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三套房子存款100萬,你還會不會再去打拚?

萬色百科


在一線城市有三套房產,並且有現金一百萬確實非常的多,許許多多的人一輩子都是達不到這個地步,畢竟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隨隨便便一套房子幾百萬,三套就是上千萬了,哪怕是賣了兩套現一千萬拿去理財。利息也是足夠生活


而且還有一百萬現金,不管是做生意還是投資也都是有一筆不錯的現金流,但是每個人思想都是不同的,就比如馬雲足夠有錢了吧,幾輩子都是花不完。但是人家還是那麼努力的工作,說明了大部分人還是不滿足的。而且還會覺得生活比較乏味

但是按照一線城市三套房產。出租兩套自住一套,也是足夠每個月的開銷了。再加上一百萬現金。可以說足夠一輩子生活無憂了,哪怕哪一天沒有錢了,也可以拿出一套房子來套現,所以說根據每個人思想來覺得,如果是我我就三套出租,然後回鄉下過著田園生活


江西老表小軒


1.從資產的角度看

題主說的是如果有3套房,其實這個在一線城市還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在北京,3套房起碼都是價值千餘萬,再加上100萬現金,總資產達1000多萬,恭喜你,你已經進入了千萬富豪俱樂部。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中國擁有千萬富豪超過400萬人,億萬富豪15萬人,已形成全球最大的高端財富群體。也就是說,你就是400萬富豪中的一員了。要實現這個目標,一般的職場白領,如果白手起價,那幾乎是短時間不能實現的,起碼都是要做到企業高管,而且還要維持好多年才行。當然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父母本身是一線城市的,沒準趕上拆遷什麼的,再利用貸款這個金融槓桿,幾套房就迅速積累起來了。此外,還有一類就是自己創業當老闆,在互聯網創業時代,這完全是可能的,可能短短几年就能實現幾千萬、乃至上億的財富。

2.這些人還會打拼嗎

以上分析了千萬財富積累的幾種可能情況,如果真的積累了這麼鉅額的財富,他們還會打拼嗎?首先,如果是自己創業當老闆的,個人資產上千萬,他們的公司業務肯定上了一個臺階,要麼已經獲得了多輪投資,要麼已經上市。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能停下來嗎?即使老闆想停,各方資本以及公司業務的發展,都讓他根本停不下來。對於第二種情況,如果是因為本身父母、爺爺那一代是一線城市的,趕上了一些好的政策,有一定的基礎,加上前些年通過貸款方式買房,很容易實現3套房的資產。對於這種情況,如果是優秀的有著更長遠打算的年輕人,肯定不會躺在自己家裡的金礦上睡大覺,而是會盤活資產,或者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也不排除有的人在這麼優渥的條件下原地踏步,徘徊不前,顯然,那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3.橫向對比,看未來生活壓力

在一線城市擁有3套房,外加100萬存款,這從價值上說,確實比較高,資產加起來上千萬;但是在二三線城市生活的人,擁有三套房加100萬存款的,應該也很多,難道他們就不奮鬥了嗎?也許你會說,他們房價總價值沒有一線城市高,這沒錯,但是他們一直是生活在當地啊,應該 參照當地的收入生活標準,所以,絕對以總價值比沒有意義。反過來想,為什麼二三線城市還要奮鬥,因為他們想未來他們的孩子可能去一線城市,需要積累更多的資金,他們想趁自己還 年輕,為將來的老年生活多做準備。而一線城市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你們的孩子可能還想出國,你們還想要更好的生活,比如洋房別墅,比如比較豪華的汽車,當有了這些更高的目標後,你會發現,千萬財富也是遠遠不夠的。

人的慾望是人類前進的動力,所以,不同階段都需要不斷打拼,我們設想的當資產達到某個數值時,就停下來,基本不太現實。


坤鵬論


首先不想坐吃山空,等死

也許現在這些條件讓你衣食無憂,但是就此止步,人生也就這樣了,在不斷消耗著現有的物質,你的生活只會越來越糟,而不是越來越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單純的物質條件,並不能讓我快樂

