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零存整取跑銀行,我零存整取讀書忙

曾經有朋友問我:你工作那麼忙,卻經常在報刊雜誌上見到你發表的文章,你哪裡的時間去讀書寫作呢?我回答他:我確實很忙。忙的時候象陀螺般團團轉,可是,我仍然堅持每天捧著書本讀書,每天堅持寫一篇短文。我不是什麼超人,我是在別人喝酒打牌時寫作,在零碎時間讀書,我叫做“零存整取讀書法”。

你零存整取跑銀行,我零存整取讀書忙

所謂零存,就是利用零星的時間讀書。早就有人比喻“時間象海綿裡的水,總能夠擠出來”、“時間象釘子,總能夠釘進去”。魯迅還說:“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讀書和寫作上”。蘇東坡讀書有“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這些都說明,一個人平時不管有多麼忙,如果想擠時間,總會有的。

我就是這樣來督促自己的。因為忙,沒有整塊時間來讀書,我就採取零敲碎打的辦法:手包裡經常放著小小說,開會前看上一兩篇;廚房裡有一個小書箱,做飯間隙也讀上兩眼;衛生間裡也有個小書架,每天也能看上兩篇;枕邊有一摞子書,臨睡覺前翻上一翻;出差時更要拿上幾本書,坐在車上也能夠瞥幾眼。有一次出長差,我收拾了鼓鼓一行囊的書,別人問出差拿那麼多東西幹嗎?我說,不多,都是書!出差十幾天,我把中外名著又讀了一遍,感覺收益非淺。

讀的書多了,心裡就會有想法,就會迸發出許多靈感,就想訴諸筆端。這時就可以“整取”了,把自己的思想取出來,連綴成整塊的文章,然後投給報刊雜誌。一分汗水,總能夠換來一分收穫。於是,“豆腐塊”文章不斷地發表。每發表一篇,我就象過年似的喜不自禁,便更加努力去寫作。寫作的時候常常感到知識的貧乏,就又找來一些書去填充自己。就這樣,讀的書愈多,寫的也就愈多;寫的愈多,讀的也就愈多,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使我的成績愈來愈多。

你零存整取跑銀行,我零存整取讀書忙

一天,遇見一個做生意的朋友,他問我寫一篇文章能賺多少稿費。我說,少則十元二十元,多則上百元。他就不屑地說,那啥時間才能發財呀!於是,他就開導我說:寫東西太辛苦,還是幫助我做生意吧,你平時在朋友圈說著笑著玩著,說不定就給我“逮個大活”,做成一鋪大生意,說不定我會給你不菲的勞務費,比你寫兩年的文章還多。

他說的是實話,但是我不會那樣做,也做不來。可能這個朋友不屑於我業餘時間讀書寫作的營生,我也不屑於他那種不擇手段做生意的勾當。我不想發那個財,只圖個生活充實。是的,自從我喜歡上讀書寫作,我的生活裡一直充滿了陽光。

找點時間,讀書寫作,其樂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