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爲什麼勸別人賣房子?

創業君說創業


很難理解,居然有人會因為曹德旺的這句話大肆解讀,彷彿得到了什麼了不得的內幕一樣。

其實呢?房價難道只是曹德旺能夠參透的?

曹德旺讓人賣房子,也有人說房子不能炒,只能住。

然後呢?房價降了?房子賣不出去了?

玻璃大王是玻璃的事,房子是房子的事。對房子負責的人說的話都沒力氣。一個無關的人說的而且不需要負責的話,有意義嗎?

心理傾向導致認知傾向。知乎上從2014年開始,就不斷語言房價的走低,直到今天。

但房價呢?

不必介意,不必關注。馬雲,曹德旺之流,說的關於房子的話,都是扯犢子。


新觀點評說天下


近日,玻璃大王曹德旺勸妹妹儘早賣房,並且警示否則房子賣不出去、租不出去,還要交管理費。那麼我們又該怎樣理解制造業大佬曹德旺的意思呢?

首先,像曹德旺這樣的企業家,能接觸到的信息和已經接觸到的信息和我們是不一樣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也是為什麼官員的子女共容易經商賺錢、有錢人越有錢其中的一個原因!

當然,這是曹德旺本人對房地產後市的看法,他勸誡前些年買房的妹妹,未來房價上漲的空間已經不大,在房地產投資方面應見好就收。與其將來把多套房產都爛在自己手上,還不如學學李嘉誠早就開始拋售房產,絕不賺房地產的最後一個銅板。

再者,曹德旺也看出中央調控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建立,後面炒房產肯定不會有什麼甜頭了。一方面,明年要進行房產稅試點,並且對中央與地方的責、權方面進行劃分。一旦房產稅開徵之後,手裡房產越多,不僅要承擔房產稅,還要面對高房價去泡沫的痛苦。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已倡導“房子是給人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理念。現在各地都在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共有產權房,未來居民住房問題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渠道來解決。屆時,大家都不願意去買房產,而是通過租賃或保障房形式來解決居住問題,最終手握大量房產的人將面臨難以脫手的困境。

最後,作為製造業界的大佬,曹德旺已經清醒認識到,房地產已經對實體經濟產生擠壓效果。如果中國經濟再依賴於房地產業將沒有前途,過去的靠房地產發展經濟的道路走不通了,這是歷史的潮流,也是民心所向。

一方面,地價、房價不斷上漲,導致企業的人工成本也跟著漲,內地企業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另一方面,國內房地產泡沫越大,實體經濟越被擠壓,所有的社會資本、銀行信貸都跑到了房地產業,那麼未來還有誰再願意搞實業?更何況還潛藏著房地產金融風險。現在已到了,房地產政策不轉向已不行的程度。


不執著財經


曹德旺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企業家,實幹家,但曹德旺卻在近年來勸別人房子,這也是近年來曹德旺對高居不下房地產市場的真實感受。然而,對於曹德旺而言,他可能以實幹家、企業家的角度來看待當下房地產市場的現狀,而近年來製造業環境不是特別景氣,而這也是或多或少受到了房地產市場持續高燒不退,脫實向虛的風險,而從製造業企業家的角度思考,房地產高燒不退深有體會,但無奈房地產持續火熱,對實體或製造業衝擊不可小覷。但,從某種意義上分析,房地產又牽涉到諸多子行業,而一旦房地產衰退,其所造成的負面衝擊更為明顯。由此可見,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火熱表現,利弊不一,但房地產高燒不退,會給年輕人帶來了不少衝擊,作為一位實幹家、企業家,曹德旺也是以一種比較中立理性的態度看待問題,這也是良心企業家的真實寫照。


郭施亮


認可曹德旺這個意見的,你和曹德旺是一個圈子的人嗎?你和曹德旺的經濟基礎一樣嗎?你和曹德旺的妹妹是一個階層的人嗎?如果不一樣,如果不是,那請不要信他的話。

我先講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曹德旺的兒子,不願意住價值6000萬的豪宅,而去住職工宿舍。

要知道,這是6000萬的豪宅。

那麼,曹德旺的妹妹,買的房子是什麼價位呢?不會是我們普通人的價位。因為曹德旺的妹妹不是普通工薪階層,他的妹妹叫曹芳,按照網上說是福耀集團副總經理。

曹德旺妹妹的房子,應該也屬於豪宅。豪宅的話,自然很難轉手。

我想,作為生意人,最講究投資,曹德旺給她妹妹的建議,應該是趕快賣掉房子去做投資。而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富人的城市,曹芳的房子怎麼會好賣?