在你沒錢時,你會覺得錢對你是最重要的,但是有了錢之後就真的等於有了快樂嗎?當然不是,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富人會患上抑鬱症,甚至自殺了。人生的快樂與意義還在於不斷拼搏,讓自己的價值得以實現,那種被認同的成功感是區區幾套房和幾百萬比不了的。


人生還有很多無限的可能,等待我的探索與發現

不去打拼,也就意味著人生意義就此止步,那和提前進入養老狀態有什麼差別?!生活正是有了不斷打拼才有了無限可能,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的馬雲和馬化騰,萬一你就是那千萬分之一,成為一下個改變世界的人呢?


最後,我想讓這個世界知道我曾來過,曾經努力過,拼搏過,無論最後結果如何,我想讓這個世界記住我!



三益寶


如果我說不會再奮鬥了,會不會被人噴死?

被噴死我也得說,如果在我所在的城市,我有了這樣的資產配置,我不會再去拼死拼活了。

當然,題主還有幾個問題沒說清楚,三套房子是多大的房子。如果都是100平米以上的,那就最好了。

不想再去算三套房子值多少錢,每月租金賺多少,100萬存款每年能有多少收益。我主要想講講,我為什麼會有以上的想法。

主要是這些年來,掙錢太累了。早前一個朋友跟我說的一句話,我感覺很有道理。打工的人是在“掙”錢,只有老闆是在“賺”錢。簡單的兩個字,差別是很大的。都自己去慢慢體會吧。

很羨慕之前公司少數同事的工作狀態,家裡生活環境不錯,有的是拆遷戶,手握數套房,也不缺錢,上班純粹是出於興趣愛好。

每月到發工資的時候,就能看出巨大的差別。我們這些窮苦出身的,總是為工資少了一兩百去找HR掙得面紅耳赤,而他們從來都不關心自己的工資是多少錢。

也許,因為工作崗位的原因,他們每月拿到的薪水比我們少得多,但看得出來,他們比我們開心得多。

當然,我說的不去奮鬥並不是躺在家裡坐吃山空。

有了家底做後盾,我還會去繼續工作,真正做一點自己一直想做而沒有去做的事,純粹是為興趣工作,而不僅僅是為了錢。


斑馬消費


房子如何打理呢?可以自己住一套,出租兩套收租金,一年租金收入最少在20萬以上(如果是商鋪,租金更高)。還有100萬元,用來理財,按年化收益率5%來算,一年收益5萬。在一線城市,有自住房,年純收入25萬元,生活應該不差了。在對物質享受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說基本實現初步的財富自由,不用為基本生活去奔波勞碌了。



但是不是就不用奮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人活著,總得乾點什麼,如果小富即安,不思進取,早晚會被飛速前進的時代所淘汰。

筆者認為,擁有了這些保障基本生活無憂的財富,可以讓自己靜下來,重新思考一下人生,也許可以開始人生的第二次起航。


也許以前為了這初步的財富自由,去努力,去打拼,幹著自己不喜歡乾的事,放棄了自己的專業、愛好,放下了最初的夢想。

那麼現在,可以從容自若地幹自己喜歡乾的事,撿起自己的專業,重拾自己的愛好,重啟最初的夢想,去開創另外一番天地,從自己喜歡幹事中,去獲得更多的財富,實現人生的追求和價值。

