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爲何能成爲德國戰車跨不過的坎?

用戶78147283244


首先是相生相剋的原因

意大利原來是技術型攻擊打法,但是自從都靈空難以後,可以說是失去了一大批精英,所以這時候意大利技術好的球員比不過南美和南歐。搞力量型打法,意大利人由於人種問題也幹不過德國、英格蘭以及北歐。一段時間內意大利國家隊可謂屢戰屢敗,但是隨著國米防守反擊戰術的成功,意大利隊的戰術打法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從地面技術流的進攻型打法,變成了整體性防守反擊的打法。

再說德國,德國足球是整體加力量加技術的進攻型打法,對上北歐有技術,對上南歐東歐的技術型球隊有力量,對上非洲有整體,對上南美有整體加力量,對上亞洲則是全面碾壓,所以德國隊的世界盃戰績一向不錯。這點從德國隊的世界盃戰績可以看出來,德國隊打拉美一向很有心得,打亞洲全勝(這一屆以前),打法國、西班牙和南斯拉夫也是勝多負少。倒是遇上波蘭、保加利亞、捷克什麼的往往贏得也比較費勁,因為這幾個隊雖然整體實力不如德國隊,但是身體不吃虧,整體性也不錯,隊裡往往也有個把技術出眾的球員,速度又不慢。德國隊的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

再說意大利,意大利人雖然身體素質比不上德國人,但是畢竟都是歐洲人,也差不到哪去。進攻時候撞不過你,防守時候還是能頂得住的,因為後衛可以先佔位置,還有人數上的優勢,再加上意大利人小聰明的傳統,時不時拿小動作干擾你一下,這樣德國人的身體優勢就不存在了。

論腳下,德國人塊頭大,腳底下勢必會比較慢,意大利人的腳下更快,這樣德國人想通過地面戰打敗意大利也不大可能。而意大利人在進攻時卻往往可以突破德國人。

論整體,德國人是整體進攻,意大利有鏈式防守。鏈式防守這玩意你能突破一點,也就等於撕開了一道口子,巴西球員技術出眾,具備這個能力。但是德國很少出這種人才,主要靠整體,這樣意大利人可以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化解掉德國人的進攻。

當然了,如果意大利人非得和德國打對攻,那也就五五開的機會。可是老子偏偏老虎不出洞,鐵了心的當小受。那邊德國人偏偏不信這個邪,老子就要進攻。如果德國隊對上的是那種純靠速度或者是純靠個人能力的反擊,利用整體上的優勢,還是可以遏制住反擊的。但是意大利的防反是整體性的,反擊的時候往往會上去好幾個,互相之間還能配合。當然了,如果遇上巴西那種腳底下更快的,反擊時候意大利人想出球就沒遇上德國人那麼容易了。但是德國人不是巴西人,在整體隊形壓的上,後場人數上不佔優的情況下,意大利只要幾下一轉移,德國隊的後防往往被搞得暈頭轉向,結果也可想而知了。

當然了,德國隊打意大利時候運氣也不好,70年趕上賽程不合理加貝肯鮑爾受傷,82年趕上賽程不合理加魯梅尼格受傷加舒斯特爾拒絕進國家隊。賽程太緊對德國這樣攻擊型打法的球隊來說是比較吃虧的,主力受傷肯定影響技術狀態,缺乏了關鍵一擊的能力。06年是整體實力不濟。


閱後即忘


沒別的原因,戰術相剋。

德國足球的特點是堅韌、嚴謹、始終穩定,團隊協作能力強,在攻防兩端足夠都有強大的表現力。缺點也是由於嚴謹而伴生的刻板、缺乏創造力,個體沒有足夠突出,也沒有極端的統治氣質。當然,這不妨礙德國隊成為歐洲盃和世界盃成績最好的歐洲球隊。

當克林斯曼和勒夫兩任改革派教練相繼上臺後,德國隊的創造力在提升, 引入傳控技戰術更是為德國隊提供了足夠的創造力和表現力,當然,這僅限於整體而言,在個體上,德國球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個人技術即興發揮的餘地,依然是不足的。防守能力上,德國球員在極端抗壓的環境下,也很難有超常發揮——超級門神諾小新不在此列,但後衛隊友就不一樣了,不然也不至於2014年巴西世界盃被阿爾及利亞的反擊打得滿地找牙,要不是非洲遊騎兵射術不精,德國拿不到最後的冠軍。

