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上林縣一老人在家中不幸死亡,兩歲幼兒靠自來水成活,你怎麼看?

養生番茄


留守的不只是兒童,還有老人。

一老一小在家中相依為命,老人突發疾病死亡,可憐的孩子只能靠喝自來水維持生存,要不是被村民發現,後果不堪設想。

看到這一幕悲劇,我想很多人都會心頭一緊,卻又倍感無力——像這樣的留守老人和孩子並不是個例啊。

簡單回顧一下事件經過:

7月22日前後,廣西南寧上林縣三里鎮雙羅村韋揚莊,60多歲的韋錫明老人病死在家中。7月27日,當村民來借農具時,發現了老人已經腐爛發臭的遺體,還在其旁邊找到了老人2歲多的孫子阿奇,孩子已經餓得奄奄一息,5天多來,全靠喝自來水撐了過來。



原來韋錫明老人的老伴兒今年年初去世了,兒媳婦嫌家裡窮,去年離家出走一去不回,兒子韋江今年4月外出打工賺錢,留下了一老一小兩個人在家中留守。韋錫明老人身體不好,體弱多病,孫子阿奇也患有未知疾病,連幼兒園都去不了。

就這樣,一老一小在家中發生了意外也無人知曉。難以想象,兩歲多的阿奇是怎樣熬過這5天的,沒吃的,也不會呼救,甚至不明白爺爺已經死了,漫長的黑夜、疲憊的身體、飢腸轆轆的感覺、冰冷發臭的遺體、無助的孩子……



不幸中的萬幸,孩子得到了救助,沒有發生更悲慘的事情。事到如今,我們又能說什麼呢?

想要養家就得背井離鄉去打工,這點很無奈也很現實。只是韋江真的應該定時給家中的老父親和孩子打個電話,既能報平安又能及時掌握家中的情況。倘若早點發現父親發病身亡,或許還能早點通知親戚或村民把孩子照顧起來。不得不說,在這點上,韋江做的不夠好。

這是個很悲慘的故事,令人遺憾的是,此類事件不會是個例,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組成的留守家庭何其脆弱又何其無奈。

雖然我們一直在提倡關愛留守兒童,但想要短時間內改變這個現狀,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能有一份工作可以養家餬口,可以留在家鄉留在親人身邊,誰還會背井離鄉?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工作,這是很多農民工和普通勞動者面臨的終極難題,實在找不到好的辦法,只能讓家中的老人肩負起更多責任,似乎是要壓榨光他們最後一點點能量。

然而,除了脆弱無助的孩子,日漸衰老的老人也是弱勢群體,兩者呆在一起,一旦發生意外,真的很難第一時間自救或者尋求救助。

最後,還是希望那些出門在外的打工者,最好養成定時給家中老人打電話的習慣,一方面可以瞭解老人的身體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孩子的成長問題。萬一發生意外,也能及時尋求幫助。(這不是最好的辦法,卻是目前能做到和最容易做到的事情)


夜雨如書


99隨便語:爺爺病死家中5天,兩歲幼兒躺在爺爺身邊,靠自來水活命,讓人心酸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

一位可憐的老人走了。

他是孤老,家裡是村裡貧困戶,兒媳因為嫌棄他家窮而離家出走,兒子被迫遠赴外地打工,留下兩歲多的孩子,由體弱多病的爺爺照顧。

這對爺孫倆相依為命,尚未長大懂事的孫子,成為爺爺臨死前唯一的見證人……

如此淒涼景象,你是否覺得似曾相識?