曹芳的房子賣了,人家不缺房子,買房子的錢可以變錢,普通人呢?

曹德旺勸自己的妹妹賣房子,但不是勸我們普通人。


靜觀財經


曹德旺因為創立福耀玻璃而聞名全球,曾獲安永企業家全球大獎。

安永企業家獎的榮譽很高,曹德旺是該獎設立以來首個大陸區獲獎的企業家,注重知識創新、注重知識產權、是否具有全球影響力是它主要考量指標。

曹德旺是全球的“玻璃大王”,是中國首善,35年來累計捐贈了80億元。

如今曹德旺因“賣房論”為更多普通百姓所知。他的觀點“極端”而確定。在接受鳳凰財經採訪時,曹德旺說:“崩盤是遲早的問題,多餘的房要儘早賣!”

曹德旺認為,房地產崩盤是遲早的問題,現在應該研究怎樣面對這個現實。

這樣的言論,與馬雲的“房價如蔥”論遙相呼應。這樣的觀點,與任志強一直的漲漲漲論頗為不同。

曹德旺的理由是:

1、買多餘的房產,是拿資金買了財產,不是資產。

資產可以錢生錢,但財產不但不能每年生產東西,還需資金來養護。

2、有錢人有多套房,需要房子的人沒有錢。

現在的房地產悖論是:沒錢人買不起房,有錢人把房子賣給有錢人,有錢人都知道這是皇帝的新衣,“賣得出去嗎”?

中國樓市經歷限售、限貸、限購、限商……打擊囤地、打擊炒房、打擊首付貸,發展住房租賃……不知道,它會否如曹德旺所說直線下跌呢?

我們搬凳子坐等。


財經作家邱恆明


在房價問題上,最引入矚目的就是兩個聲音:一是曹德旺的聲音,“房價必然會掉下來,持房投資著將徹底賠光”;二是任志強的聲音,“房價不會暴跌,可以放心投資。”

兩類聲音代表著兩種人對於房地產市場的價值走向的判斷。但是,跟我們這些買房住的人沒半毛錢關係。


先看看曹德旺說了什麼

題主的問的是“曹德旺為什麼勸別人賣房子?”

其實曹德旺沒有勸別人,而是用勸自己妹妹的話,來表達一下立場。

大致說的是,我們的房價早晚繃不住,到時候有房子的都是有錢人,沒錢人買不起房子。結果就是有錢人之間開始互相交易房子,這種情況肯定是行不通的,沒有熱錢湧進來,房地產就會變成零商品價值。

而且,就算真的到了這樣一天,國家也不可能讓大家沒房子住,到時候那些有錢人可能會更慘。

所以,他勸自己的妹妹把手裡的房子拋售掉,留下自己住的也就夠了。

不過大家一定要分清,曹德旺說的是投資

其實曹德旺和任志強的說法看起來有矛盾,但實質上沒有相觸的地方。

任志強判斷房價不會暴跌,那麼從通膨角度來說,房子仍然是保值的。但是,別忘了任志強說的是現在,就算說未來,他也是最多聊個三兩年的事兒。

至於房地產大家都明白,很多人已經買不起房子了。

但是,仍舊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進去,最後房子就會變成僅屬於富人的東西。

那怎麼辦?咱們這些窮苦大眾怎麼辦?

那就不買唄。

結果呢?富人傻眼了,房子砸手裡了。

這就像是18世紀的密西西比陰謀一樣,最後全法的富人都傻眼了,老百姓照樣能憑本事吃飯。

所以,曹德旺的分析也沒毛病,當沒有人接盤了,房子不就沒有作為商品的價值了嗎?

