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之後看書追劇總是會有一種距離般的代入感

三十歲之後看書追劇總是會有一種距離般的代入感

人生總是會有一些瞬間,如同加持般,會莫名地領悟到一種東西,如同一場長大,但是又會夾帶著些許蒼涼。

比如,現在看書、看電影、追電視劇,依然會有一種代入感,但是卻不同於當年的輕易沉溺,反而會有一種適當的距離感,在這種若即若離中,將自己慢慢帶入。時而試圖逃離,時而劇情一起,時而又想要孤獨的清醒。

前段時間看了那部蜂擁一時的《我的前半生》,連自己都沒想到,居然會被這種都市泡沫劇打動。儘管,很多人都在吐槽羅子君(馬伊琍)從家庭主婦到合資公司的諮詢顧問身份轉變的劇情設置過於生硬,很多人同樣吐槽賀涵(靳東)和唐晶(袁泉)的頂尖諮詢顧問的高冷範兒有點脫離生活,甚至連羅家那些狗血般的家長裡短都顯得太過聒噪,但其實這部電視劇的一些底層邏輯設置得還是恰如其分的。

三十歲之後看書追劇總是會有一種距離般的代入感

關於職場的爾虞我詐,關於婚姻生活的七年之癢,關於愛情的長跑與保鮮,關於所有的背叛與救贖,一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可謂五味人生、世間百態也不過如此。每個人在這部劇中,都能夠讀到生活的諸般不易。

在整部劇中,沒有所謂的弱者,也沒有所謂的強者,每個人都曾經拘囿於自己的生活中,不曾掙脫、難以釋懷。等到所有的磨難與不易一一迎來,才發現,最初的等待或許只是一場錯愛。於是,該轉身的轉身,該離開的離開,有人執拗般的決絕,有人故作灑脫狀的手放開,有人在等待眼淚的風乾,有人早已被歲月拋在了九霄雲外。

羅子君的那場家庭變故,如同一根隱藏的線,彷彿我們每個局外人都隱隱被這根線所牽制掣肘。似乎某個早晨,我們也會在往常的餐桌前,被對方不經意的說聲離開。

唐晶十年未曾的釋懷,看似是一場愛情中揉不得沙子的堅貞,卻淪落到固執決絕般的迷離。每一場愛情,或許都會慢慢被等待耗幹,終於等到某一天不能擁抱時,才會記起那種相擁時彼此慰藉過的溫暖。

賀涵的高冷、理智與看似無所不能,但是內心深處卻始終如同一個孤獨的小孩兒。不是所有的脆弱,呈現的形式都是弱小與唯諾,還有一種是以不可一世的傲嬌掩蓋了內心深處的嬌小。

陳俊生無辜的老好人,終於選擇了逃離那場毫無滋味的婚姻。以一種無奈但又決絕般的離開,試圖想要找到生命的精彩。只是,如同列夫托爾斯泰說的那樣,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但是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略過世間風雲的老卓,看似雲淡風輕,那只是太陽未曾隱匿時的刻意清醒罷了。那輛不曾載人的摩托,不是不願載人,只是不想增加負擔。如同老卓自己所說,人生總要有幾個對不起的人,這樣才不至於過於遺忘和倉皇。

看似少不經事的洛洛,卻恰恰有一種大無畏的擔當與勇敢。只是,在她不顧一切的向前奔跑時,老卓的摩托車只是一個載人工具,他的心裡並未留有洛洛的位置,亦或者說他已沒有勇氣再為洛洛在心中移開一個空隙。

三十歲之後看書追劇總是會有一種距離般的代入感

無論是被生活所迫的人,還是竭力追求自我的人,無論是一次次逃離的人,還是總要被生活撞得滿懷的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跡上努力的奔襲著。

人生,或許是一條拋物線,或許是一條曲線,或許是一個句點,也或許就是一次次的斷開、延續、再斷開。總之,誰都試圖想要在自己的那個線上,畫出一個完美的圓。

雞湯各有各的味道,人生各有各有的跑道。有時候,生活就是一味草藥,初聞味道刺鼻,熬製之後藥味漸濃,服下之後藥入喉腸,待到入胃,看似解病,實則慰心。

三十歲之後看書追劇總是會有一種距離般的代入感

記得當年網上有一句毒雞湯,“若她涉世未深,就帶她看盡人間繁華; 若她心已滄桑,就帶她坐旋轉木馬。”那麼,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們,尚未看盡繁華,卻依舊心繫木馬。過了這個年齡,反而更容易感動,更會被內心的某種柔軟和悸動輕易包裹,然後慢慢自我咀嚼,直至生長、蔓延,然後茂盛。

我們也已過了前半生的年紀,回首相望時,才發覺走過的路,似乎都已經歪歪斜斜。向前看時,又彷彿一切已經停滯。只是,還有一顆曾經滾燙的心,在一點點的遊走。

所以,這一程,看似已經落定。下一程,或許已在腳下延展。

三十歲之後看書追劇總是會有一種距離般的代入感


三十歲之後看書追劇總是會有一種距離般的代入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