意大利強在防守的協同性和穩固程度上,特別是球員的防守個人意識和協作能力,甚至領先於他們的進攻個人能力幾乎一個時代(十年),由鏈式防守升級而來的防守結構化概念,讓意大利即使個人能力不足,也能通過超強的防守意識和協作性進行彌補,這是意大利足球就算衰落得厲害,也不至於掉出歐洲一流強隊行列的原因。

進攻方面,意大利經常產出一些大局觀、想象力、個人技術表現力都特別出類拔萃的個體,加上意大利的防守反擊戰術,通常情況下只需要“一個半前鋒”就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這讓他們在9號半、強力前鋒這兩個位置上能浮現世界級球星。進入21世紀,安切洛蒂的前腰後置戰術,又培養出了皮爾洛這樣的超級天才,可以通過定位球、關鍵一傳幫助隊友改變比賽結果,加上高位逼搶開始流行,於是意大利的防反整體打法,也在進攻端得到強化,進攻節奏變化大,守轉攻的效率高,在局部和個體殺傷方面,意大利的進攻球員對付德國向來是綽綽有餘。

如果90分鐘或者120分鐘的時間內打平,那就意味著德國隊沒有戰勝意大利隊。這說明意大利的防守其實是相當成功的。至於意大利遭遇西班牙,那麼拼的就是西班牙進攻端是否足夠有創造力,而意大利的防守是否足夠好。2012年歐洲盃決賽意大利杯被血虐,2016年歐洲盃意大利兩球淘汰西班牙,其實問題都是出在西班牙的進攻端——逗牛士的整體防守就不要提了,甚至比不上葡萄牙……

歷史上,德國與意大利總共交手33次,日耳曼戰車9勝10平15負處在下風,要命的是,除了2016年歐洲盃的四分之一淘汰賽,德國常規時間和意大利打平,點球勝出;其他8場勝利,全都是在友誼賽。在歐洲盃和世界盃的大賽裡,德國與意大利交手9次,戰績為1勝4平4負,意大利常規時間內均保持不敗。我記得當年巴喬還沒退役,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表示過,沒有在歐洲盃、世界盃上和德國隊交手,是他莫大的遺憾(巴喬從來沒有參加過歐洲盃正賽)。


李暘看球


這個其實主要是說德意兩國足球隊在國際大賽上的歷史交戰成績,德國從未在常規時間內戰勝過意大利。尤其是是1962年以來,雙方交戰9次,德國4平5負,未嘗一勝。2016年歐洲盃,雖然德國最終淘汰了意大利,但也是拖到點球大戰(德國人的遊戲)才最終擊敗意大利。

有人說這是因為兩隊風格相剋,仔細研究發現,還真是這麼回事。


意大利隊一直都給人很弱的感覺,因為球隊的牌面實力確實不足,大部分球員都不是超級球星或者一流球星。在這種情況下,催生了意大利足球的三大傳統:

1.盛產戰術大師,球員實力不夠,戰術來湊。例如老一輩的薩基、卡佩羅、特拉帕託尼,後來的安切洛蒂、普蘭德利、拉涅利,新生代的阿萊格里、孔蒂,都是世界名帥,戰術上都有幾把刷子。

2.防守反擊大行其道,從俱樂部到國家隊都強調防守,並創造了了鏈式防守、區域防守等防守戰術,同時依靠個別突出的前場球星伺機打防守反擊。


3.防守反擊打法的盛行,使得意大利盛產個人能力超強的9號半球員和9號終結者,如巴喬、托蒂、皮耶羅都是知名的9號半球員,能突能帶能傳能射。而9號終結者當中,維埃裡、因扎吉、託尼等都是享譽世界的鋒線殺手。當然,最近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意大利9號半和9號終結者的數量和質量都遇到大幅下滑,卡薩諾以後9號半球員幾乎消失不見,目前稍微能拿的出手的9號球員也只有因莫比萊、巴洛特利和貝洛蒂三人。這也是造成意大利近兩屆大賽成績不佳的重要原因。