所以說,他所提倡的也是我們國家正要實現的——房子是用來住的。

另外,大家要同時看清曹德旺的立場

曹德旺作為一位傑出的實體企業家,他的企業也是非常出色的,無論是在利潤率,還是在增長率上,都可見其一流的決策方向和戰略管理水平。

所以,他所能分析出來的結果,是很多人願意相信的。

其實,曹德旺也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實體企業的困局,從改革開放至今在這四十年裡,有很多企業家奮鬥在一線,兢兢業業的創造著價值。

可是,人家三四十年的努力,卻不如有的人隨手炒幾套房子。

或許大家會覺得,市場就是這樣,人家可以用簡單的方法賺錢,那是人家的本事。

這話沒錯,但是大家要注意,房產投資的特點是在於快速升值,並且沒有太高的門檻,也沒有太高的風險,至少比實體企業的風險小太多了。

這種情況下,企業主紛紛賣了公司炒房,結果沒人搞實體了,那我們的社會生產力怎麼辦?一下子缺少了大量社會崗位,又該怎麼辦?


所以,當一些人看不出結果的時候,曹德旺把結局說了出來,告訴一些準備玩房地產投資的實體企業家,不要在想著投機倒把,房價的問題已經出來了,問題的解決也是迫在眉睫。

這個時候在選擇房地產投資是不明智的,不如把自己的實體企業搞好。

另外大家要注意,曹德旺說的跟咱們這些買房住的人沒什麼關係

曹德旺是從經濟角度說明問題,講的是投資和回報。

而年青一代人對於房子的態度,大多是能不能買得起,需要承受多大壓力等等。

也就是說,現在買房子的剛需,所考慮的內容是“自己能不能買得起”。投資者所考慮是“房子能不能幫助促進自己的財富增長”。

換句話說,咱們要考慮好自己的事兒。

當然,按照曹德旺的說法,亦或者是任志強的說法,我們都可以看到房價未來的方向。

作為年輕人,作為城市發展的新力量,如果你現在發現房價和自己的收入不對等,自己也難承受還房貸的壓力,那其實你已經不適合買房了。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一等,等到自己能買得起為止。

記住,是等到自己能買得起,而不是等到房價掉下來。

買房來住的人,只需要考慮住,而不需要考慮價值的變化。就算房價暴漲一萬倍,也只是一個數字而已,你賣掉了自己暴漲的房子,最後換來的也只是同樣的一套,而且很可能搭上裝修。


從房價角度來看,筆者在煙臺看到的是年輕人根本買不起煙臺的房。或者可以這樣來理解,煙臺的應屆畢業生收入和發展空間,可能導致他們要努力六七年才有機會攢出首付。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不欠錢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們攢錢?

另外說一句,房價早晚會有變化,不是房價變,就是收入變,總之能讓人買得起。如果兩者都不變,就會出現另外一種局面,那就是我們的信譽價值無限提升。總之無論如何都要讓人買得起,否者市場沒了熱錢湧進,整個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很可能會徹底爆發。


小言詹詹


這畢竟是公開場合的放話,他也不是各位的理財師為各位理財目標負責,顯然不是對著各位的個人理財目標說的,而是對實體經濟被房地產擠壓的哀嘆。

依靠房地產,我國居民槓桿率迅速攀升到了47%,大家不惜借貸還要買房,甚至去借現金貸。

企業也瘋狂買房,實體經濟已經不賺錢了,追求利潤的資金會去增長更快的地方,比如近些年的房地產。

網上的笑話“實業誤國,炒房興邦”似乎早就被很多上市公司聽進去了,這些年上市公司的炒房規模本身就很大。

就拿去年來說,去年前三季度滬深兩市共披露了53宗上市公司花費超千萬元購買土地和房產,涉及金額達到了93億元,真是相當大的手筆。可是這53家上市公司去年上半年淨利潤只有79億元,只達到買房買地投入的八成左右。也就是說,哪怕把企業的利潤全搭進去投資房地產都不夠,有些企業還得從各方面融資來投資房地產,哪還有錢關心自己本業呢!

據統計,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結束,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投資房地產,合計達到5951億元。其中化工行業投資房地產在去年上半年最為積極,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規模達到了10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09.49%。這也難怪,畢竟化工行業常年保持4%左右的同比增長率,而近十年來,深圳房價年均上漲20.4%,上海房價年均上漲17.6%,北京房價年均上漲17.5%。這筆賬怎麼算都是炒房更值啊!

