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人一到18歲,馬上會被父母趕出家門?

談客說


從小我們就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人家美國的孩子在18歲的時候就會被父母趕出家門,自力更生。他們都得自己掙錢養活自己,父母都不給他們錢了,人家多獨立啊。

當然,這句話的後面一定會接上幾句批評我們的話:你再看看你,天天啥事不幹,就向父母要錢。

父母在教育我們獨立的時候就總會搬出這套說辭,那麼美國孩子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人誤以為美國人一到18歲就被父母趕出家門,得靠自己生存。這種以偏概全的說法就會導致各種誤解。

在20世紀50、60年代確實有很多美國人成年了就離開家,靠自己的實力白手起家。很多人都提倡依靠自己,不向別人求助的理念,不過現在所謂的千禧一代生活的環境跟之前不同。

據調查顯示74%的父母給自己已經成年的孩子提供金錢上的支持。有許多成年人仍然依賴父母。

由此可見,很多美國父母確實願意幫助自己的孩子。像在中國一樣,美國父母如果有能力也會幫孩子付房子的首付,幫孩子交學費或者是讓孩子繼續住在家裡攢錢。也許是由於歷史原因,所以人們總是會有這樣的看法。

其實現在中國的學生也已經漸漸脫離父母的懷抱,開始獨立起來。我見到過很多初中生高中生會在假期做兼職,比如超市促銷,發傳單,服務員等等。現在的孩子們也漸漸獨立起來。

雖說父母不能太溺愛孩子,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是如果等孩子十八歲成年了,你立馬把他趕出家門,在這個社會,他沒錢怎麼吃飯,去哪裡住,18歲正好是讀高三的時候,把孩子趕出家門顯然也不合適。

所以這句話其實想表明的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思維。父母能幫孩子的時候總是要幫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等他們有能力獨立的時候,就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拼搏。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眾所周知,美國文化一向重視獨立、自立,你肯定聽到過,美國人一到18歲,父母就會“斷供”,甚至被父母趕了家門,孩子要學會獨立,上大學學費貸款、或者靠自己打工賺錢。

從周邊的朋友家庭,我發現這一點也不絕對,尤其一些華人父母,給孩子提供大學學費,生活費靠孩子打工,也很普遍。甚至一位朋友,他的兒子大學畢業,已到而立之年,仍然住在家裡“啃老”。

然而,和絕大多數中國年輕人比,美國大學生確實挺獨立的。

在國內,父母供孩子上大學、結婚、協助買房、帶孫輩,天經地義。

在德寶大學工作時,我的課上有幾個學生,每次下課都第一時間衝出教室去打工。有一次,因為電腦出了些故障,耽擱了一些課堂時間,我就想下課補上,結果幾個學生請假,因為他們要按時去打工。當時 我有些納悶,這幾個學生,據第一節課的自我介紹,家庭應該不錯的,一個是律師,一個是外交官,一個是工程師。

而在國內,我的學生,名校的大學生,很少聽到誰的學費是自己貸款的。

加州大學一位華人教授,出國前是復旦的老師,她的獨生兒子十歲時去了美國,現在MBA畢業,在洛杉磯管理著一傢俬立醫院。過節時我們兩家常聚會,她告訴我:讓美國的孩子花父母的錢,真是不容易。

芝加哥大學一位美國朋友,母親從佛羅里達來看房他,就住在他家,他了解中國的國情,有很多中國朋友,他有些打趣地說:和媽媽住在一起在中國可能很正常,可是在美國,這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不說是丟人吧,反正不光彩。

這些是我身邊朋友的個案,也許不具有代表性。我們可以看看數據。

美國的網站Giantbomb.com曾經發起一個調查:你是多大搬出父母家的?

356人參與投票,雖然樣本不夠大,但也可以看出端倪。

18歲時搬出的佔17%。

把16歲、17歲加起來,包括18歲,也就是18歲前搬離的,佔25%。

24歲前,可以看作大學畢業的年齡,佔到76%。

也就是說,76%的人在大學畢業後,搬出父母家,獨立生活。

Quora網站,相當於美國的悟空問答、知乎,有中國學生提問:美國大學生畢業後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這是不是真的?

