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銷:IP驅動,產品要撩人!

這幾年我們做營銷的人其實是很困惑的。你看,做零售的有新零售,做渠道的有新渠道,比如B2B,而我們做營銷的什麼也沒有。我認為,

這幾年營銷處於一個空窗期,傳統的肯定不靈了,你還不得不做,而新的又還沒有形成,你也做不了。

新營銷:IP驅動,產品要撩人!

我是一個很傳統的營銷人,在傳統營銷裡面做了25年。我就想,能不能有一些突破?我還真發現了很多在營銷上有所突破的企業。

我們先來看這幾家企業,它們規模都不大。

首先來看江小白

很多人問我說,江小白有沒有100億?因為它的影響力給人的感覺是它有100億了。江小白不是我們傳統的喝白酒的人喝的,所以大多數傳統喝白酒的人會說“它真難喝”,它就是給90後那些新生代喝的。

但是正是這樣一個小眾企業,站在了舞臺的中央。它利用的是什麼?我稱為是新營銷。

我們再說另外一個企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泰山原漿,是一個啤酒企業。

啤酒有多難做?大牌啤酒企業的做法是,我把這個店買了,你只准賣我的啤酒,而泰山原漿是很小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死,一條被收了,而它的規模連被收的資格都沒有。

但是泰山原漿做到什麼程度?比如我要到飯店吃飯,我不願意喝飯店的啤酒,我去飯店之前就下一個泰山原漿的單,讓他把我的酒送到飯店,我到飯店的時候,剛好他的酒送到了。利用的也是新營銷。

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是,你喝過它的酒之後,你再喝哪些工業啤酒,你就會覺得跟喝水一樣。

我現在就是這樣子。

還有一個企業,是我來操作的,這個企業幹了24年,沒有超過八千萬,去年一下做到幾個億。

它用新營銷做到什麼呢?一個縣級市場,五天就引爆了,一個月就成型了。

一個月成型是什麼概念?它的銷量達到了以前一年才能達到的銷量。

它是一個不知名的新品牌。

以上這些都是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利用新的營銷模式所創造的奇蹟。

我昨天聽羅總講,嬰童行業也有超百億的企業,但是大多數是規模不大的企業,那麼,一個規模不大的企業,如何能在一個新的環境之下,站在舞臺的中央?

我認為是新營銷。

說到新營銷,有一點非常重要,即營銷最高效的工具是媒體。只不過,當我們規模太小時,我們可能用不起媒體。

營銷的本質是什麼?營銷的本質是改變消費者的認知。

他為什麼覺得你最好?不是一定是因為你是最好的,而是他認為你最好。

他憑什麼認為你最好?因為營銷,通過傳播,通過口碑或者什麼方式,改變了認知。這個認知一定是來源於信息,他獲得的信息。

而什麼傳遞了信息?媒體。

為什麼我們又說媒體是最高效的營銷工具?因為口碑只能一個一個說服人,而媒體是說服一群人。所以,如果找到了最高效的說服一群人的工具,你的營銷就是最高效的。

寶潔的崛起就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無線電普及的結果,最早在電臺黃金時段做廣告的企業,都是像寶潔這樣的肥皂企業,所以現在仍然有一個詞彙——肥皂劇,就是指黃金時段播出的節目。

後來PC互聯網出現了,這些媒體仍然有一個特點:中心化媒體。中心化媒體的特徵就是付費傳播,付費傳播的結果就是誰付的費最多,它的傳播就多,最後帶來的結果,因為傳統媒體一定是寡頭壟斷的,寡頭壟斷的結果就是,中小企業和付費傳播無緣,而成為大企業的專利。就像央視的廣告不是所有人都投得起的。

現在,儘管傳統媒體還在,但是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社交媒體的時代。社交傳播,絕不是因為他給了我錢,而是我真心覺得他的內容有分享價值。就像傳播江小白的那些人絕不是因為陶石泉給他錢了,而是他覺得有意思,覺得好玩。

