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現在我們已知範圍內最小的生物非病毒莫屬。可我們是否想過,宇宙間生命的體格上限是多大?

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科學家表示這就說不準了,畢竟在地球上,對於我們來說很大的生物諸如恐龍或鯨魚等等和整個地球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古有莊子在《逍遙遊》中描述的體型“不知其幾千裡”的鯤鵬,今有英國國寶科幻劇《神秘博士》中出現的由整顆月球孕育出的巨大生物,都不斷在擴充人們關於宇宙中最大體型的生物這一命題的想象空間。

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我們可以用反證法先假設宇宙中的確存在這樣一種體型龐大得堪比銀河系的生物,再通過探討其存在的基本條件,來判定它是否有存在的可能。先不考慮這種生物所需的能量有多龐大,按照我們的理解,這種規模能和星系相比的生物如果和我們一樣是通過以反射弧為結構基礎的神經系統來調節主要生命活動的話,那它首先要克服的便是體內信息的交流障礙。

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即使這個生物體內的信息能以光速傳導,一個信息從一頭傳到相距十萬光年的另一頭也起碼需要很多年。不過,根據相對論效應,這些信息在光速下傳導的話,其時間會趨於停滯,對主體來說都是即刻發生的。

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如果在這段時間內外界發生變化,那麼當下一波信息傳到主腦時,主體意識只會驚訝於外界在它理解的“短時間內”發生了劇變,而對於我們來說這種反應速度明顯是遲鈍的。因此,如果這種規模的生物還沿用我們理解的神經調控機制的話,是遲早會被宇宙淘汰的,而它最後縮減後的體型應該就是神經調控機制生物的體型上限。

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所以,要讓這種巨型生物存在,它必須通過別的方式,類似於量子糾纏態或瞬時超距作用等等來保證自己體內信息的傳遞速率。而這也就大抵能判定出這種巨型生物不可能由是宇宙間自然進化出的實體生物。

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這種巨型生物想在宇宙中存在要克服的另一壁壘便是能量。宇宙間不缺乏能量,但要讓能量集中起來形成巨型生命卻非常棘手。畢竟,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間的任何體系都是在增熵的,即包括能量在內的一切都會由集中有序向混亂無序發展,這一過程是不可逆的。但包括我們在內的處於高度有序的低熵態的生命仍能在宇宙熵增的大背景下存在,就說明宇宙的熵會有漲落,這一過程便可產生有自主意識的實體,即波爾茨曼大腦。

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波爾茨曼大腦的重心是生命的自主意識,其形態可以大過銀河系,從這一角度考慮,宇宙中存在銀河系一般大的生物並不過分。其實,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跳出對生命的固有思想。宇宙運行的複雜程度不亞於生命,如果我們能夠去思考生物的體格上限的話,是否可以猜想,或許宇宙本身就是一個生命?

細菌比人類小上億倍,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類大上億倍的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