在A股之外的新三板,原本是富於創新的上市公司也熱衷於炒房。去年上半年新三板共有520家公司具有投資性房地產,總價值高達117億元,像計算機軟件、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與房地產原本關係不大的行業居然能排在新三板擁有投資性房地產行業的前三位。


然而實體經濟的錢是去了房地產行業了嗎?今年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就頻頻爆出業績不好的上市公司為了“保殼”出賣自己房產的新聞,其中*ST寧通B本欲出售兩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槐柏樹街的學區房,當時這兩套房賬面淨值總計129.74萬元,但評估值為2272.62萬元,增值額為2142.88萬元,增值率1651.68%。該公司2016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110.91萬元,若是能夠順利賣出上述2套房產,將實現淨收益1200萬元,真正的靠賣房扭虧為盈。結果*ST寧通B還是沒賣出這兩套房,而到現在*ST寧通B的兩套房又增值了50%。

不過這種恰好投資了學區房的例子還是特例,今年有一批上市公司已經開始撤出房地產行業。2017年上半年,在1494家披露了投資性房地產數據的上市公司中,1163家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環比一季報減少,賣房子的上市公司佔持有房子上市公司將近八成,最狠的是17家公司對房地產的投資清零,13家公司減少對房地產投資超過1億元,3家公司減少對房地產投資超過10億元。

你以為錢會到實體經濟?錯,吸上鴉片的人只會尋求更高的刺激,上市公司拿錢去買理財了!

等到年底,再看上市公司的理財情況,這回已經有1194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理財規模達1.08萬億元。這麼多錢投入理財,肯定不止上市公司的閒置資金,不少錢就是上市公司定增和IPO來的,而這些理財產品的錢又很有可能迴流到股票裡,造成資金空轉,無法進入實體經濟。

2012年, A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也就71億元,而今年還沒結束,這一數字已攀升至1.08萬億元。A股上市公司的理財產品投入就增大了151倍,平均每年增長2.73倍。

曹老這番話,實在是對實體經濟不振的無奈啊!他作為一個實業家,良心驅使他說出了這樣痛心疾首的話。


海匯觀潮


曹德旺是中國不多的關注樓市關注民生的實業家。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

他勸大家賣房子,無非兩點原因,一個房價太高,硬著頭皮買的話,怕是一輩子交待進去了。二是房子太多,房子賣給誰租給誰都成問題。

列舉一個採訪吧。去年12月份,曹德旺在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就房地產重申了他們的觀點:“以後房子賣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還要交管理費,只能這樣平衡自己。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有錢人的城市,是在這裡住的市民,屬於他們的。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

話說得很漂亮,但現實很沉重。城市真的就是適者生存,看北京怎麼玩的。前幾天出臺的人才引進計劃,互聯網行業年薪80萬以上,大金融行業年薪200萬以上才有機會成為“人才”,敢這麼搞,說明城市不缺人,不缺有錢人。當然其他城市可能差些,但模式是一樣的。

房子買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曹德旺勸大家賣房子,偏更宏觀一些,具體到城市就難說了。只要城市人口在不斷流入,這話就站不住腳,至於人口不斷流出的城市,你還在大規模置業,那就是自己作了。曹德旺知道現在房租漲得多厲害嗎?房子有多不好找嗎?租房有多不容易嗎?隨著租購併舉的發展,租房人口會迎來大規模增長嗎?

曹德旺是搞實業的,在實業上搞得風生水起,說話總有底氣,就跟馬雲說八年後房價如蔥一樣。搞實業的人,對房地產未必就精通。

馮侖不還是說過,中國人買房太早了麼?中國人20多歲,西方人40多歲才第一次買房。很多東西不是你勸就行的,買房的普通人只是整個房地產系統中的一個細節。整個要想讓大家不買房子,先得給他不買房子的底氣,否則都是虛的。

樓市微觀察,每天至少回答兩個問題,歡迎關注我。


樓市微觀察


曹德旺先生是福耀玻璃的董事長,有著傳奇的人生。但是這位上市公司大佬真正走人大眾的視野,成了網紅企業家的時間是2013年,他在美國建廠事件引起的轟動,引出了美國和中國稅收體制的探討,還有他本人的情懷和經歷,當然還有慈善。首先我們來看看曹德旺本人基本的特質和房產的看法:



1.實業家:首先曹德旺不是互聯網大佬類的創業者,而是實在的實業家,他的主營產業是玻璃,汽車玻璃更是業務核心。業務體系,離終端客戶很遠的實業家。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做為一個實業家,在市場經濟這些年,看慣了,利益主導的社會模式。很少有對實業創新維艱的關注和吶喊聲。這次曹德旺的發聲定然有拿前些年不受關注的實體經濟鳴不平,拿最火熱房地產做為引子說事。




