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說伊斯蘭刀你可能沒聽說過,“大馬士革刀”你肯定聽過。其實大馬士革鋼刀是歐洲人的叫法,用來指伊斯蘭諸族(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的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俗稱大馬士革刀

翻開阿拉伯地區伊斯蘭教史冊,你會發現刀劍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吉哈德”(為維護安拉及其統治而進行的聖戰)的標誌,同時,它又是榮譽、尊貴和正義的象徵。古往今來,伊斯蘭刀劍一直就是其文明的標誌,並以其堅固鋒利和裝飾藝術馳聲寰宇,被公認為世界名刃之首。西方的一些學者把它做為一個課題來研究,而且一直試圖揭開伊斯蘭刀劍製造技術的神秘面紗。

製造伊斯蘭刀劍最出色的地區有伊朗、印度、土耳其等。

刀型

伊斯蘭刀劍的刀型可彎可直,以彎形居多,直形刀劍一般都製造於伊斯蘭成立之前。最常見的形制有以下幾種:

基利刀這種刀的主要特徵是刀身越往刀尖越寬,並變成雙刃。在奴隸時期和奧斯曼帝國時期的波斯和印度被廣泛使用。基利一般見於土耳其,最主要的特徵是在前端三分之一處刀身突然變寬,再前端變為雙刃,也就是刀的前面出來一個劍尖。這一把刀的刀身是基利,刀柄卻是標準印度刀柄,刀背上方有銘文,據說是印度兵工廠的標記。刀身為烏茲鋼,但不是很漂亮。刀柄有錯銀圖案。鞘為木質,外包皮革。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亞特坎刀這種單刃刀形狀特別,其他種類彎刀的刀刃朝外,而亞特坎的刀刃朝內。這種刀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沒有護手,不僅整個刀身可以插進刀鞘而且握柄的一部分也能插入,外面只留下握柄的一部分。這一點與俄羅斯高加索地區的長刀很相似。亞特坎刀在伊斯蘭世界廣為人知,特別是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歐洲國家。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舍施爾刀這是一種刃身厚且窄的單刃彎刀,形如新月,握柄前為十字形護手,後面是略彎向一邊的柄頭。舍施爾刀不僅用於戰爭,而且也用於狩獵。所以在它的裝飾上既可以看到刀主人的名字、制刀者的名字以及製造日期產地,又有動物及狩獵場面的裝飾。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刀劍裝飾

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與土耳其、阿拉伯、埃及等聯軍騎兵相遇,一陣槍戰後,聯軍大敗。當法國士兵發現戰死的敵軍身上均佩有鑲金銀珠寶的刀劍時,爭相搶奪,場面大亂,拿破崙一向治軍嚴明,可這一次卻控制不了局面了,拿破崙自己也禁不住好奇心,選擇了品相好的帶回,這把刀劍至今還陳列在巴黎東方兵器博物館內。這充分證明伊斯蘭刀劍的精美程度。伊斯蘭最具特色的裝飾藝術就是鑲嵌錯金銀工藝。操作時先用鋼針等工具將要進行裝飾的刀身或柄鞘金屬面用砍、切、刻、劃等方法挖出各種圖案的槽,再將金絲嵌入槽中輕輕敲壓,銜接平滑,或者作成凸體形。成品後,還要將鑲花表面微微加熱,用瑪瑙片磨刮拋光,再用石灰湯洗濯一遍,完工後金光燦燦,耀人雙目。這種華美的效果招來了西方工匠的仿製,但是兩者區別明顯。

伊斯蘭工匠的錯金工藝可上千年不掉,而仿製錯金有的幾十年就斷落了。第二種伊斯蘭特色工藝是琺琅,它不同於中國流行的掐絲琺琅(景泰藍),而是在金屬面上打出凹凸圖案,再上料錘胎琺琅。這種工藝軸質細膩,圖案精美,堅固耐用。古代的波斯、印度和尼泊爾的王公貴族喜歡用琺琅柄、鞘的刀劍。第三種特色工藝叫尼葉洛,是在白銀底上鑲嵌黑色紋飾的工藝,看上去很像黑琺琅質。它與琺琅工藝的不同點在於它不是用礦石作著色原料,而是用金屬組合加熱成色,如銀、銅、鉛等配合,製作簡單,圖案也很精美。第四種是貼木耳傳入印度的比德利工藝,這種工藝可使金屬不變色、不生鏽,也是黑色裝飾工藝。此外,伊斯蘭刀劍上的珠寶玉石裝飾工藝也非常流行,在古代,伊斯蘭好刃質的刀劍必然配以華貴精美的裝飾,這一點很突出。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令人痴迷的花紋鋼

伊斯蘭刀劍最具魅力之處還在於刀劍本身所採用的花紋鋼。花紋鋼指那種不同顏色和形狀混合排列在劍身上,但是也能表示為平滑的鏈狀圖案,它把劍背分割成勻稱的環形或矩形,或者順著刀的表面有彎曲的或平等的圖案,中國古書中形容其為如雲、如雨、如流瀑、如龜背等。

世界名刃——伊斯蘭刀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