是的,這就是當代很多農村家庭的現狀,年輕人外出打工,家裡留下老人和孩子,成為留守家庭,唯一的區別,有的老人咬牙堅持著,有的堅持不住倒下了。

事發經過——

(1)7月27日,廣西南寧上林縣三里鎮雙羅村韋揚莊,一位66歲的老人病死家中。

(2)韋錫明老人的老伴,在今年初去世了,韋錫明自己常年體弱多病,但也只能咬著牙,獨自一人撫養尚未滿3歲的孫子阿奇。

韋錫明的兒媳婦是外省人,因為嫌棄家裡窮,去年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

韋錫明的兒子叫韋江,因為想賺錢改變家裡的現狀,在今年4月,隻身去往廣東打工。

(3)事發時,有村民來到韋錫明老人家裡,想借一把農具,於是發現了慘烈的現場,老人躺在床頭的地上,屍體已經腐爛,孫子阿奇就躺在老人身邊,已經全身癱軟,奄奄一息。

經過搶救4小時後,阿奇才恢復意識。

(4)經過分析,韋錫明已經去世5天左右,在這5天裡,年幼的阿奇沒有食物,靠著打開廚房裡的水龍頭喝水,才活了下來。

(5)不滿3歲的阿奇,原本身體就不好,不知道什麼原因,有時候會身體抽搐,發暈,所以連村裡的幼兒園也沒法上。

經過這次事情後,阿奇會吃村民給他的零食,卻總是一言不發。

這家人太可憐,村民自發為他家捐款,目前已經籌集到2萬元,希望可以給阿奇治病。

第一,這是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的真實寫照。

這對爺孫倆的事情,看得人鼻子發酸,因為爺爺可憐,孫子更可憐。

這樣的家庭,在很多貧窮地區農村裡都能看到,大概的過程是這樣的:

當家裡男孩子長大,就出去打工,然後碰運氣帶回一個外地女人,結婚生孩子,然後女人嫌棄家裡窮,悄悄跑了,已經變成父親的男孩子再次出去打工,家裡留下老人和孩子。

這就是一次次的重複。

我們可以猜想,當孩子長大,又會重複他父親的老路,出去打工,再帶回一個女人,結婚生子,如此重複……

第二,我們不能責備阿奇的父親,甚至不能責備他的媽媽。

在這樣的故事裡,阿奇的父親是個弱者,他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賺不到很多錢,所以沒本事找到踏實過日子的女人。

但這不是他的錯,他自己也不想成為失敗者。

我們甚至不能咒罵阿奇的媽媽,那個拋棄兒子,拋棄丈夫,一個人逃跑的女人。

人都不是聖人。

任何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那個女人同樣也想幸福,但她和阿奇的父親沒有感情,當她認識到這個家庭的貧窮,無法給她幸福的時候,她就會逃跑。

她是個壞女人,然而,她的壞卻符合人性。

假如你是個女人,你面對同樣的狀況,你能保證自己甘願貧窮,不逃跑嗎?

結束語:在這個悲慘的故事中,我們甚至無話可說,因為你發現,你和故事裡人物,其實是同一種人。


99隨便


下午看到一條新聞,說是老人去世多天,孩子靠自來水活了下來。具體如下:

7月27日,南寧上林縣三里鎮雙羅村韋揚莊,有一名老人在家中不幸死亡,因為農忙時節,沒有人注意,多天後鄰居去他家借農具,發現一樓有自來水流出,到二樓一看,老人已經死亡至少五日,身體已經發爛發臭,而身邊的孩子也奄奄一息。


原來因為貧窮,孩子的母親已經改嫁,父親在廣東打工,孩子由年老多病的爺爺照顧。孩子又經常抽搐,犯暈,沒有學校敢收留孩子入學。老人去世這幾天,孩子靠喝自來水活了下來。

據村民講的確聽道有孩子哭泣,但是因為忙於農忙,並沒有太在意,老人去世後,村民覺得可憐的幼兒能活下來已經萬幸,目前村民正在給幼兒及老人家捐善款。


看完新聞,我內心很糾結,又看看身邊剛兩週的孩子,和六十多歲的母親,心裡有一種人到中年的滄桑感。

母親在我生孩子之後過來幫我帶孩子,她有十幾年的高血壓,平日裡,我工作比較忙,母親總是會說“你忙你的,我沒事,不就看一個孩子嗎?”我內心裡總是放心不下,在單位附近租了房子,又在家裡安裝了攝像頭。