每個人應該都會有自己正面的愛好和興趣,花時間去發揮到極致,一定會有成果和收穫,也一定會非常有意義。

當然,如果有更大的財富追求目標或社會價值目標,那就更要去努力、去拼搏了。


言有方


每個人對於打拼的理解不一樣,我看到問題的第一反應是不用打拼到身心俱疲,但是要通過學習和工作讓自己持續成長。

單純從財富上講,得出不用打拼的結論過於樂觀

如果說單純的從財富上講,一線城市的三套房子,只能保證衣食無憂,至於存款一百萬,如果不能做到長期高回報的投資,保證資產增值,如果遇到什麼事情,需要更大的開銷,完全保證不了生活得很舒坦。還有一點,未來十年二十年的人民幣的通貨膨脹程度,房產稅政策的變化都是不確定的,現有的資產情況得出不用打拼的結論還是過於樂觀。

世界上財富很多的人,比如馬雲在各大富豪榜上都坐上首富寶座的馬雲,去年飛行時長800多個小時。一天24小時,相當於整整33天都待在飛機上。比如李嘉誠他們也都還在打拼,很多時候,並不是說單純為了個人財富的積累,更多的時候是有自己的社會價值,還有更高的人生意義!

小富即安,這本身也沒有什麼錯,每一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追求,但是每一個人,在浩瀚宇宙當中,想一想,只不過是一個過客,在長長的歷史長河當中也不過剎那閃過。

打拼的意義在於,如何能把這有限的一生活出更多的意義,能讓生命綻放出更多的絢麗!

有一種說法是,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講到滿足了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後,人還有很多層需求,他認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但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弗蘭克提出了更高的一層,是說,你要問問生活向我們召喚什麼,生活還要我們做到什麼事情,這個更超越了自我實現的需要。

我個人理解的打拼,一是不斷的拓寬你生命的寬度和廣度,不斷成長。

讓自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後和更多的高人一起,成長進步,通過不斷提升自己來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另外就是盡最大的能力,能為社會能為這個世界做出什麼貢獻。

我們每一個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為了改變世界而出現的,只是你在多大的範圍,多大的程度改變世界。所以還需不需要繼續打拼是很個人的事,求仁得仁,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努力去做就好了。

我是職場喵女王,用專業的能力和美麗的態度行走職場,關注我,助力職場,一路UPUP~~~~

本回答由喵女王原創並首發頭條,歡迎你的點贊關注轉發,O(∩_∩)O謝謝。


職場喵女王


要不要打拼,關鍵看,你的打拼,如果僅僅是為了滿足生活需要,僅僅是掙一些錢,有三套房子、100萬存款,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其他城市,都已經足夠。在一線城市,100萬存款不算錢,但三套房子很值錢,如果面積大一點、區位好一點,當個包租婆,就足夠過上很好的生活了。如果在其他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房價不是很值錢,但100萬存款加上租金等,也會過得很舒暢。

相反,如果打拼不只是為了過過日子,而是作為一種事業,一種人生履歷,一種個人價值的體現。那麼,別說三套房,100萬存款,就是三十套房,十個億存款,也不會滿足,也不會停止打拼。就象馬雲、馬化騰、雷軍、董明珠等,哪個缺錢?可是,哪個不還在打拼。特別是董明珠,已經60多歲了,仍然沒有休息的樣子。畢竟,對一個人來說,不只是有了點錢,能夠比別人過得好,就一切滿足了。生活在社會上,事業、貢獻、成就、影響、後人的評價和記憶等,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切不可讓三套房、100萬存款捆住了自己的雙手,束縛了自己的思維,麻木了自己的思想。人不能當物質的奴隸,人應當成為創造物質的主人。三套房子和100萬存款,完全可以成為創業的基礎,能夠讓自己活得更精彩。


譚浩俊


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人,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會去選擇繼續拼搏努力。


舉個例子給大家,小編當年實習工資才2000元每月,心裡想著如果有三千元月薪就滿足了,每個月不應考慮如何過錢才夠花,但是當我月薪處於三千元時,又想著五千元,生活質量可以提高。當結婚後又期望一萬,這樣才可以讓一個家庭運轉。再之後希望年薪二十萬,一直往上,總是滿足不了我自己的需求。可以說這事貪婪,也可以說這是積極向上。