反觀德國,2010年世界盃之前,都是力量型打法,靠身高、對抗、速度去打擊對手防線。而這種打法往往在對陣力量和技術能力都不足的弱隊時,能夠形成砍瓜切菜般的優勢,例如02年8:0羞辱沙特,06年揭幕戰4:2擊敗哥斯達黎加,都是典型戰例。遇到強隊的時候,往往也能佔據一定優勢獲勝,不說有絕對優勢,至少在場面上也能過打一個你來我往,這樣也常常能夠抓住一些破門機會。

但是,一旦遇到意大利這種看起來很弱,戰術卻很牛,又穩守反擊,前鋒個人能力又特別突出的球隊時,往往就歇菜了。因為在意大利的鏈式防守面前,德國隊力量又無法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技術能力又不足,空間不斷被壓縮的情況下德國的前鋒們很難找到突破點。久攻不下之後,自身的漏洞反而會被意大利抓住反擊機會。


我們看2006年世界盃半決賽,德國隊在意大利的防守面前幾乎沒有找到絕對的破門機會,反而被意大利找到防守漏洞由格羅索致命一擊。而皮耶羅最後殺死比賽的進球,則是意式防守反擊殺死力量型德國隊的經典案例:

1.巴拉克斜傳起高球到禁區,找默特薩克的高點,被卡納瓦羅的超強預判和彈跳力(默特薩克身高197,卡納瓦羅只有176,比前者矮了20多公分)爭頂出禁區,德國隊的力量在意大利麵前並沒有絕對優勢;


2.禁區外的波多爾斯基(當時德國隊技術能力最強的球員)面對來球卻一腳停大了,顯示出處理球的技術能力不足;

3.然後又被衝出禁區的卡納瓦羅將球截走,交到托蒂的腳下,托蒂作為意大利最優秀的9號半球員,在德國隊中場攔截失位的情況下從容帶球向前,然後一腳貼地斜傳交到吉拉迪諾腳下;

4.面對吉拉迪諾的盤帶,身材高大的梅策爾德只能勉強跟上意大利前鋒的節奏,而不敢貿然上搶,隨後吉拉迪諾一腳反向的傳球交給後插上的皮耶羅,皮耶羅面對萊曼一躇而就。這可以看出意大利前鋒超強的個人能力。


再看看2012年歐洲盃半決賽,巴神的第一個進球:9號半卡薩諾禁區左路拿球,面對德國隊兩名後衛的逼搶,靈巧的轉身一撥,然後起腳傳中;禁區內的9號巴神輕鬆頭球破門。這便是意大利經典的9號半和9號終結者連線結合產生的進球。


而第二個進球則與6年前皮耶羅的進球如出一轍:

1.德國隊角球開到禁區,長人如林的德國隊沒有佔到便宜,被頂出禁區,這顯示出德國隊的力量面對意大利難有絕對優勢;

2.禁區外的蒙託利沃(那場比賽打前腰位置,和托蒂在06年世界盃位置相同)在拿球后沿邊線推進,德國隊雖然快速回防,但是並沒有就地組織攔截和反搶,而蒙託利沃邊帶球邊抬頭觀察到德國隊的防守漏洞,反擊機會已經出現;

3.轉瞬間,蒙託利沃一腳長傳找到巴神,而巴神先是機敏的往邊線跑位吸引拉姆往邊線移動,然後突然往內線斜插拉開與拉姆的距離,在蒙託利沃起球的同時往前衝刺,單刀便已輕鬆打成;


4.拉姆的回追不可謂不盡力,但是無奈與巴神的距離太遠,也只能眼睜睜看到巴神一腳爆射破門,讓諾伊爾直接跪地。

這兩個進球,集中體現了德國隊無法戰勝意大利的原因所在:德國隊力量無優勢、進攻時技術能力不足,防守又常有漏洞;意大利防守穩固,快速反擊,前鋒個人能力強。

其實,意大利在面對巴西、阿根廷、西班牙這種技術型的強隊時,防守的優勢會在對方前鋒的個人技術面前弱化,也常常會被對方攻破球門,所以只能死守,但好歹也能抓住一些反擊機會。例如94年世界盃決賽和巴西120分鐘時間打成平手;08年歐洲盃1/4決賽面對西班牙也是死守拖到點球大戰;12年歐洲盃遇到西班牙,小組賽打成平手,決賽被4:0狂虐;而16年歐洲盃在西班牙技術能力下降的情況下終於靠著一個定位球和一個反擊復仇成功。