所以,社交媒體時代的特徵就是,以社交分享為傳播的主要方式。這對企業做媒體博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機會,讓小企業也可以站在舞臺的中央。

江小白就是一個小企業,它站在舞臺的中央了。你會發現,在微信指數上,它的指數比五糧液比汾酒這些比它規模大得多的企業的指數,要高得多得多。它已經成了一個去中心化時代的新的傳播中心。

過去小企業怎麼做?差異化。

差異化是什麼意思?就是老大已經在路上了,我們跟老大撞車,我要走小道。

所以差異化也好,定位也好,它的本質上為老大讓路,給老大讓路本質就是自我邊緣化,而自我邊緣化了以後還要讓人們記住你,這是一個極大的難題,所以,定位成功的企業並不多。因為,這個社會上有一類人是永遠不需要定位的,那就是我是老大,老大是不需要定位的,需要定位的人一定不是老大。或者說,老大發生危機了,他還要告訴別人我是老大,他就需要再定位。

那麼在互聯網時代,為什麼我們經常說定位的邏輯是不成立的?因為你不需要自我邊緣化,因為小企業也可以站在舞臺的中央。

所以,所謂的新營銷,就是利用社交平臺進行傳播的能力。

我們過去講營銷會講4P這個概念,但是4P是一個分析工具,在現實操作中你會發現,我們雖然在講4P,但營銷老總好像管不住產品。

管得住的是兩個部門,一個是市場部一個是銷售部。

市場部是什麼?市場部大企業是品牌驅動,小企業是推廣驅動。銷售部是做的渠道驅動。那我們說,即使是大企業,品牌驅動現在也很難驅動了;而渠道驅動,當我們做到深度分銷的時候你就發現,也做不下去了。

如果說品牌驅動叫錢海戰術,誰有錢誰做,渠道驅動就是人海戰術。那我們就會發現,在嬰童行業這麼多規模不大的企業裡面,無論是錢海戰術還是人海戰術,都是有問題的。

規模小的時候沒有那麼多錢,人海戰術是不是可行?你會發現,人海戰術在嬰童行業也很難。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於,一個縣其實真正做嬰童的門店,沒有多少。我不知道一個正常的縣可能不到50家嬰童門店。

也就是說,由於我們的終端覆蓋密度太小,我們的深度分銷也是很難做的,門店數量養不活多少人。要知道,康師傅和統一能夠養活一萬多個營銷人員,是因為一個縣的門店可能加起來有五千家。五千家能養活,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都可以,而你十個縣也許養活不了一個人,怎麼去做深度分銷?

那麼藉助互聯網社交分享平臺,你會發現,我們原來既沒有錢也沒有人所能幹的事情,都能幹了。

舉一個例子:消時樂。這是去年我親自操作的。5月份開始試錯,做了一個月,6個月3個縣試對做了一個月,7月做了30個縣,然後就是現在引爆100個縣。

我們靠什麼?IP驅動。

IP和品牌的差別是什麼?品牌是付費廣告,天天做傳播,哪怕是謊言說了一萬遍也變成了真理。

在短期內形成品牌記憶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一句話不斷的重複。所以十年前,康師傅的老總是這麼說品牌的:“什麼是品牌,就是每年花兩個億讓消費者記住一句話。”

這是十年前說的,現在兩個億可不夠。

我們知道,現在每天的頭條是怎麼產生的,比如最近的頭條是疫苗事件。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傳播它,於是它變成了頭條。而它成為頭條的方式,我們叫做引爆,跟突然爆炸一樣。

凡是被互聯網傳播引爆的東西,我們不叫品牌了,我們把它叫IP。

IP是一個情緒化的東西。我們對疫苗這個事情為什麼那麼敏感,都去傳播?因為這個東西是給孩子打的,你在殘害孩子,調動了人類的情緒。所以我們現在做傳播,說誰的產品好,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人們不傳播。但是隻要有情緒性的東西,他一定會傳播。