答主一:更多時候,如果別人知道你和父母住在一起,要麼會瞧不起你,要麼會輕慢你。我覺得,人們歧視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人,這很荒謬。

答主二:我是迫不及待地想搬出去自己住的。17歲那年,我如願搬離,那是上個世紀6年代,那時的美國人非常渴望獨立,有很強的自立意識。

答主三:這是美國人迷戀個人主義和獨立意識的表現,同時也說明美國人信奉“靠自身實現美國夢”的理念。畢業後還和父母住一起,是一種“恥辱”,說明還沒有長大,或者拒絕長大,缺乏獨立生存能力。----然而,也看到了一些變化,或者是學生貸款債務重,加上行業薪水不景氣,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會和父母住在一起--人們還認為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失敗的表現,但是,失敗也變成了常態。

答主四:對於家庭富足的人,孩子都會離家上大學,在那裡租房,之後就不會回父母家生活,通常只會探望或回家休假。如果和父母同住,可能是失業、收入低或者健康等原因。

如果換了你,你會怎麼答呢?這是說美國年輕人,現在的人中國年輕人呢?


方立在加州


在中國的家庭裡,把孩子養大隻是第一步,還要給孩子置辦婚禮,買房買車,有了孫子還要幫忙帶,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任務才算完成。但在美國,孩子只要滿了18歲,父母就會把他趕出家門,斷絕經濟支援,為什麼會這麼殘忍?

美國是一個高度法制的國家,很多家庭都依照規定辦事,法律規定18歲為成年,父母可以停止撫養義務和經濟支持。

所以很多美國小孩打小就養成了獨立的思維,在假期都有選擇做兼職來獲得收入,加上美國對教育是有很大的補貼,家長對孩子上學的事情不用過於擔心。成年的美國人即使沒錢,也會自己搬出去住,彼此留出空間,當然不包括某些啃老族。

中國老人覺得老年生活就是要大夥都住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但美國人卻不這樣認為,覺得自己住在養老院也挺好,偶爾聯繫一下孩子就行,也不要求孩子給自己多少錢,只需要他們能過得好就行,這和美國人退休金高也有一定的關係。

有人覺得美國人實在太沒人情味了,連自己的孩子都拋棄了,要是凍著餓著該過不好,親戚朋友會怎麼看待。也有人覺得,只要孩子有能力,是金子去哪都會發光,趕出去可以斷絕慵懶的生活習慣,更早地適應社會。不知道這個回答,你們是否滿意呢?


找靚機二手機


中國的中小學生自殺例子多起來了,這個現實令人扼腕,促人深思。徐州一位年僅10歲的小女孩因老師不讓她參加考試,以服毒自殺的極端方式進行抗議。她想表達什麼,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這個血淋淋的大問號不能成為永久的懸念。

中美文化存在諸多存異,這是歷史造就。但這不是拒絕向外學習的理由,更不是固步自封的藉口。在100前的清朝年間就有有識之士大張旗鼓地提出向西方學習,西為中用的主張。

美國在全球諸國眾目睽睽之下一步一步做大走強成為全球老大,原因多種多樣。但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美國人具有自由、民主、獨立精神。

一隻母雞是怎麼帶小雞呢,一隻鷹又是如何帶雛鷹呢?假若把一隻鷹的卵交給一隻母雞孵化並由母雞撫育雛鷹會有什麼後果呢?

在中國一個家庭生下一個孩子,這個孩子直到成人前都屬於這個家庭,他或她的撫養費教育費醫療費都由家庭全權負責。

但美國對中國這種家庭養兒模式給予堅決否定。

美國家庭有新生兒降臨,諸多包括醫療、福利等機構會陸續登門。理由是孩子是國家的,孩子的父母只是監護人。怎麼監護,按法律規規定辦。一旦違規,取消監護權。

美國實行義務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一律分片就近入學。

美國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宗旨是一致的,這就是培養孩子自由、民主、獨立的精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遇到的問題自己去思考去解決。”

而中國的家庭對孩子的照顧無微不至一一去幼兒園、小學的校門口看一看,上下學期間圍了多少家長!至於學校教育呢,考試成績至上,其它方面無條件為此讓路!

在中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依賴性極強,獨立能力低下,體能、應變能力及心理素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美國人為什麼一到18歲或自己離家或遭父母驅趕離家呢?因為18

歲已成人,法律早已明文規定。一個18歲的成人不僅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且應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法律責任。

美國一個18歲的人和中國一個18歲的人相比,前者綜合能力遠遠強於後者。

孩子是國家的這種理念,值得我們深思!


