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早上起來用“vivi”手機看到一條大新聞,拼多多居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了!要說拼多多可真是我們貧民窟女孩的“福音”,不僅東西和大牌差不多,而且價格還便宜,小編忍不住為自己的精明暗自竊喜。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正當小編哼歌時,沒想到有人卻說拼多多涉嫌賣假貨、搞山寨。一時間討伐聲四起,拼多多剛上市,就攤上事了。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拼多多:靠山寨堆起的上市之路?

美國當地時間7月27日,僅用了2年11個月,“網絡新生代”拼多多就於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上市後,拼多多市值達到2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33億元)左右,80後創始人黃崢也一躍而起,身價甚至超過劉強東。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隨著市值上漲而來的,是上週末對於拼多多“假貨”氾濫的持續批判。

打開拼多多,出現在我們眼前的產品乍一看是“小米”“創維”“vivo”“索尼”“三星”等大牌,實際上都是打著擦邊球的小廠組裝貨。它們藉著拼多多這一平臺,大量“碰瓷”知名品牌。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它們有的名字與大廠品牌相仿。比如康佳視界、索尼新品、松下智能、超熊、好太太等等。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有的外觀設計與大牌如出一轍。如果不認真看品牌名字,你是不是也會以為這就是立白和藍月亮呢?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7月28日,創維數字大股東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發佈聲明,稱公司正與拼多多嚴正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創維電視產品的展示及銷售活動,並保留追求拼多多及相關侵權方責任的全部法律權利。

7月29日,童話大王鄭淵潔發佈微博稱,拼多多平臺上的專營店銷售盜版皮皮魯圖書,這種行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拼多多為什麼能爆紅?

短短3年時間,拼多多在淘寶、京東、蘇寧等知名電商平臺的重重包圍下,殺出一條上市之路;從一個無名小卒,躍升為行業大佬。

當整個電商市場已接近飽和時,拼多多是如何搶佔一席之地的呢?

1.“病毒式”裂變營銷

縱覽拼多多發家史,離不開“拼團砍價”這一關鍵詞。原本賣五六十的商品,通過拉人拼團,就能以二三十的價格購入。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這種拼團的形式不限群體,任何人都可以發起,並動員身邊的人購買。背靠熟人社交,通過“口口相傳”,拼多多不斷變化社交分享玩法,依靠人際互動實現分裂擴張。在這種“病毒式”的營銷方式下,不僅拼多多的獲客成本極大降低,也提升了用戶的參與感。

2.超乎想象的低價

有人說,拼多多就像是網購界的快手。當其他同質產品將目光對準中高端人士,拼多多則向“五環外”“六七線小縣城”拋出橄欖枝。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受“身邊即全世界”理論影響,不少人以為現在早已是電商的時代,然而中國鄉村還有許多人從來沒用過網絡購物。不會網購、網購太貴、沒有網購渠道……這些因素限制了鄉村互聯網消費。

而朋友之間互推、低價到超乎想象的拼多多一出,就迅速搶佔了六七線市場,讓很多家庭第一次用上了液晶電視、血壓計、榨汁機,享受網購帶來的樂趣。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中國鄉村常住人口占全國比例41.48%,可支配收入較低,相比於產品質量,他們更加在意價格。拼多多將市場定位在這裡,也正應了黃崢的那句話:“重要的不是消費升級或降級,而是匹配,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下買到合適的東西。”

低價不能成為山寨產品“保護傘”

雖然拼多多讓更多低線城市和農村消費者享受到現代社會生活的便利和豐富,但低價並不意味著山寨和假冒偽劣。

老乾媽、阿里巴巴、大白兔奶糖等企業註冊了十幾個近似的商標,就是為了打擊假貨氾濫、“傍名牌”侵權。而今這些假到不能再假的產品,換了渠道和平臺就大搖大擺地走進千家萬戶,平臺還藉此成了3年內上市、市值數百億美金的大企,這究竟是在諷刺誰?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拼多多的上市,將我國幾十年來辛苦建立的產品質量監督體系付之一炬,讓10多年前的那場“聯合打假行動”成了空談,“315大會”也成了擺設?在商業面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應形同虛設。

“山寨”與“低價”齊飛的時代,電商平臺的售假賣假事件一直屢見不鮮。早在拼多多誕生之前,淘寶、聚美優品等平臺也曾經歷過“假貨”風波。

為了解決“假貨”問題,淘寶關閉了大量疑似侵權店鋪,成立阿里打假隊與全國23個省開展線下打假合作等,努力數年才遏制住猖獗的“假貨”,扭轉口碑、成功贏得用戶芳心。

“山寨”與“低價”齊飛,拼多多還能“拼”多久?

而今拼多多再次面臨“山寨”這一難題,有了電商圈大佬們的前車之鑑,要想謀求長期發展,拼多多應該明白該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