2.不缺房子:作為他這樣的財富高度,老百姓眼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房子在他眼裡已經成了玩具,無需過多的用房子給自己增加安全感和社會地位了。他談房子的問題當然可有可無的態度了。

3.房子財產和資產:中國老百姓的確百分之六十三的錢全換成房子了,其實全是消費升級,住宿升級的需求爆發了,請問大家買的房子,無論在老家還是城市裡,一個是為了心理安全,二還是為了自己住房的改善升級,只是升級的同時,老房子沒賣。對不對?我依然認為房子屬於資產,可創造價值的的資產,不然老百姓手裡能持有啥資產,難道老百姓就該淪為接盤俠嗎?



4.房地產的現狀:現在的確房地產已經去庫存了,全部從企業家轉入老百姓的手裡,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在老家的三四線城市買了大量的房子,全部為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資產安全。試問我們不買房子,錢就等著貶值嗎?

5.房地產的未來:我還是堅持我的觀念,一線城市的房價和租金還會漲,但是不會暴漲了。未來旅遊和休閒的需求增加,那麼旅遊和休閒城市房地產也會穩定。其他城市該賣還是早點賣吧。

總結:最近很多大佬在談房價,馬雲,曹德旺等,每次大佬的一句話,就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因為大家都有房了,更關注這些了。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中國的房子已經達到了飽和,人均居住面積在2015年已經達到了48.4㎡。房地產市場的飽和度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現在按照套數,基本上能達到戶均1.5套。



曹德旺認為房子是個泡沫!房子佔中國家庭財產比例已經達到了63%,另外,房子是財產,不是資產;財產是死的,資產才能創造價值。中國的房價虛高,別光看網絡上總是說香港房價多高多高,中國還差的遠呢,但是,全世界只有一個香港。如果香港不是它的特殊地位,房價早崩盤了。

此外,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政策變得不明朗!此前,房地產被定義為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但是今年往後,房地產被定義為了民生。就連任志強也在說,看不懂了今年的政策。

地價只是初級因素,比如5年前拍的地,樓面價格也就1萬;但是今天賣3萬;這就不是地價導致的因素了,是炒房客在作梗。就像一個遊戲,擊鼓傳花。只不過鼓聲暫時未停。

房價如何上去的?炒房者之間的遊戲,舉個例子,這個小區開盤價格是15000/㎡,開發商由於政府的限制,不能隨意漲價。但是開發商和炒房客可以協作炒房,比如A買了一套房子,然後以18000/㎡的價格賣給B,B再以20000/㎡的價格賣給A,這樣一來。這個小區其他的購房的散戶們一看,人家都有賣到18000/㎡的,於是也跟著漲到18000/㎡;接著其他的也跟著漲到了20000/㎡。炒高房價的是開發商、炒房團、中介們的推動,其他散戶跟隨。房價就是這麼炒起來的;並不是像任志強說的是市場價值規律。目前的房子是個什麼狀況——有價無市。

城市化進程中,房子關乎社會民生。在現在的情況下,炒房客們把房子攥在手裡,等於說是守著一個巨大的數字,變不成現金;也改善不了生活。隨著國家對地產政策的調整以及人們觀念的變化,尤其是農村土地政策的優勢,這勢必會衝擊房地產市場。在未來,實體經濟才是國家的命脈,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的時代正在逐步退去。現在不賣,等5年後,很多房子能價值現在的一半,就不錯了。除非還是黃金地段,目前已經過了買房不需要智商的時代了。看看任志強今年的講話,老任第一次沒有提房價上漲。

其次是美國的重回製造業,縮表、減稅,抽走市場上放水的貨幣,在此前,中國已經回收了放水的貨幣,對於高負債的企業,即使是萬達也只能丟車保帥。美國製造直接和中國製造業產生了競爭,那麼未來中國製造業一定會大轉型,並且在廣袤的國土上形成產業梯隊。那麼,就會產生人才資金向製造業流動。但製造業能產生更高利潤,誰還理會你房子。

2018年一線城市將會部分城市保持價格穩定,二線城市會跌,部分城市將會隱形放開限購,三四線城市房價繼續下降。將會有一大批房地產企業在今年倒掉或者賣身給大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