說實話,沒孩子前,我天真的以為生完孩子就沒事了,有孩子後,我才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因為看孩子就是一個大問題,像我這樣經濟條件有限的人,只能把孩子託付給家裡老人,可是母親身體也不好,這兩年,她腿疼,腰疼,高血壓嚴重……我工作又很忙,背地裡,我都不知道大哭過多少次。

在有限的時間裡,我拼命地看育兒書,只是希望孩子能夠少生病,聽話一些,懂事一些,還好,孩子如我所願,從一週兩個月開始自己吃飯,吃飯前會自己洗手,吃完飯會自己收拾碗,現在開始學著自己刷自己的尿盆……

都說我特別寵愛我兒子,只有我覺得有些虧欠,他還這麼小,本來有些事情我應該讓他大些再做,但是,有時候我會想,萬一哪天老人有事了,我又不能丟下工作,他可能需要自給自足。


這件事情裡的孩子能夠活下來,可能和老人的教育有關係,也可以說是“求生本能”,或者說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有人可能聽說過“吃大餅”的故事,說是母親出遠門給烙了張大餅,結果回來孩子餓死了。

可能很多人以為這是故事,但是真有類似事情發生過,所以我總在想,如果我們不能保證陪伴孩子一輩子,那麼應該從小就教會他一些生存本領,豈不是很好。

有時候我也懷疑自己的想法,但是我一直認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孩子留再多的財物,都比不過讓孩子學會生存的本領。


幸福媽媽的秘密


留守兒童,老人,這本是一件悲傷難過的事,即使是一個少不更事的幼兒,也有自己強烈的求生慾望,在爺爺突然離世,身邊無一人的情況下,兩歲幼童靠著自來水活了下來,這是求生欲,還有句話叫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孩子能打開自來水求生說明什麼?只能說明這個年僅兩歲的孩子對自家水龍頭不是第一次開啟喝水了,這背後的故事太過於心酸,可想而知這個兩歲幼童與爺爺過著怎樣的日子。這無助的幾日裡孩子經歷了什麼苦難,無不讓人落淚。

事件描述:7月27日,南寧上林縣三里鎮雙羅村韋揚莊,有一名老人在家中不幸死亡,因為農忙時節,沒有人注意,多天後鄰居去他家借農具,發現一樓有自來水流出,到二樓一看,老人已經死亡至少五日,身體已經發爛發臭,而身邊的孩子也奄奄一息。

孩子父親常年在廣州打工,孩子母親改嫁他處,孩子自身因為有疾病,經常抽搐、犯暈,當地幼兒園不敢收,孩子一直和年邁爺爺生活在家裡,留守兒童老人就經歷了這樣悲慘的一幕。

這件事的背後暴露出的恰恰就是一直以來關於留守兒童和老人的故事,因為生活,年輕人不得不外出打工養家餬口,不得不將年幼孩子丟給年邁老人撫養在農村,孩子沒有一個好的教育,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往往都是缺吃少穿,這樣的留守兒童比比皆是,所以也是造成此事發生而在多日後才被發現的禍根。

生活無奈,近兩年來國家關於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扶持很大,希望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能回去,照顧我們的孩子,照顧我們的父母,常回家看看。


珞珈評論社


今天看到這則新聞感到既痛心又慶幸。痛心的是老人辛苦了一輩子,還沒享受到人間的幸福快樂,就這麼匆匆地走了,並且,在走的時候與之相伴的僅是一個尚且不能交流感情的幼兒,老人想對這個世界說的最後一句話究竟是什麼,竟無人知曉;慶幸的是陪伴老人走過最後一程的兩歲幼兒竟靠自來水活了下來,這應該說也是一個奇蹟。

