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關心蔣友柏的問題婚姻 卻忽視了他的努力

人過40,真的會開始想,自己的下一個10年,要如何的活?有沒有機會,活得像自己一點?有沒有機會,在50歲的時候,活回自己?這時候,真的需要一點硬脾氣,才會有勇氣,做出不符合商業利益的事。而這些事的點滴,最後會形成連接到自己的鐘乳石,累積起來,不但慢,又不一定看得出成效。成型後,卻又脆弱到一敲就斷。

——蔣友柏

你只關心蔣友柏的問題婚姻 卻忽視了他的努力

你只關心蔣友柏的問題婚姻 卻忽視了他的努力

近日“蔣家第四代”、澄果設計創辦人蔣友柏驚傳婚變,還被直擊和特助兼發言人莊涵雲有曖昧,不僅上健身房約會,更在酒店密會,雖然莊涵雲否認兩人在交往,仍引起軒然大波。雖然蔣友柏不畏傳聞照常工作,但卻沒做出任何回應,留給外界無限想像。

之所以受到眾人關注,是因為蔣友柏身份比較特殊,是蔣家第四代,之前還上過CCTV的節目。他也是現在蔣家後代裡,媒體關注度比較高的一位,原因很簡單:長得好看,還做設計,感覺有那麼一點藝術基因。

你只關心蔣友柏的問題婚姻 卻忽視了他的努力

你只關心蔣友柏的問題婚姻 卻忽視了他的努力

也許很多人一直在關注他的婚姻,他的外表,他的家世,但是今天我們要說說這位“王子”不為人知的一面。

咬牙度過艱難時期

每個公司都會用某種特別的形式慶祝自己的10週年,在橙果設計的第10個年頭,自認為“從來沒有好好地寫過一本書”的蔣友柏寫了第一本他自己真正想寫的書—《第十九層地獄》。

雖然在這之前,他為大眾所熟知的著述也有好幾本,但都是迫於別人的面子發表的。《懸崖邊的貴族》、《懸崖下的小道》、《蔣道設計》,這些在某種程度上讓蔣友柏為大眾知曉的出版物,在他看來,都沒有他所認可的閱讀價值。

《第十九層地獄》是蔣友柏對創業10年的回顧與經驗思考,以及個人對於創意設計的觀察、理解與經營哲學。這10年的歷練過程,毫無疑問是煉獄式的。除了事業方面,《第十九層地獄》還有蔣友柏對自己少年時代家道中落之後的那段日子的“懺悔式”陳述。

12歲之前,蔣友柏生活在天堂中—住大房子,吃飯穿衣都有傭人服侍,出行都是配有司機的轎車。但12歲祖父去世,家道中落,他一下子從天堂跌落到地獄,不僅再沒有之前富裕的生活,就連過去所有的價值觀都輕易被推翻。但因為年輕,因為幼稚,他依舊和其他富家子混在一起,泡吧、泡妞、追求奢侈品,揮霍了大把光陰。“但當自己屈著身體躺在離天堂19層遠的地獄時,我反而看到了天堂的全貌”。從美國留學回到臺灣的蔣友柏,像突然開化了一樣,變成了一個有擔當的男子漢。他沒有服從家族的期待和安排,沒有從事銀行、投資、律師等等首選行業,而是出於對任何與貴族相關的行業的鄙視,選擇了設計。

然而,2003年時的設計在臺灣是一個沒有地位的產業,“設計在政與商的眼裡,就只是檯面下的戲子,沒有實質的正視理由,卻有著棄之可惜的娛樂價值”。橙果的使命,就是了解並破除這種錯誤認識,這也是橙果崛起的第一步棋。然而,橙果的最初幾年充滿了艱辛,蔣家第四代的身份對他的事業並沒有什麼幫助,而他也因為缺少經驗一度受挫。他第一次與設計大師 Michael Young 合作,是承接一家銀行預算 600 萬臺幣的贈品設計和生產案,本以為大師的設計客戶一定滿意,但結果圖很美,卻沒有人能生產出來;勉強生產出來以後,大師對材料又不滿意,製作出了一批不堪回首的失敗品。

為了度過最初的艱難,這個在員工眼裡“強硬不可一世的霸氣”老闆,“原來是咬牙和血吞過來的”。他跑到捷安特公司,跟管事的人說:“我真的很想做你們的案子,但我不懂設計,也不會畫 3D 模擬圖,但我真的很想做你們家的生意,你們給我一個案子做做看好不好?”於是捷安特給了他一個30萬的單子。