北斗星2013727


18歲是法律上的成人標誌。這在歐美的許多國家都是一樣的。

但18歲的獨立人還沒有到可以掙錢繳學費,同時又每天去大學完成學業的最低收入能力。18歲是完成高中學業升入大學的年齡。雖然在美國(及歐洲)的大學都可以辦理學生貸款,但這是一般家庭最後的選擇。因為,這些貸款在畢業後,要有償還能力才可以保證自己的生活狀態不受到貸款的影響。目前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情況十分普遍。所以,一旦沒有工作,政府貸款就會成為他的巨大經濟負擔。一般貸款的償還期需要5年到15年左右。(根據選的學科和學歷的長短而定。醫科法律和金融會需要很高的學費。所以貸款額度會很大。)

除此之外還有居住和生活費的困擾。越是重點大學,所需費用越高。在荷蘭,沒有高考一說。只要是能夠完成政府規定的入學標準國家考試,就可以選擇自己想上的大學和學科。(但有名額限制的時候,需要抽籤決定。)儘管如此,另有許多孩子或者家長放棄送孩子到大城市上大學的機會。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錢支撐他的學業。儘管在荷蘭大學生打工是普遍現象。但仍然很難完全解決經濟負擔。因此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高中的學校選擇上就報職高。因為在荷蘭不是靠學歷而是靠職業認證書找工作的國家之一。這和德國的職業培訓系統一樣。所以,荷蘭的製造業就比較發達。收入差別也不是很大。

的確有一些被家長趕出去住的孩子。有些是因為和家長鬧彆扭。不聽家長的話。還有就是行為不佳的孩子。家長放棄了對他們的責任。因為已經成人。從法律上講,家長可以放棄責任,任他們自生自滅。(在國外一樣有家長與孩子的矛盾。不像大家聽到的那樣,家長不管孩子的人生。越是有錢人就越對孩子要求高。這就是為什麼醫生的孩子很多都是醫生。律師的孩子很多都是從事法律工作的原因。一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資本去支持孩子完成高學費的學科。二是從小就把孩子送去較好的私立學校。)

但有一些孩子的確是想離開家長的干預,過自己喜歡的日子。代溝在國外一樣存在。但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中流以上收入的家庭為多。而且家長會有一定的經濟資助。

現在,要一個18歲的孩子在發達國家完全靠自己努力去解決自己的生活和學業所需的經濟基礎,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希望國人不要把道聽途說當成金口玉言。盲目崇拜外國的月亮。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是同一個。只不過有時在中國月亮被雲彩擋住了。待雲開霧散後,仍然是皓月當空。


世界文化播種機趙莉萍


倒沒有“趕”這麼誇張,但是美國家庭對孩子獨立性的要求,確實是該令中國家長感到汗顏的。

我大學裡的英語外教,是一個紐約人。他做事比較紐約派,上課都穿西裝三件套,打領結,冬天套一件風衣,說話也很有腔調。他爸爸是律師,媽媽是醫生,在美國應該算是絕對的中產階級,家裡條件非常好,父母都住在曼哈頓的大公寓裡。

他曾經跟我們說起,以前在美國上班的時候,他的公司也在曼哈頓的中心,但是呢,曼哈頓畢竟寸土寸金,他那時候剛畢業,根本租不起市中心的房子,只好自己租房子,住在紐約的鄉下,每天做地鐵進城到曼哈頓來回要花四個小時。

他的父母建議他搬出去一個人住,他也覺得這樣更好。

因為這就是美國的文化,如果你過了十八歲(工作),或者大學畢業還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話,別人都會覺得你很奇怪。

那這種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

這就要從基督教開始講起了。美國是一個深受基督教倫理影響的國度。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句話:

【創2:24】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這句話後來就形成了一種倫理規範,夫妻倫理高於親子倫理。

也就是說,在一個家庭中,夫妻的關係是核心,而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遲早是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去和另一個人結合形成新的家庭核心。

中國人當然很難理解這種文化啦。畢竟在我國,似乎父母要給孩子買房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還有一些人甚至一輩子都在啃老。

