。

稍大的孩子可採取成人一樣的急救方法:


幼兒或者可以讓其趴在大人膝蓋上,身體前傾,大力拍擊其背部。


以上急救方法希望大家能轉發,掌握的人越多,關鍵時刻就有可能救人一命。

關注鄭醫生百嗑,關注身邊的日常健康問題。


鄭醫生百嗑


孩子很不幸,孩子也給很無辜,感染了艾滋病讓孩子的未來痛苦,甚至沒有未來了。

但孩子是如何感艾滋病的,目前還沒有統一結論,國家衛健委已經介入調查。

艾滋病傳播途徑一般有三個:性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

2歲孩子性傳播可以排除,父母經過檢查沒有也可以排除,那麼只剩下血液傳播一種途徑!

孩子在第一家醫院住了一個多月,住院時檢查過沒事。住院期間一直在ICU病房,上呼吸機,輸過一次血。

一個多月後轉到上級醫院時,檢查發現艾滋病!

這個事情貴陽市衛計委組織調查,結果沒有發現任何問題,現在國家衛健委再次調查,估計10幾天後有結果。

從事件經過看,孩子傳播途徑最可能是血液途徑了,因為前兩個途徑可以排除。

最可能出現問題的時間也是在第一家醫院就診過程中感染的。

但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患兒入院前已經感染,但處在窗口期,這一階段是查不出的,這一階段是指發病毒進入人體後抗體還沒有產生的階段,抗體查不出,一般時間是6周!

還有一種就是患兒輸的血製品是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但供血者在窗口期!

如果最後都沒有查出問題,結論也許是這個。

大家拭目以待吧!



快樂的小大夫


HIV傳播途徑有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三種途徑,如果孩子的母親HIV陰性的話,就是血液傳播了,當然不排除之前感染的可能,但輸血傳染的可能性很高。

從HIV流行開始,血源性傳播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包括在醫院輸血、吸毒者共用針頭、獻血員共用設備等,是中國在HIV流行初期所面對和要解決的問題。就醫療過程中的傳染,除了獻血之外,還有器械感染,特別是容易出血的牙科治療,國外多次出現因為牙醫診所消毒不過關而傳染多人的案例。

輸血感染是因為HIV感染者獻了血,這主要靠血站和醫院對所有血源進行HIV檢測,這是這些年的常規檢測,原則上來說不會出現問題,但極小的概率還是有的。美國的比例大概是25萬分之一。這方面要嚴格保證HIV檢測試劑的質量,檢測也要認真,這次調查中要對HIV檢測進行評估,看看有沒有漏洞。

對於病人來說,沒有什麼可以自己做的。從這個報道上看,輸血似乎是無必要的,如果不輸血,就有可能避免被感染。

HIV的醫源性傳染的風險還是很低的,大家在就醫的時候如果發現醫生護士手上或者醫用手套上有疑似血液或者體液的話,在接觸自己之前要提醒他們換一個新的一次性醫用手套,尤其是在看牙的時候,要注意器械是否消毒,不能用消毒劑擦擦就重複使用。

中國HIV感染者的數量不算少了,因此潛在的感染風險較高,無論在就醫還是在性生活過程中,都要有預防HIV感染的意識。


京虎子


貴州2歲嬰兒感染艾滋病病毒,這對一個家庭來說就是晴天霹靂。

話說貴陽一名2歲嬰兒感染HIV病毒,而患兒父母檢查後沒有發現感染HIV病毒。2017年10月28日患兒曾因蘋果卡喉去貴陽婦幼保健院治療,手術後在該院ICU治療近1月,11月21日出院,11月23日再次住進該院ICU,直到12月7日轉重慶醫科大附屬兒童醫院。在重慶醫科大附屬兒童醫院檢測出HIV感染。