再看近幾年國際足壇的的格局變化,德國隊在技術改造的路上一路狂奔,面對意大利時也不再輕易陷入往常的攻不進去還被打反擊的怪圈當中。而意大利因為人才凋零,個人能力拔尖的9號半和9號終結者缺失,防守也沒有過去那麼穩固,所以在16年歐洲盃上才會被德國戰車跨過。

如果意大利足球在缺席18年世界盃後,還不能痛定思痛做出卓有成效的改革的話,相信在未來很難再戰勝德國隊,而且面對德國隊數十年累積下來的心理優勢也將蕩然無存。


lixiang1984


從1923年開始,德國在與意大利的交手中取得了8勝11平15負的戰績,整體略處於下風,但最弔詭的是,只要是在國際正是比賽的場合,德國進了淘汰賽一旦遇到意大利,就基本可以訂回家的機票了。從1962年開始的正式比賽交手記錄中,德國9戰4負5平,直到去年的歐洲盃,德國終於在點球大戰淘汰了意大利,破除了54年的魔咒。

2016年意大利

這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德國為什麼總踢不過意大利?

戰術問題,任何傳統強隊打意大利都便秘,球員個人能力越差越便秘。傳統的德國隊員,身體強壯,意志頑強,腳下技術粗糙。碰上意大利這種防守至上的球隊,球員個人能力不足,就很麻煩。反之,西班牙,巴西這一類技術流,打起來還有來有往,但意大利的問題是,中場創造力不足,碰到蹲坑的弱隊就攻擊便秘,要靠前鋒個人能力來解決問題。

意大利的教練是獨一檔的存在,意大利的球員戰術意識和執行力也是獨一檔的存在。防守靠的是體系,進攻靠的是天才。意大利的戰績其實就是看前場的人才培養,出一波天才,就出一波成績。相比於西班牙王朝的不可複製,獨步歐洲的齊達內,還有德國人十年磨一劍的耐心。意大利的奪冠其實有一種必然,以深厚的防守傳統去等待一波天才的出現。

當年巴神對陣德國閃耀全場

若說心裡因素,也許有一些,畢竟碰到剋星誰心裡都會嘀咕的。但這應該不是主要原因。

意大利傳統的鏈式防守,不懼硬度有餘,技巧不足的傳統德國風格。感覺自己腎需要補,對自己長度、時間都不太滿意的朋友,找薇(kkkn69),堅持個把小時不是問題!意大利只要好好踢,具有非常好的戰術素養和防守能力,這讓德國人很難辦,而打出的快速反擊也讓高大的德國人很難受。而當克林斯曼和勒夫實行改革,注重傳控,意大利人仍然能用堅硬的防守頂住。風格相剋應該是主要原因。

失落的德國人

意大利人的防守理念已經深入骨髓,平心而論意大利後衛的單兵防守能力已經大不如前,但防守的默契程度讓這些後衛在防守體系中游刃有餘,任意兩個人的跑位,預判和協防都詮釋了防線上的一加一大於二。儘管意大利人的防守很到位但卻並非無懈可擊,能剋制發揮正常的意大利防線個人拙見分為兩點,第一就是超強的個人能力,意大利往往遇到個人能力強的巴西曆史戰績並不出色,如果真的有幾個一對一能力極強的球員,個個成為進攻發起點,爆破點,策應點,意大利的體系再穩也會應接不暇顧此失彼。第二也是邊路對於意大利防線的打擊,來回的大範圍調度打散了防線的站位,類似於尤文面對皇馬和拜仁,尤其是拜仁,前年的羅本,科斯塔包括替補科曼都是速度快,個人突破能力強,連續的對防線兩側的打擊讓尤文的中後衛不得已被迫調動,所以才有了最後穆勒在中路覓得的機會。

