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在中國的地形圖上,一條高聳挺拔的山脈橫亙在甘肅省和青海省之間,俯視著河西走廊,這就是古時被匈奴稱為“天山”的祁連山。祁連山是一座對河西走廊舉足輕重的山,從祁連山發源的河流滋養著河西走廊的綠洲。而且祁連山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高峰,更是不同民族精神的巔峰。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祁連山東西向綿延近千公里,默默守護著河西走廊

祁連山位於甘肅和青海境內,是兩省的界山。古時匈奴稱“天”為祁連,從河西走廊南望,陡峭高大的祁連山直插雲霄。祁連山地處西北乾旱區,北邊是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邊有柴達木乾旱盆地,西邊是庫姆塔格沙漠,東邊有黃土高原,祁連山像是一座伸進西部乾旱區的溼島。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在祁連山的庇護下,河西走廊形成一個個綠洲城市,併產生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

祁連山東西向綿延近千公里,默默守護著河西走廊祁連山位於甘肅和青海境內,是兩省的界山。古時匈奴稱“天”為祁連,從河西走廊南望,陡峭高大的祁連山直插雲霄。祁連山地處西北乾旱區,北邊是北山戈壁和巴丹吉林沙漠,南邊有柴達木乾旱盆地,西邊是庫姆塔格沙漠,東邊有黃土高原,祁連山像是一座伸進西部乾旱區的溼島。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在祁連山的庇護下,河西走廊形成一個個綠洲城市,併產生了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絲綢之路

在今天,沿著祁連山脈,依次分佈著六座城市。

其中有四座是由2000多年前的漢武帝所親自設立命名。

這便是著名的河西四郡: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設武威、酒泉兩郡

公元前111年,分置張掖郡、敦煌郡

現嘉峪關市為1965年設立,原屬酒泉郡

現金昌市為1982年設立,原屬武威郡

現敦煌市為縣級市,屬地級市酒泉市的一部分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武功軍威,震懾四方。

這,就是武威。

位於武威天祝縣中部的烏鞘嶺

是隴中高原與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線

圖為烏鞘嶺下的漢長城,武帝時期所築(攝影©牛民)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武威,曾經作為中國第三大城市,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涼州

很長時間以來,它是西北地區的軍政、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眾多文人騷客嚮往的“國際化大都市”

出土於武威雷臺漢墓的馬踏飛燕(東漢)

象徵著中原王朝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攝影©大漠印象)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

從武威往西北方向約240公里,猶如漢帝國的一隻手緩緩向遠處伸去,觸摸到了河西走廊的咽喉——張掖。

張掖位於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中上游

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在張掖東南方向120公里處的草原上,有世界上最大、歷史最久的馬場——山丹軍馬場。

馬場的創始人正是霍去病。

山丹軍馬場位於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焉支山

山勢平緩,水草豐美,以出產良馬聞名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在這裡馴養的良種駿馬,伴隨著漢家將士馳騁在黃河以西的廣闊土地上,保家衛國,開疆拓土。

公元前60年,漢帝國在今輪臺縣設立西域都護府,以河西走廊為橋樑,將今天新疆和中亞一帶廣大地區納入主權範圍。

至此,直達地中海的商路全線貫通,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交流開始繁榮興盛。

張國之臂掖,以通西域。

這,就是張掖

張掖古稱“甘州”,甘肅省“甘”字的出處

它是河西走廊上最為富庶的城市

人稱“金張掖,銀武威,玉酒泉”

圖為張掖市東北郊的潤泉湖溼地公園(攝影©拉奧孔)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一生都愛酒如命的李白來為酒泉代言,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從張掖出發,沿黑河順流而下,穿過一片荒蕪之地,河西走廊上的第三塊綠洲赫然顯現。

酒泉盆地毗鄰祁連山冰川資源最豐富的西部山區

大小十餘條河流穿城而過

圖為金塔縣以西的萬畝人工胡楊林(攝影©陽光名古屋)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自金塔鼎新鎮到額濟納旗湖西村的黑河河段

便是人們口中的弱水(攝影©布爾金)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酒泉有這樣一個傳說,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此大敗匈奴,漢武帝賜御酒到前線表彰戰功。

而軍士甚眾,酒則只有一罈,年輕的將軍不願意獨飲,遂將御酒倒入泉水中,全軍將士使用頭盔盛水引用,此泉遂得名為“酒泉”。

此地亦被武帝命名為酒泉郡。

城下有泉,其水若酒。

這,就是酒泉

酒泉,古稱“肅州”,甘肅省“肅”字的出處

酒泉鼓樓,始建於東晉永和年間

四門額題:北通沙漠、南望祁連、東迎華嶽、西達伊吾

與長城西端的嘉峪關遙相呼應(攝影©老牛)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萬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

送君走馬去,遙似踏花行。

別過酒泉,繼續往西,便來到河西走廊上最後一座節點城市——敦煌。

舉目四望,這裡已然看不到巍峨的祁連山。

走馬出關,只見黃沙蔽目,日月蒼涼,疾風勁草,恍若隔世。

鳴沙山,位於敦煌城南5公里處

它是世界上距離城市最近的移動沙丘(攝影©晉南山人)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為據守河西走廊,漢武帝在敦煌以西的兩條要道上分設陽關玉門關

走出這兩座關卡便走進了廣闊的西域。

此後,或沿崑崙山北麓山腳,或取道天山南北兩側,一路西行,可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左),陽關(右)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千百年來,這兩座雄關相對而立,如一雙眼睛見證著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也似一對利齒,守衛著絲路商旅的安危。

敦實牢固,盛大輝煌。

這,就是敦煌

敦煌莫高窟與張騫出使西域壁畫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

也是東西方文化在河西走廊交匯融通的歷史見證

絲綢之路上河西四郡,訴說著帝國的希望和懷揣未來的夢想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跨過黃河,跨過黃土高原,

曾經遙遠的西域如今已不再遙遠。

祁連山下的那一排城市,也早已超越了往昔的輝煌。

從武威,到敦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