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运动品牌第二梯队在中国的困境

国际运动品牌第二梯队在中国的困境

第二梯队,其实说得有些宽泛了。如果严格细分的话,New Balance Puma UA Asics Reebok Umbro Joma 等等品牌在中国还是有明显的强弱之分。但尽管这几大品牌在中国的生意有大有小,但在今年面临的困境却是一致的。耐克阿迪愈发强势,安踏李宁迅速提升,这些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国际运动品牌,最近在中国显得步履维艰。

-

曾经,中国市场的运动品牌布局是非常传统和稳固的。耐克阿迪价位最高,品牌号召力最强;其次是彪马锐步Umbro等二线品牌,价格略低(整体而言而非每一件单品),依靠着自己的资源和背景依旧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着「名牌」的地位;最后是价格低廉,品牌形象一般甚至较差的国产品牌。大家各自瞄准着各自的目标消费者,各自赚着各自的钱。

但这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里已经成为了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市场。所有运动品牌都会想在这里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顶端的耐克阿迪凭借着自己最强的资源和最雄厚的资金,将产品线越做越广,随之而来的目标消费者人群也越来越大,于是生意水涨船高;而国产品牌则是依靠着工厂端和供应链的优势,通过并不十分光彩的模仿手段发家致富,在低级别城市大幅度提升了营收能力,迅速发家致富。并且在仓廪足之后开始知荣辱,更多致力于用各种手段进行品牌建设,也在这几年收到成效,尤其是今年。

国际运动品牌第二梯队在中国的困境

所以,最上头的在往下压,最下面的在向上顶,于是中间的这一批牌子,逐渐开始感受到了呼吸困难。

-

中间的这批国外品牌,没有耐克阿迪这样顶尖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组合,也没有国产品牌在工厂端和渠道方面的天然优势。于是这几年虽然他们此起彼伏地在国内市场冒头,有过各自的好时光,但来到 2018 年,他们需要投入更多才能有稳固住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我相信,之后的每一年,这些第二梯队的品牌都会面临比今年更严格的考验。

开年至今,彪马和 UA 很明显都进入了调整期。前者在经历了三年由 Rihanna 和 Platform 开创的好时光之后,急需重新拿出同级别的全新产品来刺激消费者。今年的 Suede 50 周年办得不上不下,已经对品牌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品牌紧急提前老爹鞋的发售时间,力争不错过这一顾热潮;UA 则是几乎走在一条不归路上,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们有复苏的可能;别说赶上现在的运动时尚趋势了,就是稳固原有生意基础,UA 都很危险;而曾经的第三大巨头 New Balance 虽然生意份额依旧不低,但在产品上已经连续两三年没有惊喜。面对着在产品和营销上都大幅提升的安踏李宁,日子还真的是不好过。

国际运动品牌第二梯队在中国的困境

对第二梯队的国际品牌而言,他们需要开发并利用自己独有的优势,并抓住这个点无限放大。这一点和阿迪耐克以及国产品牌是有所不同的——他们的优势太明显了。二线梯队的品牌,更多只能找到战术上的突破口,以此爆发或增长 2-3 年之后,再寻新机会。

国际运动品牌第二梯队在中国的困境

比如彪马曾经利用好了 Rihanna 这个超级巨星实现了业绩爆破;UA 一度用自己在运动服方面的专业性和口碑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而 ASICS 更是依靠「四大跑鞋」的江湖传说以及优质的跑步鞋一直稳定着自己的生意;找到或者开发出这些细小的优势,并且放大并深耕,这是二线国际品牌的生存之道。Umbro 在中国重启为啥毫无声响?因为没有专注并提升自己在足球领域的竞争优势,反而是想通过低价简单的产品来直接抢夺中国市场的生意份额;至 Joma 就更不谈了,本身也没啥优势……

-

不知道很久以后,2018 年会不会被冠以「**元年」的名号。

这真是与众不同的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