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安縣:讓黨旗在脫貧攻堅前沿高高飄揚

陽春三月,甕安暖陽高照,天空湛藍,萬峰吐綠,到處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天文鎮烏江村精準扶貧戶曾道學正帶著一家老小在地裡翻土施肥,臉上掛滿了幸福的笑容。“2017年他家僅種植辣椒純收入就有一萬多塊呢!是往年種植玉米收入的好幾倍”。

眼下,這片大地正書寫著脫貧攻堅的甕安篇章。“念茲在茲,唯此為大”。甕安縣委作出莊嚴承諾:“貧困不除,誓不罷休”。  

如何以黨建引領促脫貧,將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甕安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喻正斌要求,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示範引領、凝心聚力、推動發展的作用,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提升思想引領力 凝聚脫貧攻堅的行動自覺

“大家去開院壩會、走親友宣傳扶貧政策的時候,要幫助困難群眾增強脫貧的信心,要消除爭當‘貧困戶’的錯誤思想,引導群眾樹立勤勞致富的理念”。今年年初,在幹部訪親友的動員會上,甕安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縣維穩辦主任熊教輝說。

“過去五年我們國家取得了大發展,現在又決定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後農村一定會越來越美……”永和鎮觀溏村脫貧攻堅工作隊隊長何先俊在下隊時,時刻不忘向群眾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

除了幹部訪親和政策宣講,甕安縣召開“治懶扶志·勤勞致富”大家談座談會,評選“自立自強示範戶”,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因“懶”致貧的群眾轉變思想。還舉行了“脫貧攻堅杯”民族山歌歌詞徵集大賽、甕水長歌鄉村行等活動,以文藝為媒傳播正能量。

“以前我總覺得有什麼問題政府會幫我們解決的,所以自己做得很少,但是後來工作隊多次找我談心,又聽了汪三他們說的自己的事,我真的曉得了只有勤奮才能發家,別的不說了,就是要自己幹!”永和鎮白水河社區村民包元祥在聽了汪開孝(“汪三”)說起自己的致富經歷,不禁感慨,下定決心勤勞持家。   

對於貧困而言,經濟的困窘只是一方面,內在的原因是缺乏鬥志和必要的知識技能。針對不願脫、不勤勞、不理解、不會幹等“四不”現象,甕安開展了“感恩教育、強基固本、鄉村治理、技能培訓、產業富民、示範掛牌、幹部聯親、強規正風”思想扶貧“八項行動”,不僅如此,在新年攻勢中,甕安以“同心助脫貧、赤子報春暉”行動為載體,把思想扶貧帶到戶,黨恩教育說到人,文明創建幹到家,全面開展“志智雙扶·感恩奮進”工作,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2017年,全縣減少貧困人口2549戶6845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17%,預計全面小康實現程度98.8%以上。

提升組織覆蓋力 增強脫貧攻堅戰鬥力

過去有一些地方,將脫貧攻堅看成經濟領域、民生領域的事情,既想不到又抓不住黨建在脫貧攻堅中的“牛鼻子”作用。甕安縣順應新時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趨勢,推進黨組織設置優化和活動方式創新,夯實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讓鮮紅的黨旗在脫貧攻堅一線高高飄揚。   

自去年9月工作隊進駐紅巖村以來,創新採取“脫貧攻堅下沉駐村工作隊+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的模式,整合全村脫貧攻堅力量,建立紅巖村脫貧攻堅網格管理系統。採取“一包全包,全面負責”的工作機制,把全村所有農戶直接保包到每個幹部上,以網格為基礎以每一戶為作戰“目標”開展民情走訪,逐戶摸清民情,做到家家走訪到戶,戶戶包保到人。   

“現在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駐村幹部都是採取‘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為脫貧攻堅工作保駕護航”。紅巖村駐村第一書記田德全如是說。   

“現在國家的政策真的好,下來的幹部對我們像親人一樣,經常來家頭走訪,還幫助我們修路、建水池,真的很感激他們。”甕安縣永和鎮紅巖村村民彭大明說。

曾道學是天文鎮烏江村的精準扶貧戶,過去他一直靠種玉米為生,今年在村“兩委”黨員幹部的引領下,開始種植辣椒,一年下來,光種植辣椒的收入就達一萬多元。經濟收入和以前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