在農村,迫於生活壓力甚至說生存壓力導致大部分年輕人背井離鄉去創世界、去討生活,而守在家裡的大多都是老弱病殘幼。這些留守者當中有的自己的生活尚且無法料理甚至自身的健康尚且無法保障,但他們還需要照顧家中的其他更幼小者或更羸弱者,長此以往,他們的身體終於被勞累拖垮,進而釀成了許多令人痛心的後果,令人慨嘆不已。


要想避免這種現象的頻繁發生,各級政府應該關心、關注農村留守者的生存狀況。最起碼來說,村民委員會和村民小組應該組織建立留守者“聯動照顧機制“,要求每家每戶每天都要互相照應,如有突發事件或困難要及時通知到村民小組和村委會,村民小組和村委會應該迅速行動,及時處理或解決。

總之,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是當務之急。要想避免這種悲劇的再次發生,各級政府應該積極想辦法,想對策。否則,這種悲劇就會頻繁上演。


鄉鄉鄉鄉下人


真是一出悲劇!不知道孩子是怎麼熬過來的?假如村子裡沒有人,那孩子……真是不敢想象!

首先對老人的死亡表示同情,才60歲的年紀,卻不幸故去,不知平素是否患有慢性疾病?辛勞了一輩子,臨死前卻沒有子女在身邊,只留下一個不懂事的2歲娃娃,真是可憐!不知在彌留之際,他的內心在想些什麼,是遠方的兒子,還是身邊的孩子?

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空心化的鄉村,如果不引起重視,這樣的悲劇也許還會上演。農村有的村落,鄰家相距甚遠,人員稀少之處,可以說是“老死不相往來”,如果單靠鄰居來發現異常,這是不現實的。

令人疑惑的是,這個兒子在外打工,留下2歲的孩子與老父親在家,為什麼幾天都沒有一個電話?假如打了電話,發現沒人接,再打給鄰居,就可以早點發現異常,至少不會讓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

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是他鄉,這是很多農村青年面臨的困境,身在異鄉工作,卻融不進去,而為了生活,又無法回到家鄉。就像有的網友指出的,誰不想在家陪伴孩子,誰不想把孩子帶在身邊陪他一起長大?只是在家,靠著那二畝地,人情往來、家庭開銷、孩子費用哪裡來?把孩子帶出來,借讀費、租房費用,微薄的薪水又捉襟見肘!兩難啊……

所以,不要空談什麼其他的,發展經濟是第一要務,只有人人有工作,口袋裡有了錢,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希望悲劇不要再上演!


打虎拍蠅


這種事情並不是個例,由於地區發展不平衡,大批青壯年去了大城市打工,剩下的留守兒童的生活,孤寡老人的生存狀態是一直存在的問題。

除了突然死亡不被知曉,不能得到其他救助外,不少老人還無奈的選擇自殺。

有數據顯示,中國老人自殺比例是其他群體自殺比例的三倍。而75% 的自殺發生在農村,是城市的 3 倍。

本文中,目前沒有公佈老人因什麼原因死亡,60歲還有幼兒,不會自殺,應該是慢性疾病折磨後,突發死亡。

這並不是個例,甚至我沒辦法苛責他的子女。因為殘酷的現實是,如果不出門,他的兒子兩個人都養不活。

所以有時候看見一些所謂的“高端中國人”排斥外地人,我都覺得很可笑。

如果不是不少大城市吸血鬼一樣的佔盡了一切資源,地區發展不平衡,你以為誰想背井離鄉,誰喜歡租別人房子,甚至睡大街上,誰希望自己孩子在家沒人看,自己父母孤苦無依,誰喜歡在大城市過著豬狗不如的日子?

人,怎麼可以用自己投胎投的好的條件,用自己理所當然的剝削,心安理得的歧視別人。

這個孩子才兩歲,我根本沒辦法想象這一幕能夠給他帶來多大的陰影,除了呼籲大家平時多關心此類家庭,多善待你身邊的外來打工人員。

根本的,還是希望貧窮地區能夠大力發展起來,誰想背井離鄉啊!


