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倫理:李彥宏立論,馬斯克宣言,貝佐斯被打臉

近期,關於AI倫理問題的大討論在大洋彼岸掀起了新的高潮。週三,包括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在內的2000多位美國科技圈大佬,聯名簽署宣言,表示絕不將他們的技能用於開發自主殺人機器。而就在幾天前,一向標榜“用戶第一”的亞馬遜,因為向美國警方推銷人臉識別技術Rekognition,而受到美國民眾的抗議。

馬斯克的宣言其來有自。據報道,這項協議簽訂的背景,是少數公司的技術發展,及其向政府機構和執法團體提供技術的用途和方式面臨強烈爭議。谷歌就曾向美國軍方提供人工智能科技,微軟也因向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提供相關服務而遭到抗議。而亞馬遜的備受指責,則是因為Rekognition技術能夠進行物體和場景檢測、面部分析、比較和識別,藉助亞馬遜的大數據和打磨過後的模型,可以簡單而準確地進行人員跟蹤,這讓部分美國民眾內心警鈴大作,感覺AI的使用越了界。

不論抗議還是宣言,其背後反映的都是一個老問題——技術的目的是什麼?使用的邊界在哪裡?這幾乎是每一樣新技術問世後必然面臨的倫理爭議。而在倫理問題上,人工智能又顯得更為複雜。它模糊了物理現實、數字和個人的界限,衍生出了交錯的倫理、法律和安全問題,需要提前佈局,審慎應對。

AI倫理:李彥宏立論,馬斯克宣言,貝佐斯被打臉

這不禁讓人想到今年在貴陽舉辦的數博會上,百度創始人、CEO李彥宏所提出的四條“AI倫理原則”。在當天的演講中,李彥宏講了個笑話,說他不擔心自己吹過的關於無人車量產的牛能不能實現,更關心的是無人車的安全,而他所提出的AI倫理原則第一條,即是“AI的最高原則是安全可控”。

此外,他認為,AI的創新願景是促進人類更平等地獲取技術和能力,AI存在的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非超越人,替代人,而AI的終極理想則應該是為人類帶來更多自由與可能。歸根結底,李彥宏所提出的AI倫理原則,在立場上強調技術要為人服務。

這也是國內外眾多大佬們的共識。蘋果公司CEO庫克也說過,科技和人文的聯姻才是能夠震撼心靈的歌唱。“如果你做的一切都以人為本,就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注入了價值觀的技術才能夠使得所有人共同進步。”

而一向對AI很警惕的馬斯克則表示了更多擔憂:隨著人工智能(AI)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需要更加關注其安全問題。“我親眼見過最先進的AI技術,它是人類文明存續的最大威脅,我們確實應該擔心。”

事實上,技術本身沒有倫理問題,對倫理的討論,其目的在於制約製造者、使用者、傳播者們,在於在問題出現之前解決問題。而“原則”的提出,則是在態度、立場之上,構建行為的邊框,為解決問題提供方向。對於AI時代的到來,李彥宏、扎克伯格等是圈中出了名的樂觀派,一向為AI技術鼓與呼,在多個場合強調AI讓生活更美好。但李彥宏也同樣注意到,AI的研究與應用不能失序和失控。倫理原則,是對AI和人類的雙重保護,需要一二三四地點出來,說明白。

從大環境來看,近年來AI確實是走了一條“花路”,國內外的AI企業發展得風生水起。在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相繼發佈,“人工智能”連續兩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成立,科技部確定了一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所說,我國政府、科技界、產業界、教育界等正在形成各具特色、銜接有序、充滿活力、人工智能發展良好的中國生態。

AI第一次在如此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而研發和推廣它的主體,此時也如同船頭的瞭望者,它有責任提醒大家,此處有暗礁險灘,我們應聯動各方,儘快確定如何應對,讓AI發展駛向正確航路。企業走在AI實踐的最前沿,它們對於已經商業化或者即將商業化的技術,應該更多一份警惕。因而李彥宏的這四條倫理原則,結合如今AI公司陷入的麻煩來看,也更有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