當然,也不是說我們國家這樣就不好。兩種文化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比如美國人有時候也被指責說人情味淡泊,親子不夠融洽;那中國人就闔家團聚,熱熱鬧鬧的。

畢竟,按照中國目前的房價,別說買了,就畢業生那點工資,連租房都租不起呢- -


羋十四


歐美十八歲的成年人不是被父母趕出家門而是勇敢地走向社會……。

畫面一:

我們的幼兒園門口和小學校門口,每到下午接小孩子和放學時段,往往站滿了望眼欲穿的父母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畫面二:

每逢高考的日子,考場外更是站滿了不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乃至老一輩隔代人……。


不同的社會背景決定了不同的思想意識:歐美家庭把子女視為社會的公共財富,我們的家庭則把子女看做自己的私有財產。於是,我們的父母往往一廂情願地將自己的理想捆綁在子女身上,進而心安理得地看著子女在人生的道路上吃力的負重前行。中國式的家庭結構千百年來一直秉承父母養兒防老,兒女則必須盡孝贍養父母,甚至要以烏鴉反哺、王祥臥冰求鯉這樣的孝心孝敬父母。所以,父母與子女相依為命的家庭結構;父母與子女相濡以沫的親情關係就這樣一代又一代得以延續傳承,以至於有的過了而立之年還一事無成的兒女老大不小還與父母廝守,甚至出現了得過且過而混吃等死的啃老一族……。歐美社會歷來崇尚自立自強,故而子女成年後即走向社會獨立謀生,包括自己勤工儉學或者打工賺錢考上大學。至於自己個人的婚戀問題也無須父母操心,而完全憑自己拿捏。相比之下,我們的父母子女們都活得很累。當然,歐美的子女們沒有贍養父母的後顧之憂:所以子女們可以一心一意的為社會也是為自己的前途專心致志的奮鬥拼搏


Mrttlzz99


美國的父母有錢任性

我覺得是因為美國人,他們比較有錢。他們不會擔憂以後的生活。因為他們的國家會給他們經濟的支持,讓他們防老。

在我們中國卻不同,我們中國在大部分地區還是有貧富差距很大的地方。所以我們中國養兒就是為了防老,為了以後有人能陪伴自己,為了以後自己能有可以依賴的人。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美國人向來大多數人都是比較霸道。當然,這並不能說明他們的父母就狠心。父母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身邊去闖蕩,其實,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能在社會更好地生存下去。因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每個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不同。

沒有父母會把孩子趕出家庭。父母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自己的孩子找到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有時候我們需要去理解,去包容。我也相信那愛會在未來不確定的某一天,成為你內心的溫暖。


小布探社會


美國小孩和中國小孩常常被拿到各種社交媒體上比較,大眾對這類新聞也津津樂道。

美國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觀念都對孩子強調獨立、擔當的重要性。而實際上,同樣大的孩子,美國的小孩確實比中國的更成熟些,看待問題會更多角度、全面化。

中國因為傳統的習俗,有養兒防老之說。有些家長並不尊重孩子的“人權”,他們甚至認為孩子是他們的所有物。小時候常常聽到類似於“我生的孩子,別說打她,掐死她也不犯法”的愚昧之言。

有些父母更願意將孩子多留在身邊培養感情,為後期養老埋下伏筆。

被嬌慣的孩子離不開父母,需要養老的父母離不開孩子,尤其在鉅額的房價年面前,本想展翅飛翔的孩子,不得不依賴著父母。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的一代更願意積極的改變這一切。他們不會再認為老人帶孫子天經地義,也不會將孩子作為自己的所有物對待。

他們更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看的開成績的好壞。

中國和美國對孩子的教育觀念都有優缺點,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異次視界觀


為什麼美國人一到十八歲,馬上會被父母趕出家門?說得令人心寒?為什麼總要美化美國的民族文化觀念?難道新舊中國的孩子十八歲就沒有自力為父母分擾嗎?現實貧困地區五六歲就幫助父母做家務事,這樣事例少嗎?具體家庭境況貧富不同?問美囯富有的孩子讀書讀到多少歲?看中國的孩子讀書讀到多少歲?美國孩子獨立能力是美國發展後的產品,貧富才是決定獨立謀生的根本主要社會問題。所以,中國人民是充滿家庭愛的傳統美德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