廖彩琳律師


南寧上林縣一老人在家中死亡,兩歲幼兒靠自來水成活,這又暴露出農村又一個突出問題――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生存問題。

題中韋老漢六十多歲,孫子兩歲,兒子離異獨自一人在外打拼。家中剩下一老一小艱難度日。

要是兩老一小那還好說,偏偏韋老漢也是獨身,其突發死亡後,就只剩下一個不諳世事的兩歲小孩。好在他已經懂得一些生活常識,知道打開自來水飲用,才得以生存下來。

值得慶幸的是鄰居及時發現並採取了措施,才使得小孩得到及時的救助。

如果不是小孩慬得打開自來水的方法,如果不是鄰居發現的早,恐怕這個小孩也就一命嗚呼了。

農民工在外打拼,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著巨大貢獻,成為城市發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但是,他們的父母和孩子的撫養問題卻擺在了人們的面前。要想讓農民工堅持下去,就必須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第一要建立城市和農村託老,托兒中心,讓老人孩子的生命、生活得到保障;二是城市幼兒園、小學、初中向農民工子女開放,讓他們能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入托、入學、學習知識。三是通過承包地、宅基地退出方式,獲得城市住房,讓他們在城市安居樂業,創業發展。




民諺民俗民間故事


看到如此悽慘場景,我不禁想問:為什麼會如此?誰應該為此負責?

是已經去世的老人嗎?不應該吧。60多歲的老人,身體又是體弱多病,應該是被人照顧的對象,而他,卻還要照顧一個只有2歲的幼兒,身體不堪重負,出現意外,在所難免。無論怎麼說,老人不能為此事負責。

是那個2歲的幼兒嗎?作為一個只有2歲的人,能活下來絕對是奇蹟,是不幸中的萬幸。再說,只有2歲的吃屎的孩子,怎麼能承擔如此的重負呢?

如此看來,為此事負責的,只有老人遠在廣東打工的兒子了。上有老下有小,你為什麼要遠離家鄉去打工呢?你不知道老父親體弱多病,兒子弱不禁風嗎?你去打工,難道錢就那麼重要嗎?然而設身處地,再想想,作為一家的頂樑柱,25歲的他,有責任讓家裡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在家行嗎?不行,留在家中,媳婦已經離他而去,因為窮。他必須去奮鬥,去掙錢,去改變家庭貧困的面貌。他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不應該是此事的責任人。

那麼,是那個離他而去的媳婦嗎?更不是,面對一個貧窮的沒有希望的家,選擇離開,是一個人的權利。

一個留守老人,一個留守兒童,一個遠離家鄉掙錢養家的父親……這是多少農村家庭的真實寫照,又是誰讓這樣的場景成為農村家庭的常態?這需要我們整個社會思考,需要我們整個社會做出改變,不然,如此悽慘之事會越來越常見,會讓我們逐漸變得麻木起來……


雨一直在下滴滴答答


首先,社區應該對居民群眾情況有個基本瞭解。不要等事情發生了,才去補救,這不是現代社區的做派。社區應該成立多個特色小組,每個小組都應該有黨員帶頭髮揮作用。作為社區人,無時無刻都不要把自己當成“角色”,都只是人民的服務員。

其次,社區應該加大政府政策的宣傳力度。要把政府政策真正送到老百姓家裡,代他們利用好政策,真正發揮政府和居民群眾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

最後,居民群眾應該經常保持與社區的聯繫。任何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受到政府關愛的權利。人啊,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到!”只有互相關心,互相關愛,互相體諒,社區才會和諧。美好生活才會實現。

這事件中的一家子,明顯體現了與外界脫節,很少與人聯繫,社區也沒有具體措施。值得社區人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