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嗎?

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嗎?

  拼多多上市了,但這家年輕公司所引發的爭議卻越來越大。

  就在7月28日,知名電視品牌創維發表聲明稱,該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並保留追究“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的全部法律責任。創維憤怒的原因在於,拼多多平臺上頂著創維之名售賣的產品竟然不止一款,他們羅列的“李鬼”產品至少包括:創維先鋒、創維雲視聽TV、創維嘉、創維美、創維酷酷、創維雲視聽、創維e家、創維……

  大概不止創維一家對拼多多平臺上的假冒產品感到憤怒——從目前社交網絡上流傳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圖片來看,至少還有“超熊”洗衣液、“立日”洗衣液、“雲南中藥”牙膏、“紅午”功能飲料、“TGL”電視、“小米新品”液晶電視……除了日用品和家用電器這些重災區外,連知名童話作家鄭淵潔也在微博吐槽,拼多多竟然還在賣“皮皮魯系列”盜版書。

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嗎?
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嗎?

  過去十幾年,中國艱難地甩掉了“山寨大國”的帽子,萬萬沒想到,有些電商公司卻通過“模式創新”,又幫我們撿回來戴上了。微信公眾號“起朱樓宴賓客”諷刺道:

  “拼夕夕的上市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

  要什麼體面,拿下市場就是勝利

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嗎?

  幾個月前,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就將近3億,而GMV已僅次於淘寶和京東。

  拼多多的成功路徑類似今日頭條——它們發現了曾經被邊緣化但如今正在走向互聯網舞臺中央的消費者們,它們都抓住了三四線以下最廣大城鎮互聯網用戶的信息與產品消費痛點:廉價、易得、對產品質量沒有識別力或完全不在意。

  一言以蔽之:這些“農村包圍城市”的公司,抓住了溫飽(不是小康)人群的消費需求,倘說“倉稟實而知榮辱”,那他們的字典裡壓根兒就不存在“體面”一詞。

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嗎?

  via 豆瓣 @請勿轉播

  拼多多CEO黃崢對此辯稱:“淘寶吃過的苦,(拼多多)都躲不過。”言外之意,你淘寶當年不也是靠各種山寨假冒產品獲取用戶野蠻生長起來的嗎?淘寶做得,拼多多就做不得?拿三歲的淘寶與三歲拼多多的GMV做對比的話,拼多多這“苦頭”怕是要多得多。

  目前,目前還沒有友商願意對這個邏輯陷阱發表看法。

  因為沒錢,所以正義?

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嗎?

  黃崢曾說,(北京)五環內的人不懂拼多多——好的,感謝詭辯大師黃崢,北京的媒體人還是看得懂拼多多的,畢竟他們絕大部分在五環內上班,卻在五環外睡覺和消費。

  拼多多並非沒有同情者,而他們本著“存在即合理”的精神,也道出了一個事實:你在三四線以下的城鎮和村頭小賣部購物,貨架上的東西和拼多多沒有任何區別。讓他們買正品,首先這些消費者得能買得起啊。

該以窮人之名原諒拼多多嗎?

  這裡蘊含兩個爭議:

  第一,因為這些消費者生活的環境本就充斥著廉價山寨假冒產品,所以他們使用拼多多,不過是把消費場景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為什麼只怪拼多多,不怪小賣部?

  第二,因為沒錢,所以買不起正品,窮人之前不敢想象的產品,如今竟然可以出低價唾手可得。這不算為消費者造福?

  首先,因為賺錢且暫時沒有受到制裁,就丟掉正義觀念,這是近些年來商業發展的慣例,即令某些跨國公司亦如此。 現在你需要樹立起是非觀念了:小城鎮消費者面對的惡劣的線下零售環境,是亟需革除的商業毒瘤,而不是新商業模式賴以成長和催熟的溫床。不能因為小賣部賣假貨就認為“存在即合理”,從而推定拼多多賣山寨假貨就合理。事實上,凡是賣假冒山寨貨的,無論線上線下,都應該被抵制而非被鼓勵。

  其次,拼多多的同情者們大概認為,拼多多之所以善莫大焉,是因為其“品牌降級”換來了窮人的“消費升級”。撥絲抽繭後的邏輯是:既然山寨假貨便宜而且還“能湊合著用”,那麼窮人就應該感到高興,也應該感謝拼多多的商業模式。

  換你是窮人,你願意接受這種犬儒邏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