烏江村是一個以傳統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謀生的村寨。“自產自銷收益低”、“零工散工收入薄”是烏江村的真實寫照。近年來,烏江村以黨支部為個“火車頭”,流轉土地發展辣椒種植業,發動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參與,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和示範帶動作用,帶動村民種植辣椒、烤煙、茶葉、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2017年,全村共種植辣椒1000畝,收入達到200餘萬元,讓群眾真正實現產業增收,勞動致富。

在脫貧攻堅上,甕安縣始終以黨建為引領,運用城鎮帶農村、黨建帶群建、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四帶”招式,明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實施產業扶貧“重頭戲”,精準“座標”裡的多樣化扶貧,走出了一條與民同心、幫民致富的新路。2017年,全縣410名駐村幹部申完成駐村工作“十件實事”825件,投入資金達1.7億元,進一步完善了村級基礎設施,發展了一批產業,帶動了一批群眾脫貧致富。新建了9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建立了“組織共建、黨員共管、產業共創、發展共享”的“雙支部”工作機制,培養了829名黨員致富帶頭人,帶領了102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

提升隊伍戰鬥力 打造能征善戰的攻堅隊

“如果你們為我們把這條路修好,我們這個村民組的子子孫孫都會感謝你們,也讓我們享受一點社會主義的福。”在平定營鎮三合村墓墳村民組的群眾大會上53歲村民劉蘭書說出來群眾的期盼。墓墳村民組是三合村唯一還沒實現通組公路的村民組。為打通群眾出行難最後一公里,讓群眾真正感受到脫貧攻堅給他們帶來好處和實惠,平定營鎮黨委政府、三合村下沉駐點工作隊和三合村支兩委,主動作為,爭取項目和資金,通過召開群眾大會,與群眾溝通交流,耐心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化解內外矛盾。經過多方爭取,平定營鎮人民政府與遵義市富強電氣建安有限公司簽訂了三合村墓墳組新建通組路及硬化工程的修建合同。該通組路投資了60萬元,總長1.2公里,現在,道路已建成投入使用,墓墳村民組實現通組路的願望已得到實現。   

“我的祖國喲安又定,發展經濟喲促和平。千山萬水喲謀福祉,千方百計喲為人民。哎嗨哎嗨喲,哎嗨喲,千方百計喲為人民。”春節期間,永和鎮白水河社區婁方榮正在和宣傳隊們給村民表演節目,把黨的政策、白水河的變化編成山歌唱給老百姓聽。   

說起婁方榮,以前他可是村裡的“頑固派”“上訪戶”,總覺得幹部靠不住、忽悠人。可這些年,婁方榮也在用心琢磨:村裡的羊腸小道變成了4米多寬的水泥大馬路,一些原本破敗不堪的房屋得到了改造,看著村子一天天變好,村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來,想想自己以前做的事,婁方榮心裡有些慚愧:“幹部天天泡在村裡幫助我們搞產業,修水利,有時候吃飯都顧不上。幹部還是靠得住,是我們的貼心人,真心為老百姓在幹實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廣大黨員幹部是脫貧攻堅戰的火車頭。在甕安縣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甕安縣建立了縣脫貧攻堅指揮部、7個縣級工作專班、13個鄉鎮(街道)戰區指揮部、86個脫貧攻堅工作隊的四級聯動指揮體系,分期分批共選派2805名縣鄉幹部下沉一線,集中火力、全力攻堅。此外,還在脫貧攻堅一線深化“三亮一創”活動,號召廣大黨員全力服務脫貧攻堅,廣泛開展“共產黨員戶”“共產黨員示範戶”評選活動,開展黨員志願者服務3840餘次,幫扶困難群眾8921人,並在甕安黨建微信公眾號、甕安大數據平臺等進行系統宣傳,提高了社會知曉度和群眾滿意度。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全面小康,時不我待。為實現精彩脫貧,甕安不斷創新扶貧模式,打出扶貧“組合拳”,多方合圍向決戰決勝發起總攻,全面小康的夢想愈發接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