公司唯一一次週轉不靈發生在 2008 年的農曆新年前,蔣友柏必須面對辛苦了一年卻無法領到年終獎的 40 位員工。當時,他能湊到的只有 8 萬新臺幣,所以把員工們聚在會議室裡,一個一個地道歉,用內疚的態度,發出每人 2000 元的紅包,希望心意可以彌補金錢的不足。但是,依舊有員工指責他,身為一個老闆,哪怕是去貸款、負債都要籌到足夠的錢來發年終獎金,要不然,就不配以老闆的身份創業與領導。

如今的橙果設計已發展成為“橙果設計”和“白木顧問”兩個公司並行發展,服務五六十個客戶;從當初磕磕絆絆地成長,到今天進入不太擔心錢的時期;從低三下四求客戶,到現在有了“不對牌的客戶,再大也不要”的牛氣。但正因為有過以往的低谷,如今的蔣友柏一點也沒有放鬆警惕,而是時刻將自己置身於“第十九層地獄” 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應該有著相同的‘地獄進行式’。隨著心智的成熟,揹著越來越重的十字架過活會成為習慣。當不能享受時,就承受;到不能承受時,就忍受;而不能忍受時,就接受。一旦學會平和地接受人生十字架,就會找到在地獄進行式中享受的方法。”所以,在外人看來不可思議或者說難以置信的寡淡生活,對於蔣友柏而言,都是常態。

你只關心蔣友柏的問題婚姻 卻忽視了他的努力

不知累為何物的蔣老闆

作為蔣家的第四代,他說,“蔣”這個姓於他是一種原罪。橙果設計創辦初期,蔣友柏和橙果設計更多的是出現在娛樂版而非財經版。蔣友柏記得,他曾經用兩個星期時間認真準備一家財經雜誌的訪問提綱,並且在訪問中不厭其煩地向記者介紹他的設計理念,但兩週後刊登出來的雜誌封面,卻是他與其他名模的合成照,並被定義為“美力”的成功。

直到今天,橙果設計還是會被一些人認為是一家自以為是的假設計公司,靠的是行銷手法與知名度,而不是專業與執行力。

就連很多剛進公司的新員工,也常常會以為蔣友柏只是一個隔三差五跑來露個面、但其實不幹半點實事的掛名老闆,來了以後才發現,在早晨 7 點半給他們開門的不是熬夜未歸的某同事,而是這位老闆。蔣友柏給自己設計了一種堪稱苦行僧的生活習慣,過去的 5 年,他每天 5 點半至 6 點間起床,起床後清理狗大便,叫小孩起床,7 點準時出門,8 點前出現在公司樓上的咖啡廳。

下午 2 點鐘是蔣友柏的下班時間。3 點前,每一天自動進入第二階段的生活時間。直到 9 點半小孩上床之前,他的時間都屬於孩子和 9 條狗。晚上 10 點鐘,他進入第二段工作時間。睡覺時間視工作情況而定,一般在 11 點至凌晨 2 點之間。

在員工眼裡,蔣友柏是一臺永動機。10 年來,他每年要寫 300 份報告,相當於每天寫一份。無論是晚上 11 點還是早晨 7 點,收到的工作郵件,他一定會在半小時內給予回覆。每天開會、談案子、聊創意、找員工談話......永遠就沒有停歇的時候。一位在橙果工作5 年的下屬說:“我在橙果 5 年以來,似乎未曾看到老闆因為生病而請假,人總難免會有病痛的時候,但我的老闆從來不輕易表現出不舒服,或說真的讓我們看出來了,他也會輕描淡寫地說他很好......”員工之間,關於老闆“獨裁”的議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個老闆,發火的時候、想到好點子的時候,都會口無遮攔地爆出三字國罵。難怪一個女員工這樣評價他:“他骨子裡就是個紳士:滿嘴髒話的紳士。”

蔣友柏承認,自己的個性實在不適合與人相處,“一個同時擁有那麼多自負、自卑、自信、自惑和自利的貴族後代,絕對會讓周遭的人感到無比無奈與無言的壓力。”他的朋友數量,兩隻手數得完,可以相信的人,一隻手還嫌多。那些與他一起經歷了公司的種種生死起落依然留在身邊的夥伴,都成了他交心的好友,成了公司的頂樑柱。“這些柱子,才是我在設計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最驕傲、最有自信的回禮。”

蔣友柏頑固地相信著與保護著自己一路來的堅持。在商業上,他認為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所有的商人,都會告訴你,要為五斗米折腰。所有的商人,也一定都經歷過,為了錢,為了生存,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堅持。這個過程雖然無法避免,但是,當已經獲得了生存權,已經擁有了主導權後,商人就會分歧成兩類:

一種,繼續往資本原則靠攏,繼續坐大,繼續畫夢,繼續成為商人。

一種,反而回歸到最原始的堅持,只想做實,只想誠實,繼續往讓自己感到自在靠近。

很顯然,蔣友柏正在向後者靠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