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排便習慣3步養成祕笈,一定不要當作兒戲!當爸媽的都要學學

家長應該做到熟悉孩子正常的排便模式、典型的大便形狀和軟硬程度。做到這一點可以讓你們更好地判斷孩子是否出現了便秘,便秘的嚴重程度如何。如果孩子在1~2天內都沒有正常排便,或孩子在排便的時候感到不舒服,那就需要幫助他建立起合理的排便習慣。要做到這一點,可以

從合理的飲食和建立規律的排便時間做起

對於還沒有開始學習上廁所的孩子,預防便秘的最佳方法是給他提供高纖維的飲食。而且隨著孩子長大,飲食中的纖維素含量也應該增加。一個孩子每天應該攝取的纖維素克數應該約為其年齡數加上5,例如,一個3歲的孩子每天應該吃至少8克纖維素。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多采購一些每餐至少含3克纖維素的穀類食物(麥片、餅乾、麵包、玉米粉圓餅、麵條)。確保你的孩子每天食用5次水果和蔬菜。在購買家庭日常食物前,仔細查看食物包裝上的標籤,瞭解纖維素的含量。

孩子排便習慣3步養成秘笈,一定不要當作兒戲!當爸媽的都要學學

一旦孩子長大到可以開始接受上廁所訓練,每天都要求孩子在馬桶上坐一會兒,最好是在飯後訓練。給孩子一本書、一個字謎或者一個玩具,讓他放鬆下來。鼓勵孩子堅持坐在馬桶上,直到出現排便,或者到15分鐘。如果孩子做到了,記得鼓勵他;如果還是沒有做到,應該繼續用一些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孩子最終也必須學會不在大人的指導下自己上廁所。

孩子排便習慣3步養成秘笈,一定不要當作兒戲!當爸媽的都要學學

如果已經聯合採用了上述方法,包括高纖維飲食、增加日常飲水量、培養排便習慣,都不能使孩子正常排便,那麼孩子有可能下意識地憋便。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諮詢醫生,他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每個孩子的病情都是因人而異的)。醫生可能指導孩子使用軟便劑、導瀉劑等治療藥物。少數情況下,便秘會越來越嚴重,孩子和家人都開始擔憂這個症狀,導致全家人每天大量的精力都放在試圖解決排便的問題上。目前已經有了一些系統性治療方案來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憋便的習慣都是在學習上廁所的階段養成的。剛開始坐在馬桶上或蹲在便池上的時候,孩子不願意鼓勁讓腸道運動起來排便,於是就開始憋便。而當下一次便意出現的時候,腸道運動就會引起腹部的疼痛。於是,孩子就會將疼痛和腸道運動聯繫起來,並因此而再次憋便。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會發展為一種強烈的恐懼。

孩子排便習慣3步養成秘笈,一定不要當作兒戲!當爸媽的都要學學

當出現這種嚴重的症狀時,就需要用灌腸劑或栓劑來為孩子清洗直腸。然後,再讓孩子口服大劑量的能夠軟化大便的藥物,使得腸道潤滑,防止孩子主動憋便。直至排便時腸蠕動不再伴有疼痛,孩子再次坐到馬桶上時不會有恐懼感為止。這種治療可能需要持續幾個月,慢慢地就可以停用導瀉劑了。在這種治療的同時,也應該繼續給孩子吃高纖維的飲食,並教他養成良好的上廁所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