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手記丨鄉村振興怎麼做?他們走遍浦南找答案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大調研正在進行中。

今天的調研手記,小松請到的是區發改委主任吳建良。

肩負擬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等重要職責的發改委,如何落實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吳建良走進浦南,研究起了這個問題……

關注鄉村 情繫鄉村

區發改委主任吳建良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責任不只在農委和鎮裡,也在我們各個條線。就發改委而言,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不能光停在紙上,而要落地、落位、落實。所以浦南作為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更需要我們走得近、問得深、謀得實。

不蜻蜓點水,看得全面才能看得真切。大調研中,我們不打招呼、直插基層,從新浜一路往東,足跡覆蓋浦南四鎮,放眼田、水、路、林、村,與沿途村民群眾攀談。但即使在浦南,鄉村面貌也各有不同。有較熱鬧的,如新浜鎮胡家埭村、文華村,泖港鎮黃橋村,周邊有旅遊景點或工業園區,交通便利,宅基地空置率較低,還有些出租現象;有開發程度較高的,如原五厙農業園區曹家浜村和田黃村,正引進專業主體大力發展田園綜合體;也有空心化、老齡化較嚴重的,如泖港鎮南三村和石湖蕩鎮洙橋村,由於位置較偏,村民都往鎮裡、區裡搬,只有老人留守。與一位老阿姨攀談,她表示小輩有時雙休日歸來,估計等她們“走後”這村裡就沒人住了。我們注意到,鄉村振興的主體是人、載體是村落,人在哪裡、要到哪裡,村落是留、是拆、是遷,都需要立足現狀、對標全局,以規劃為引領,因地因時制宜。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泖港鎮黃橋村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新浜鎮文華村

不人云亦云,抓住剛需才能破解難題。在黃橋村,我們走訪村民聽了很多訴求,該村黨支部書記張永強也在交流中強調,如今村民對宅基地的訴求,逐漸從以往的要求拆遷,到現在一半以上要求原地翻修改建,而政策卻限得死死的。這個問題看似束手無策,但我們專門同泖港鎮、區規土局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越是複雜多元的訴求我們越應抓住重點、把握剛需,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宅基地能否翻建,而是農民的居住權和財產權如何來保障。保障居住權就要滿足剛需,一方面老年農民有“不離土”的養老需要,可以通過就近集中居住、完善服務配套來解決,另一方面以宅基地為唯一住所的人群則需要改善居住條件,原因可能是房屋年久失修或孩子結婚等,這些可通過動遷房與貨幣化安置相結合的方式來滿足,也不排除規範下的原地修繕;財產權的保障要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提高農民資產性收入,這方面需要統籌農業、文創產業的引入,更多由農村集體資產介入運作,切忌讓宅基地成為商品,粗放地流通。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規定了“不得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所以關於宅基地不是所有需求我們都要解決、都能解決,而是要真正抓住百姓的難點、痛點、堵點,為解決剛需設計路徑。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黃橋村房屋

不一概而論,放眼全局才能利於長遠。我們還來到了泖港鎮的兩家骨幹企業。眾辰電子是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總經理張建軍表示企業最大困難就是生產空間過小,在浦南198地塊增容擴產面臨瓶頸;華美電梯年納稅一千萬元,今年需從黃浦江二級水源地保護區遷出,董事長金立礦表示泖港鎮政府為企業的搬遷提供了特別大的幫助,但在浦南實體企業的新落戶或再發展確實很難、很煩。企業家們也都有這樣的疑問,難道今後即使是環境友好型的先進製造業也都要退出浦南?我們帶回問題和有關部門磋商,發現問題不只關係到企業的未來,也關係到鄉村振興的全局。拋開二產對地方財政的支撐不論,光要將人留在浦南就離不開企業。在規模化經營的當下,農業人口不足以支撐起農村的人口結構,非農就業還要靠企業,否則老齡化將日益嚴重,鄉村活力更無從談起。所以浦南企業何去何從是一個迫切又重要的問題,不能以減量化一概而論,而涉及市級層面的政策導向,也正需要以大調研為契機由下而上地反映。

不袖手旁觀,保障引導才能激發活力。我們又來到葉榭鎮堰涇村的幸福老人村,這是全市首個社會力量興辦的農村公益養老項目。雖然事業做得有聲有色,社會效益顯著,但負責人蔣秋豔卻表示,幸福老人村運營中也面臨著諸多困難,比如他們通過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資源來辦養老,但宅基地缺乏產證,在辦理消防、餐飲等許可證照中都遇到障礙,而其“50張床位”的規模上限也導致配套投入和發展潛力的不足。誠然,社會化項目不能“躺在政府身上”,但這不意味著政府就能袖手旁觀。特別像幸福老人村這樣的項目,是政策的制約,使其想規範卻規範不了,有市場卻推廣不了。這就需要政府切實打通政策的壁壘和阻礙,為它們的長遠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形成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示範。

调研手记丨乡村振兴怎么做?他们走遍浦南找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