2018年騰訊的新媒體報告裡面提了兩個關鍵詞,第一個詞叫圈層性,所謂圈層性就指的是社交。第二個詞是情緒性,能夠調動大眾情緒的東西,讓大眾傳播的東西,具有情緒性。所以,再好的產品調動不了人的情緒的,人們就會對你視而不見。

比如當我們去銷售一個山楂飲料時,我們就不會去說山楂有多好,我的產品有多好,因為你說山楂有多好,一點用都沒有。那你只有怎麼說?你會說,孩子挑食,山楂加陳皮。因為孩子不吃東西,調動了你的情緒,孩子不願吃飯調動了你的情緒。

IP就是情緒驅動,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引爆?高密度式的分享傳播就能引爆。

就像現在疫苗的引爆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一次只引爆一個縣,所以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不要緊,因為一百個縣足夠做到兩個億了。要做就把一個縣引爆,要麼就不做。

那麼用了很多人嗎?沒有。

用了很多錢嗎?也沒有。

利用了什麼?互聯網社交分享的屬性。

當然,渠道銷售我們還要做。利用互聯網來做渠道的驅動,要點是“渠道粉絲化”。

什麼是粉絲?我們把公眾號加你的那個人叫做關注者,而粉絲的概念是支持者、傳播者。現在公眾號的粉絲打開率已經低於1%,所以很多粉絲根本不是粉絲。我們一定要找到支持我們的粉絲。我們前不久去了河北邯鄲一家做精釀啤酒的企業,只有一百個鐵桿粉絲,就把渠道建立起來了。這就叫粉絲渠道化、渠道粉絲化。

那麼新營銷在我們嬰童行業有沒有用?我覺得太有用了,前不久重慶的一家做嬰童產品的企業,專門帶它的整個班子去我們的市場看了,說這個對我們太有用了,我們都可以做。

為什麼都可以做?我是嬰童行業的外行人,但是我有幾個洞察:

第一,嬰童產品,孩子用的、媽媽用的,絕對是情緒化的產品。情緒化產品當然很容易調動情緒。

第二,嬰童產品是重度鏈接的產品,而且有強烈的分享傾向,自己的孩子要曬,要傾訴,這些東西恰恰符合新營銷的基本要素,把產品做得有情緒。

我們新營銷體系怎麼樣才能落地?從我的經驗來看,大致有這四個模塊:

一是產品要新。我們產品要做到什麼?我們過去只是說我的產品很好,告訴大家,好是前提,情緒是標配。大家要記住這句話:產品要撩人。

二是新組織。傳統的組織叫市場部和銷售部,那麼像消時樂這樣的組織裡面,我們有兩個部門,一個是IP部,一個是推广部。原來的銷售部就是陸軍,打地面戰的,現在推广部意味著陸軍也要承擔空軍的職能。空軍是幹什麼的?傳播的。既是陸軍又是空軍,這是對新的營銷人員的要求。

第三是新的傳播。在操作上是社交分享式的傳播。江小白做得好,好在哪裡?它每一次線下推廣都有傳播功能。消時樂做得好,就是它的每一個接觸點都是傳播點,每一個人都是粉絲,它的傳播不是付費傳播,傳播最後的效果好,但花錢很少。

新的傳播一定要引爆,細水長流不見水,這是新傳播的特點。一定不要做細水長流,要麼引爆,要麼啞炮。要麼是0,要麼是1。沒有引爆的傳播,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你的信息很快就被覆蓋掉了。引爆式的傳播就像昨天的疫苗似的,你不想看,你也得看。

第四是新渠道。

消時樂總結出一個套路叫128——1就是以動銷為原則,2是線上線下聯動,8就是八套動作,線上四條線下四條。這是前臺邏輯,前臺邏輯就是員工在市場上是怎麼操作的。對於老總來說,我們要掌握後臺的分析體系,那是新營銷的基本框架,即四個關鍵詞:場景、 IP、社群和傳播。

4P即傳播。一切都是傳播,傳播改變認知,認知形成印象,然後達成交易。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互聯網時代,以社交分享為背景的新營銷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