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下治:藥敷湧泉穴可治這11種疾病!

湧泉穴位於足底的正中,即足底前1/3處的凹陷中,由於該穴是足少陰腎經的要穴,所以,經常按摩湧泉穴可以起到益精補腎、強身健體、疏肝明目的作用。根據中醫“上病下治”的原則,在臨床上,人們多采用中藥外敷湧泉穴的方法來治療很多疾病,由於此種方法具有取穴容易、應用方便、療效可靠的特點,容易被患者和家屬接受。

外敷湧泉穴,是將鮮藥搗爛,或將幹藥研成細末,加以雞蛋清、凡士林、醋、蜜調和,直接敷貼於湧泉穴,讓藥物接觸皮膚、經穴,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現介紹幾種敷湧泉穴巧治常見病的方法。

上病下治:藥敷湧泉穴可治這11種疾病!

1 高血壓:

①桃仁、杏仁各12克,梔子3克,胡椒7粒,糯米14粒。入研子搗爛,加上1個雞蛋清調成糊狀,分3次用,於每晚臨睡前敷在湧泉穴,晨起除去,每夜1次、每次敷1足、兩足交替敷貼,6次為1療程,3天測量1次血壓,敷藥處皮膚有青紫無妨。

②吳茱萸10克,龍膽草6克,土硫磺2克,硃砂1.5克,明礬3克。共研成細粉,每次取適量、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於雙側湧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兩日1換藥,1月為1療程。

③吳茱萸降壓膏,貼湧泉穴,24小時換1次,5天為1療程,連貼2~3療程。或用吳茱萸粉18~30克,用醋調糊狀,敷於雙足心,一般12~24小時,血壓開始下降。

2 風熱感冒:

白芥子9克,雞蛋1個。將白芥子研成細粉,然後用蛋調勻,分成兩份,敷於雙側湧泉穴,1小時後取下,本方有較好的退熱效果,適用於高熱不退。

3 肺結核咯血:

取大蒜10克,大黃粉6克,肉桂3克,冰片3克。將四味搗勻貼敷雙側湧泉穴,然後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第2天早晨取下。每晚貼敷1次,3次為1療程。

4 急性扁桃體炎:

黃連30克,吳茱萸20克。共研細末,混勻、取藥適量,加食醋調成膏狀。晚睡前敷於雙側湧泉穴,然後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次日早晨取下。每晚貼敷1次,3次為1療程。

5 咳嗽:

大蒜10瓣。搗成泥樣,取搗泥後的大蒜似豆瓣大一團,置於傷溼止痛膏中心,每晚洗足後貼雙側湧泉穴,次晨除去,連貼3~5次,大多即愈。本方不僅治療成人咳嗽,而且對小兒百日咳也有良效。

上病下治:藥敷湧泉穴可治這11種疾病!

6 病毒性結膜炎:

取黃連30克。研成細末,用時取上藥適量,用冷開水調成粗狀,敷於雙側湧泉穴,覆蓋紗布、膠布固定,每日1次。

7 水腫:

取蓖麻子30~40粒,紫皮大蒜1枚。將其皮及外殼脫去,一同搗成糊狀,分成2等份,分別塗敷雙足湧泉穴,外以璃璃紙覆蓋並用繃帶紮好。1周換藥1次,至腫消為度。

8 小兒口角流涎:

吳茱萸12克,膽南星4克。只研細末、混勻,用陳醋調成糊狀,貼敷湧泉穴,固定,連用3~4晚;或用生南星9~12克,乾燥後研細粉,用食醋調勻,臨睡前外敷湧泉穴,外用消毒紗布纏扎,連用2~4晚。

9 腮腺炎:

吳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16克,膽南星3克。乾燥後共研細末,混勻,每次取藥粉6~15克,加醋適量,調成糊狀,外敷湧泉穴,固定,連用3~4晚。

10 小兒洩瀉:

大蒜12克,搗爛,調拌雞蛋清。外敷貼湧泉穴,或用胡椒12克,艾葉、透骨草各30克,共搗爛,調拌雞蛋清,外敷貼足心,固定好。

11 口腔炎:

吳茱萸乾燥後研細粉,1歲以下每次4.5~6克,1~ 5歲用6~9克,5~15歲用9~12克,15歲以上用12~15克。加醋調成糊狀,敷湧泉穴,用消毒紗布或膠布固定,24小時後取下,或取吳茱萸、附子各10克,乾燥後共研細粉混勻,用食醋調成稀糊,塗敷湧泉穴(兩足心)、固定,連用兩晚,或用吳茱萸18克,肉桂12克,研細粉,混勻,用醋調敷湧泉穴,連用1~7晚。

戳下方鏈接,諮詢神黃名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