德國之所以之前面對意大利負多勝少因為意大利一般穩固防守,德國球員大多實用,有機會很少浪費但真正有很強個人能力或有進攻創造力的球員卻不是很多,厄齊爾克羅斯雖然都是很好的組織者但也很容易被針對,他們有很好的出球能力卻沒有很好的擺脫防守能力,意大利防守針對性一旦增強有時便無計可施。有的人說意大利踢德國德國明顯主動,控球率射門都大幅度領先,但為什麼結果不盡如人意?其實這種狀態下表面看是德國控制著比賽,但對於意大利他們最希望看到的也是最舒服的就是這種場面。德國防線尤其中後衛身高強壯是優勢,但也正因為這種體型,他們的回防速度和轉身速度都是明顯偏慢的,意大利反擊過程中依靠場地空間和靈活的跑位將德國中衛的防線劣勢無限放大,吉拉迪諾助攻皮耶羅如此,巴洛特利亦是如此,只不過歐洲盃孔蒂的鋒線球員個人能力全屬中下,所以才遺憾敗北。未來如何尚未可知,傳統的繼承還是未來的創新,相信德國意大利還會給我們奉獻更多經典的比賽。


用戶6391586322


足球就是22個人在場上奔跑,最後德國人獲勝的遊戲。但這句話必須加上一個前提,那就是別碰到意大利。

包括友誼賽在內,德國和意大利兩支球隊一共交手過34次,意大利隊以絕對優勢完勝德國,他們的戰績是:15勝10平9負。在世界盃和歐洲盃上的9次交手,意大利的戰績是:4勝4平1負。

如此戰績是不是驚掉了你的下巴?沒有想到吧!最近一次意大利和德國的比賽是2016年歐洲盃的四分之一決賽,德國在常規時間內依然沒有擊敗意大利,而是戰成了1-1平,最後憑藉點球才以6-5的比分淘汰意大利……

所以說,意大利足球是“克”德國的,就像是二戰時一樣,意大利專坑德國一百年!哈哈哈哈……

原因呢?聽哥舒分析一下,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討論……

1、 德國足球太講規矩,沒有變化,太過嚴謹;

2、 意大利足球以鋼筋混凝土式防守著稱,防守能力強;

3、 要破意大利的鏈式防守需要像羅納爾迪尼奧、梅西這樣靈動、變化多端、個人能力超強的球員,而不是那種嚴謹、整體的球隊;破意大利需要“李雲龍”式的人物……


哥舒夜帶刀


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 有些事情它就是那麼奇怪,那麼的邪門,你不信還真就不行了。各行各業都有所謂的魔咒,足球更不例外。貝利的烏鴉嘴。德米凱利斯定律,皇馬10號之殤等等。讓人無不感到不可思議

說到意大利和德國這兩隻足球場上的老對手老冤家。那更是說不完的話題。兩隊身上更是有著神奇的魔咒存在。先說意大利,意大利可是有著12年必進世界盃決賽的神奇定律,其規律是自從1970年世界盃開始,意大利隊每逢12年就會進入1次決賽,奪冠的頻率為24年一次。在1970年,意大利人闖入了最終的決賽,可是卻最終被巴西隊在決賽中4-1羞辱。在1982年,意大利隊憑藉羅西的神勇發揮,最終成功奪冠。

可是在1994年,意大利人卻倒在了點球點上。2006年,意大利隊再度奪冠,那麼,如果按照這個規律進行下去,那麼2018年世界盃,意大利隊會成功闖入最終的決賽,卻無法奪冠。不過,今年的世界盃,這個魔咒會被打破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再來說德國隊,那就是德國隊世界大賽中誰都能贏,就是贏不了意大利隊!我們看一下兩隊歷史上的交鋒戰績

直到2016年7月3日,歐洲盃四分之一決賽,德國隊再次對陣意大利,常規時間雙方一比一,德國隊最終才在點球大戰中5比4戰勝意大利隊。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屆歐洲盃雙方交手前,只要是小組賽,雙方最終都以握手言和收場,只要是淘汰賽,無論過程多麼膠著,最後都是意大利人取勝。

下面是雙方几場比較有代表意義的交戰時刻

正所謂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其實要是分析說明技戰術原因都是瞎扯,德國遇到意大利就輸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原因,輸的多了,見到意大利更是膽怯,未戰先敗了,

兩隊均是世界足壇的頂尖強隊,每一次的相遇都意味著有一場精彩而又殘酷的比賽誕生,雖然現在意大利星味少了一點,但他們清晰明瞭的打法和極強的執行力卻讓人發自內心的喜愛這支球隊,衷心希望意大利和德國以後即使要打,也要留到決賽再打,過早相遇就會過早產生遺憾,賽程表的最終的匯聚之地,才是屬於你們這對相愛相殺的冤家的舞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