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英雄致敬|紅軍爲啥打勝仗

紅軍為啥打勝仗,紅軍白軍不一樣。紅軍打仗為信仰,白軍打仗為吃糧;紅軍砍頭風吹帽,白軍風吹兩邊晃;紅軍住宿上門板,白軍過境如虎狼;紅軍官兵親兄弟,白軍敲詐又克餉……

這是上個世紀紅軍文藝宣傳隊創作的一首歌謠,雖然在藝術上略顯粗糙,卻一定程度揭示了紅軍能打勝仗的奧秘。

除了思想和制度的先進,紅軍還比國民黨軍多了一支重要的隊伍,就是宣傳隊。古田會議決議裡專題闡述了紅軍宣傳工作,具體到宣傳隊的規模結構,“軍及縱隊直屬隊均各成一單位,每單位組織一箇中隊”。宣傳隊把共產黨和紅軍的各項政策、紀律、主張等等,通過印發報刊、張貼布告、文藝演出等形式,藝術化、形象化、通俗化地展現給紅軍官兵,對於堅定信念、激勵士氣,產生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古田會議把監督執行紀律也納入宣傳隊的工作職責,宣傳三大紀律和六項注意,團結了下級官兵和民眾;宣傳廢止肉刑和不許虐待俘虜,爭取了落後官兵和敵對陣營的官兵。以不殺逃兵為例,以往抓住逃兵,多數槍斃,後來發現,殺了一個逃兵,其他逃兵再也不敢回來了,只能孤注一擲,跟紅軍死拼到底。紅軍領導人分析認為,逃兵是舊軍隊留下來的家常飯,甚至可以說是底層百姓的一種特殊生存方式,今天逃了,明天還可以爭取回來,信仰要慢慢培養。為此,紅軍宣傳隊還將廢止肉刑、轉化逃兵的故事編成節目,廣泛宣傳,教育感化部隊,從而使逃兵現象逐步減少,而國民黨軍的士兵受到紅軍的感化,拖槍倒戈則漸成風氣。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兵員,有很多是從國民黨軍裡面投誠或者逃過來的。

宣傳隊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宣傳並監督執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毛澤東在1928年1月宣佈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六項全部是為了爭取民心的,具體到“上門板,捆鋪草,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1929年2月,紅四軍在瑞金城外大柏地同國民黨軍作戰,當地群眾不瞭解紅軍,多數跑到山裡藏了起來。紅軍飢腸轆轆,只好動用群眾家裡的食物,並按略高於市場的價格留下欠條。僅僅一個月後,紅軍在長汀打土豪籌集了一批款子,毛澤東派人送大洋到大柏地還款,這件事情對群眾影響很大。紅軍愛民的故事通過傳單、標語和文藝演出,在人民群眾中傳播很廣。軍民同心,其利斷金,人民群眾的傾力支持,是紅軍能打勝仗的又一重要保障

向英雄致敬|紅軍為啥打勝仗

王定國,謝覺哉的夫人,生於1913年,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征。

紅軍為什麼能打勝仗,還有一個說法,是因為蔣介石寫詩寫不過毛澤東。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毛澤東寫出《沁園春·雪》之後,蔣介石召集了一幫文人墨客,試圖寫出一首更有意境、格局更大的作品,可是寫來寫去,還是自愧不如,只好偃旗息鼓。或許這是傳說,但這個傳說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會寫詩和會打仗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繫?換句話說,統帥的個性和胸襟同戰爭勝負有沒有關係?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紅軍成立之初,部隊吃不飽穿不暖,每天都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毛澤東依然談笑風生。1928年8月底,黃洋界鏖戰之際,毛澤東率部正在返回途中宿營,一覺醒來,傳來勝利的消息,毛澤東哈哈大笑,一首詞衝口而出——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幾年之後,中央紅軍從江西戰略轉移,頭上有飛機,地下有大炮,吃的是草根樹皮,走的是雪山草地,詩人照樣高視闊步,唸唸有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再過幾年,紅軍到達陝北,詩人站在黃土高原上,俯瞰蒼茫大地,詩興大發: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是什麼氣派,什麼胸懷,什麼格局!其實,那個時候的紅軍,剛剛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剛剛有了幾孔窯洞作為立足之地,剛剛喝上小米稀飯,但是詩人已經預見了中國革命的未來,那些風雲人物都成了過眼雲煙,“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今朝是什麼狀況?

今朝的中國,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人民站起來了。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召開的新的古田會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研究解決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軍隊的重大問題,號令全軍,緊緊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而奮鬥。

今朝,我們從古田再出發!

節選自《人民日報2017年散文精選 · 紅軍為啥打勝仗》(人民日報文藝部 主編) 原文作者徐貴祥。資料圖片來源人民網。

向英雄致敬|紅軍為啥打勝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