患兒蘋果卡喉的描述很簡單。如果是食道異物處理應該比較簡單,不至於要輸血。如果是氣道異物,就需要取氣道內的蘋果粒,這個手術和麻醉相對就比較複雜,但是一般不會需要輸血治療。患者可能是因為併發了比較嚴重的肺部感染或者行開胸取異物的手術,這樣才能解釋為何要輸血。

感染HIV的傳播途徑主要有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該患兒基本可以排除性傳播和母嬰傳播,所以矛盾的焦點就是輸血。患兒家屬把醫院告到衛健委,當地衛健委也介入調查。貴陽市婦幼保健院是三甲醫院,醫療耗材應該是正規渠道正規廠家產品,所以衛生安全基本上是可信賴的。所以高度懷疑此次輸血的血液有問題。

醫院雖然是血液的使用單位,但是血站才是血液質量的檢測機構。血站對每一袋血都要進行各種傳染病病毒檢測,HIV病毒,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等是重點檢測目標,所以正規血站出來的血基本上是安全的。不過這不代表血站的血就一定沒有HIV病毒,因為如果獻血者是在HIV感染的窗口期(2-6周),是檢測不出來的。但是當患者輸注此類血液製品後還是會感染HIV病毒。

衛健委一定會調查一下幾個問題。

  1. 該患兒輸注的血是誰的?找到該名獻血者,檢測是否感染HIV病毒。如果感染了,就需要繼續追查他獻的所有的血的去向,找到所有受害者。如果沒有感染,說明血液沒有問題。

  2. 醫院給患兒輸血是否有輸血指針,沒有輸血指針,醫院要承擔相應責任;有輸血指針,基本排除醫院輸血責任。

  3. 醫院在患兒的治療過程中是否有其他感染途徑,比如手術治療過程中器械消毒是否合格,手術過程是否有其他汙染機會?

  4. 患者親密接觸的親屬方面是否有感染者,比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5. 患兒取出氣道內異物後在該醫院ICU住院治療一個多月,如果血液和手術中沒有問題,可能就要牽扯ICU的治療過程是否有感染可能?

如果血液最後證實沒有問題,患兒也沒有其他感染途徑,那就要重點排查醫院的無菌操作程序是否合格。雖然從醫院獲得HIV病毒的幾率非常小,但是對一個個體來講感染就是災難性的,所以我們醫院和醫務工作者要努力規範自己的無菌意識。

最終檢測結果還沒有出來,期待結果。

大家怎麼看待此問題?


麻醉醫生小康


發生這樣的事情,是痛心疾首的,給當事人造成的是永遠的痛。一個原本可以快樂成長的2歲兒童就因為一次生病,彷彿是上天給開了一個玩笑,人生就徹底改變了。



從目前報道的情況來講,很有可能是輸血後感染的,HIV病毒漏檢所造成的。而造成血液漏檢的原因主要有:

  1. 人為差錯
  2. 病毒變異
  3. 病毒感染後人體免疫反應異常
  4. 檢測“窗口期”

資料證明,在檢測的質量管理基本到位的情況下,人為差錯、病毒變異和人體免疫反應異常,已不是導致檢測漏檢的主要原因。90%左右的血液檢測漏診並導致輸血後患者感染病毒的意外是由窗口期問題引起的

針對“窗口期”病毒的檢測,日前技術最先進的就是病毒核酸檢測技術,可顯著縮短窗口期,許多發達國家已實現常規檢測HIV和HCV的核酸檢測。

而使用HIV病毒核酸檢測(NAT)對血液檢測,可使HIV感染的窗口期縮短為11天。但風險並不能完全杜絕,只是使每單位血輸注後的HIV傳播風險率降低至1/100萬以下。而我國使用的是檢測HIV抗體的四代ELISA試劑,窗口期約為16天。



所以如果HIV病毒處在窗口期,是完全檢測不出。由於目前還不能做到絕對確保血液安全,還存在輸血傳播傳染病的危險,因此必須強調臨床合理用血。

希望科技的發展能徹底杜絕輸血傳播傳染病的危險,輸血是救人,而不是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