假設我們在二線城市三套房,再有一百萬存款,租出兩套房,自己留下一套房,那麼每個月房租費完全夠自己生活,甚至拿一百萬存款可以紋絲不動。可是你難道不想生活從小康變為奢侈嗎?開豪車?戴名錶?成為別人眼中的羨慕對象。不排除那些容易滿足的人,但是根據現在社會情況,大部分人都是不滿足現狀,希望去皮改變的。

你有能力賺到三套房加一百萬存款,我相信你就有能力擁有三十套房一千萬存款。你是開某公司的,那麼你就有可能受到他人投資,接著上市融資,你是個體經經營你就有可能繼續開連鎖店,成為行業標杆。而不是守著那一畝三分田坐吃等死。有時候當你的資產到了一定規模時,你所做的不再是為了錢而努力,你希望的是受他人敬仰,像是馬雲一類人物。說的話、做的事都被人當作標杆。

當你覺得你擁有的已經滿足時候,你就如同當年的清朝,閉關鎖國,自認為自己最為強大,可是到頭來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李嘉誠拋售物業,萬達急匆匆退出房產,馬雲說十年或者二十年後住宅房如同樹葉,可能一文不值,那時候你還擁有什麼?你的三套房給你帶來的還剩多少?即使你早早將房屋售出,變現,那麼你想過你的錢漲幅程度跟得上貶值幅度嗎?太多的可能性,我們唯有指的是與時代一起發展成長。

記住人的“貪婪”可能葬送他的前程但是也有可能讓你輝煌一生。


合肥視覺


如果你有三套房子存款100萬,你還會不會再去打拼?

我想會,而且,肯定會。

無論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在三四線城市,能夠擁有三套房子並且有百萬存款的人,肯定不是一個安於現狀、坐享其成的人,相反,他應該非常善於理財,精打細算。這樣的人,越有錢,越會拼命,有了100萬,就會想要200,有了200萬,就會想要400,隨著財富的增加,幾何級提高征服的目標。對他們而言,奮鬥永不停歇,財富也永無止境,只要和錢有關,他們不會放過任何機會。老話說,越有錢的人越摳,也許就是基於這種心理。

小公有個同學在上海工作,年薪30多萬,十幾年下來,通過貸款等方式先後在杭州、上海買了4套房,同時還有幾十萬的股票,在我們同學圈中,這小子算是有錢的了,資產加起來兩千多萬,工資又高,按理說應該很大方,可平時我們兜他請個客,這小子都要算計著來,生怕被多吃一點錢。

我們經常笑他摳,說他寧願把錢帶進棺材也不捨得花,他也不解釋,就是笑笑,完了以後照舊,和高中時代的他完全不是一個德性。那時候,雖然不賺錢,可這小子花錢從不含糊,為什麼工作了賺大錢了,反而變小氣了?

今天看到這個提問,小公豁然想通了。

原來如此。

你們認為呢?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假如有三套房子,且屬於全款購房性質,沒有貸款還款壓力,加上存款100萬,那麼可以通過靈活理財,每個月實現合計近萬元的利息,還是可以期待的。言下之意,一年6至10萬左右利息,摺合年收益率高達6-10%左右,這應該屬於非常不錯的投資回報率,而通過傳統的投資理財渠道幾乎無法滿足這一較高收益率水平,而更可能的操作策略,則是通過P2P理財、民間借貸等渠道完成變相高收益,但對於這種高收益產品,實際上往往難逃高風險高收益並存的問題,而實現8%以上的平均年收益率,實際上需要承受更高的利率風險,而對於投資者而言,可以實現如此高利率收入,要麼買房、要麼投資股票、要麼投資P2P理財產品等,而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這本身還是不得不注意的問題。但,對於本身擁有三套房子,沒有還款壓力的人,可以騰出大量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也是獲得較高的靈活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