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8》出爐

近日,《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在清華大學正式發佈。報告稱,中國人工智能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都位列世界第一,但傑出人才佔比較低。該報告由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華公共管理學院政府文獻中心、科睿唯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多家機構聯合發佈,從科技產出與人才投入、產業發展和市場應用、發展戰略和政策環境、社會認知和綜合影響四個方面,描繪了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全貌。

《報告》顯示,在論文產出上,中國人工智能論文總量和高被引論文數量均位列世界第一。2017年,中國在AI領域的論文佔全球AI論文總量的27.68%,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在專利申請方面,中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佈局最多的國家,數量略微領先美國和日本,中美日三國佔全球AI總體專利公開數量的74%。

在人才投入上,截至2017年,中國AI人才擁有量達到18232人,佔全世界總量的8.9%,僅次於美國的13.9%,但是傑出人才佔比較低,按高H因子衡量的中國傑出人才數量是977人,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排名世界第六。高強度人才投入的企業,中國僅有華為一家進入全球前20。此外,國際人工智能人才主要集中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模式識別等領域,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研究領域則較分散。

在企業規模上,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在全球第二,北京是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最集中的城市。截至2018年6月,中國AI企業達到1011家,只落後於美國的2028家。其中,北京以395家AI企業位列中國AI集中度城市第一。

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增長迅速,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最大。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計算機視覺佔比34.9%),同比增長67%,預計2018年增速將達到75%。在產品應用上,中國人工智能已經在醫療健康、金融、教育、安防等多個垂直領域得到應用,語音和視覺類產品最為成熟。阿里巴巴和小米的智能音箱在全球排在第三、四位。2017年中國機器人佔全球232億美元機器人市場的27%。

《報告》分析,各國人工智能戰略與政策各有重點,中國人工智能政策聚焦於實現人工智能領域的產業化,助力中國的製造強國政策。從物聯網到大數據,再到人工智能,中國人工智能政策主要關注中國製造、創新驅動、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科技研發這六個方面。

《報告》提醒,人工智能顯著提升了其他行業的運轉效率,但風險亦存。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推動了零售、農業、物流、教育、金融等其他行業的發展模式,重構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環節,同時也對就業、隱私安全、社會公平等方面形成了不小的挑戰。

《報告》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已進入國際領先集團,但從發展質量來看,還遠未達到十分樂觀的地步,中國人工智能企業亟需提升知識生產能力,關注人工智能與能源系統的結合這一重要領域,並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知識應用和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